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作者:高紅權先生

衆所周知,大明王朝是在滿清政權與農民起義的兩面夾擊之下而逐漸走向瓦解崩潰的。那麼,明末為什麼會爆發農民大起義?農民起義軍是如何與明王朝對抗的?下面就給大家講述一下明末農民起義的發生與發展,介紹一下農民起義早期的經過。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一)

明末農民起義爆發于陝西,陝西的農民是起義的主力。

陝西本來就不是什麼富庶的地方,天啟末年,這裡連遭旱災,顆粒無收,貧民百姓啼饑号寒、餓殍遍野。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按理應該停收賦稅,并且赈濟災民。但是,由于官僚機構的繁瑣程式,導緻免征賦稅的政令遲遲不能下達。地方官員依然向農民們追索包括“遼饷”在内的苛捐雜稅。如此一來,廣大農民走投無路,除了铤而走險已經别無選擇了。

天啟七年,陝西澄城縣赤地千裡、民不聊生。知縣張鬥耀依然催逼賦稅,對于無力繳納的百姓殘酷地加以杖責,很多無辜百姓慘死在杖下。在這樣的情況下,老百姓終于被逼反了。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當年二月,有個叫王二的人,聚集了幾百名走投無路的百姓來到了山上。大家都用墨把面孔塗黑,王二對大家說:“誰敢和我去殺張知縣?”大家紛紛高喊:“我敢!”于是,王二領着窮苦弟兄們沖進了縣城,來到縣衙,一刀殺了虐民酷吏張鬥耀,然後,大家再次上山,從此落草為寇。

王二上司的起義猶如一顆火星從天而降,瞬間就點燃了遍布幹柴的三秦大地。

接下來,王嘉胤、高迎祥、點燈子、不沾泥、神一進制等等都分别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間揭竿而起,領着窮苦百姓殺官奪糧、扯旗造反。

崇祯二年,清軍首次入塞,崇祯皇帝手忙腳亂地調集各地兵馬勤王。陝西的邊軍也奉命來到了北京。但是,由于朝廷組織混亂,陝西邊軍竟然一連多日連飯都吃不上,而且拖欠的饷銀也不能及時下發。士兵們氣憤之下,發動了兵變。

兵變後的士兵們回到了家鄉,由于畏懼官府捉拿,也隻好落草為寇。這些富有作戰技能的士兵們和起義的農民結合在一起,讓起義軍如虎添翼,戰鬥力更強了。農民起義的聲勢更加壯大。

到了崇祯三年,整個陝西的農民起義之火已經遍地燎原,不可遏制,開始威脅到大明王朝的封建統治了。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此時擔任陝西三邊總督的楊鶴面對着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深感力不從心,同時也意識單純靠着武力鎮壓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于是,楊鶴産生了以“撫”為主的想法。他接連上書朝廷,希望能夠想辦法招撫起義的農民,同時提供一些經濟上的幫扶手段,讓農民能夠安居樂業。

崇祯皇帝準許了楊鶴的計劃,楊鶴便開始大力推行他的招撫方案。對于很多起義的農民來說,造反本來是被逼無奈的事情,現在有了活路,大家自然還是願意做個安分守己的良民的。于是,各路起義軍紛紛開始接受招安,一時間,整個陝西的形勢大為好轉,似乎這一波農民起義的浪潮就要過去了。

(二)

然而,殘酷的現實很快就粉碎了農民們純樸的夢幻。被招安的農民們回到家鄉之後,依然還是要面臨被餓死的問題。他們還是無衣無食、無法生存。摳門的崇祯皇帝隻是撥下了10萬兩銀子來赈濟災民,這對于數以百萬計的災民來說實屬杯水車薪、無濟于事。

是以,很多接受了招安的農民又不得不重新舉義,再次走上造反的道路。楊鶴的招撫方案最終流産,他本人也被撤職查辦。崇祯四年,崇祯皇帝再次下旨,對于陝西的政策改為以“剿”為主,打算用屠殺和鎮壓來撲滅農民反抗的烈火。

崇祯帝改派洪承疇擔任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是個能幹的角色,他用兵如神,缺乏訓練與組織的農民起義軍在他進攻下不堪一擊,紛紛敗走。到了崇祯六年,按照當時的統計,洪承疇“殺賊”三萬六千六百多人,整個陝西境内的農民起義軍幾乎都被他打光了。著名起義領袖王嘉胤、點燈子(趙勝)都死在了洪承疇的屠刀之下。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但是,王自用(江湖綽号紫金梁)與闖王高迎祥、八大王張獻忠、闖将李自成等人先後進入山西境内,把山西攪得天翻地覆。起義軍一共有三十六營(又稱三十六家),二十餘萬人馬,共同推戴紫金梁王自用為盟主,大家并肩作戰,很快就在山西打開了局面。

崇祯皇帝隻好調集各路兵馬,到山西“剿賊”。當時很多人都主張由洪承疇代管山西的事務,但是崇祯疑神疑鬼,擔心洪承疇的勢力坐大,是以沒有啟用他,派了自己親信的太監楊進朝、盧九德為監軍,指揮在山西的作戰。

