天天看點

結婚剛一年,婆婆找我“借”十萬彩禮錢:等你弟妹娶進門,就歸還

結婚剛一年,婆婆找我“借”十萬彩禮錢:等你弟妹娶進門,就歸還

文/涵美一

01

臨近過年,辦喜事的家庭越來越多了。

相比較而言,普通家庭辦婚事,男方面對的壓力要比女方多一些。

對男方來說,基本上結個婚,從車房彩禮,再到雜七雜八的費用,要花掉不少的錢。

如果家裡隻有一個獨生子,那還好說一些,至少父母的壓力會小一點;

若是兩個兒子,甚至三個兒子的家庭,除非家裡條件很好,不然,兒子們結個婚,父母要發愁的不行:給兒子們準備的不一樣,那勢必會引起沖突,若是給兒子們都準備的一樣吧,那一個兒子給一些,加在一起,父母又着實拿不出這麼多東西。

總之,兒子結婚,付出多的是父母、為難的大多也還是父母。

其實,在婚姻大事上,父母和孩子最是要互相了解一點:

對兒子而言,别為了結個婚就一味地“逼”父母,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辦多大的事,能給什麼條件就娶什麼樣的妻;而對父母來說,别急着催婚,自己能幫多大的忙就幫多少,實在是顧不了,那也别打腫臉充胖子,要讓兒子去想辦法和女方商量,切不可自作主張地拿主意。

一家人之間,别的不說,至少都要換位思考一些,不能光顧着自己。

結婚剛一年,婆婆找我“借”十萬彩禮錢:等你弟妹娶進門,就歸還

02

陳玲(化名),去年臘月十八嫁給丈夫大強,結婚剛一年的她,今年本來是懷着一份好心情陪大強回來過年的,誰知道,才回婆家兩天的她,就面對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說實在的,我最怨的也不是我婆婆,而是我老公和我小叔子,本來該他們兩個男人去想辦法解決的事,結果他們全都不吭聲、拿不了主意!我婆婆找到我這裡,我幫忙吧,但滿足不了她的預期,還落下個不是;不幫吧,那婆婆肯定該把氣全撒到我身上了。反正,怎麼做都落不到好兒!”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陳玲這麼感慨呢?

其實,和她的小叔子大齊有關。

大齊和他女朋友訂了婚,打算年後過完元宵節就結婚,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女方提出的條件讓大齊犯了難。

女方的要求是,在兩人工作地買一套小三居(至少要30萬首付),然後彩禮十萬,車子十萬以内。

雖說經過溝通,女方最終做了讓步,稱車子可以暫時不買,但房子、彩禮,再加上婚禮,以及别的費用,這些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為此,大齊糾結不已‬:結這個婚吧,他家裡實在是沒有這麼多的錢,可不結吧,他又放不下和女朋友的兩年感情。

陳玲的公婆心疼小兒子,不舍得讓小兒子娶不到媳婦,一番思量之後,公公決定腆着老臉,找親戚、朋友再借一借,而婆婆則找到了陳玲這裡。

結婚剛一年,婆婆找我“借”十萬彩禮錢:等你弟妹娶進門,就歸還

婆婆的意思是什麼呢?

她稱陳玲現在還沒有孩子,手裡剛好又有點積蓄,不如幫一幫忙。以後等大齊結了婚,她和公公一定會努力掙錢,争取給陳玲點補償。

“是這樣,玲玲啊,當初娶你進門,給你的十萬彩禮,你現在先借我一下!你手裡頭寬裕,也沒有需要用錢的地方,就先救一救我這個當娘的急!你看,你和倩倩都是我家的兒媳,彩禮都一樣,媽沒有偏袒你們任何一個人!當然,你也放心,等你弟妹娶進了門,就歸還你這些錢!除此之外,等我和你爸再攢着錢了,還會私下裡再給你點!”

聽到婆婆這番話,陳玲瞬間傻眼了。

去年她結婚,婆婆的确給了她十萬的彩禮,她父母那時還給了她12萬8的陪嫁,全都讓她帶了回來!雖然她手裡是有點錢,也不急用,但把自己的彩禮錢再借給婆婆,用來迎娶弟妹,她怎麼想都覺得不對勁!

萬一婆婆食言,娶了弟妹後,不再還她錢,那她找誰說理?或者,萬一到時婆婆從弟妹手裡要不回這十萬塊錢,那以婆家這條件,婆婆拿什麼還她?退一步來講,就算是婆婆要回了錢、還了她,那是不是相當于欺騙了弟妹?到時弟妹會不會把這個怨氣轉移到她的身上?最後一點,婆婆說得好聽,以後和公公賺了錢,再偷偷給她一點,如果讓弟妹知道,是不是又該埋怨婆婆一味地偏心她?

越想,陳玲越是覺得咋做都不對,她問了一下丈夫,本來是期望丈夫大強能出面解決一下,誰知道,大強扔下一句“媽既然當面問了你,那你就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回答便是”,再也不管。

陳玲思來想去,最終,既沒說不借,也沒說借,而是告訴了婆婆,不妨讓大齊再找未來的弟妹商量一下,看看房子的事能不能再讓點步,到時彩禮錢也就能解決了。

“媽,按理說,我不該管這事兒的,但您既然問了我,我也說一下我的想法吧!大齊工資也不高,買個小三室壓力也不小,不如房子買小一點,小兩室不是也能住下嗎?我和大強結婚,買房您可是就給了15萬的首付,我們那時也沒要車,那大齊是不是也可以稍微降低一下首付的标準?如此一來,彩禮錢自然就省出來了,您也不用和爸這麼為難了!您說您對兩個兒媳是一視同仁的,既如此,房子的事,也不能差别太大啊。”

結婚剛一年,婆婆找我“借”十萬彩禮錢:等你弟妹娶進門,就歸還

沒有想到陳玲會這樣說,婆婆有些生氣,她稱陳玲在的城市和大齊兩口子在的城市又不一樣,房價自然也會不同,就算給大齊買了小兩室,估計也省不下來多少錢,到時還得借!與其如此,不如就借個彩禮錢,何必讓大齊兩口子大過年的再因為房子而鬧一場呢?

“玲玲,你也不用覺得心裡不公平,我不是說了嗎?以後和你爸再攢着錢了,偷偷地補償你一點!你說,你也是家裡的一分子,以後和你弟妹都是咱們家裡的人了,你們倆多少要互幫互助一點吧?我和你爸掙來掙去,掙的錢還是要留給你們的,畢竟以後還是要指望你們。你就看在咱們都是一家人的份上,幫幫媽吧!”

見婆婆把話說到這個地步,陳玲覺得自己也沒有再不幫忙的道理,她了解公婆養倆兒子的不易,不過,她也不想當“冤大頭”,更不想因為錢的事和弟妹扯上太多,畢竟妯娌關系也不好處,若是再牽涉到錢,很有可能弄得兩個人老死不相往來。

“媽,這樣好了,今年我和大強也沒攢下多少錢,就給您三萬吧!您和爸有能力了就還,真是還不上,就當我和大強孝敬您和爸的!至于大齊的彩禮,我覺得您還是和他再好好說說,讓他勸一勸弟妹,或者再想一想别的辦法!我這兩年可能就要孩子了,到時花銷也不小,我手裡肯定也得留點錢應個急,我真是愛莫能助,借不了您那麼多錢!”

聽到陳玲這番話,婆婆當下就變了臉,她又是說陳玲有心機,一聽借錢,連忙說要孩子的事;又是稱陳玲小心眼兒,擺明了是怕她不還錢,在防着她!

“玲玲,我是真把你當成一家人了,才開這個口的!我家為了娶你,前前後後在你身上花了不少的錢,如今找你借點錢,你都這啊那啊的推脫,真是讓人心寒!”

看到婆婆動了怒,陳玲也有些無語,婆家的錢又不是都給了她花,她家又不是沒有給她陪嫁,婆婆何必那樣說她?她已經退了一步,願意借幾萬塊給婆婆救急,怎麼還借出錯了呢?

“媽,您也别氣,您真是覺得我讓您寒心,那您可以找您兒子大強,他能拿出多少錢,就讓他給您多少!這樣總行了吧?再說了,是大強讓我有啥說啥,您要怪、要怨,就去找他吧!”

婆婆沒再搭理陳玲,拉着臉不說話,而陳玲呢,也是一肚子悶氣。

結婚剛一年,婆婆找我“借”十萬彩禮錢:等你弟妹娶進門,就歸還

03

雖說事後,大強在中間調解了一下,但婆婆依舊在生陳玲的氣,她不再和陳玲說話,在家裡見了陳玲也是當作沒看見一樣。

對此,陳玲是既無奈又生氣,她稱,本來不關她的事,怎麼到最後倒怨上了她?

“從今天開始,誰再和我說大齊結婚的事,我連吭聲都不吭!真是好笑,這本不我該解決的事,我好心借點錢,怎麼還怪到了我頭上?讓我婆婆找她兒子去吧!大強每個月八千多點的工資,有三個月沒工資,有一個月隻拿了一半的工資,他今年攢多少錢,全給我婆婆都行!反正我是一分錢也不會借了!真是出力不讨好!”

說實話,我是覺得陳玲能借三萬塊錢已經不錯了!何況她還說了,以後公婆還不上,就當孝敬公婆的錢。

陳玲的婆婆,想給小兒子娶媳婦,最應該找小兒子好好商量錢的事,再不行,也可以找大兒子想想辦法,而不是把怨氣撒到陳玲這個兒媳婦兒那裡。

既然說是“一家人”,兒媳都能了解婆婆,婆婆難道不該了解一下兒媳?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有這樣一段話:“親人間的了解之是以很難,關鍵原因在于,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坐标體系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抨擊另一個人。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現象場,有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體系。”

人與人之間,說得最多的話是,以心換心,換位思考,但最難做到的也恰恰就是這八個字。

很多時候,我們總想讓别人按照我們的想法去行事,想讓别人滿足自己的需求,卻忘了,自己能給别人什麼、或者說自己又能為了别人而讓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