在官軍的步步壓迫下,崇祯六年,起義軍的盟主王自用在作戰中陣亡,闖王高迎祥被推舉為新任盟主。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崇祯六年十一月,明軍以優勢兵力把農民起義軍壓迫到了晉南豫北一帶。起義軍前面是黃河天險,面臨着糧草斷絕、無路可逃的處境,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決定采用詐降計來脫身。十一月十九日,農民軍首領張妙手、賀雙全等人到河南彰德求見監軍太監楊進朝和盧九德以及總兵王樸,表示願意投降。

楊、盧二位公公也沒有什麼軍事常識,對于起義軍投降的事信以為真,于是就下令停止進攻。起義軍利用這段時間休整隊伍,采購物資,同時還繼續與明軍談判投降事宜,麻痹敵人。十一月二十四日,天氣突變,黃河一夜冰凍。起義軍迅速踏冰渡過黃河,一舉跳出了明軍的包圍圈,沖進了河南腹地。

(三)

農民起義軍進入河南之後,分兵兩路。一路向西,直撲陝西西安而去。洪承疇急忙率領陝西官軍攔截,但是這支起義軍虛晃一槍,随即南下四川。

另一路人馬則由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組成,南下宛洛,一直殺到了鄖陽、襄陽一帶,進入鄂西北。

在這樣的情況下,崇祯帝還是不肯啟用洪承疇,而是任命了陳奇瑜為陝西、山西、四川、湖廣、河南五省總督,統一指揮明軍,企圖消滅農民起義軍。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此時,農民起義軍在陝南、川北以及鄂西北一帶活動,這裡到處都是高山密林,雖然便于隐蔽,但是糧食供應困難。農民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大受限制。

崇祯七年春天,起義軍主力部隊不小心走進了陝南安康附近的車廂峽。車廂峽長達四十餘裡,兩邊高山聳立,中間隻有一條路可以通行。陳奇瑜趁機指令明軍封鎖車廂峽的出口,把起義軍困在了峽谷之中。偏偏此時天公又不作美,接連下了七十多天的雨,起義軍的弓弦都被泡軟了。這時糧草供應也基本斷絕,可以說起義軍已經陷入了絕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軍們隻好故技重施,再度向明軍請降。他們打算再一次利用詐降計逃出生天。

陳奇瑜得到義軍請降的消息後,将信将疑,畢竟起義軍已經用過一次詐降計了,陳奇瑜再缺心眼也會有所提防。他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崇祯帝,請他定奪,不想急于事功的崇祯大筆一揮就同意接受義軍的投降。

崇祯帝已經不是第一次犯這種急于求成的毛病了,而且他今後還會繼續犯,直到把他自己送到煤山的歪脖樹上為止。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得到了崇祯的聖旨,陳奇瑜就隻好着手接受義軍的投降。他派人到車廂峽中清點人數,發現起義軍還有四萬多人。于是陳奇瑜把起義軍每百人編為一隊,每隊派一名朝廷的“安撫官”來帶隊。同時派官軍押送起義軍走出車廂峽,然後遣送原籍。

然而,押送起義軍的官軍是陝西的部隊,起義軍也都是陝西人,大家老鄉見老鄉,格外感到親熱。起義軍按照事先的安排,故意與官軍們套近乎,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拉家常,結果官軍們都放松了警惕。當起義軍走出了峽谷,來到了寶雞縣境内時,在一天晚上,起義軍突然暴動,殺掉了那些“安撫官”,打垮了監視自己的官軍,随後重新集結,揚長而去。

陳奇瑜這下可就傻眼了。崇祯帝按照以往的老習慣,把責任又都推到了他的頭上,好在這一次沒有殺他,隻是罷了他的官。

陳奇瑜下台之後,崇祯沒有辦法,隻好提拔重用洪承疇。崇祯七年十一月,崇祯任命洪承疇為陝西山西四川河南湖廣五省總督,全面指揮剿滅農民起義軍的戰事。诏書還沒有送到洪承疇的手裡,農民起義軍已經沖入中原地區,開始了新的征程。

(四)

洪承疇剛剛走馬上任五省總督,卻不想農民起義軍已經跑到安徽去了。

崇祯七年十二月底,起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數十萬人馬齊聚河南荥陽,在這裡開會商議今後的作戰方略。在會上,李自成高瞻遠矚,提出了向各個方向派出疑兵,分散明軍的注意力,義軍主力進入安徽作戰的方案。他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緻贊成。

于是,農民起義軍革裡眼、老回回、射塌天、九條龍等部隊四面出擊,迷惑明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率領起義軍主力一路殺向了安徽。崇祯八年正月十五這一天,農民起義軍突然出現在了安徽鳳陽城外。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安徽鳳陽是朱元璋的老家,也是明朝的中都,這裡有老朱家的祖墳,是明朝最為神聖的地方之一。起義軍一舉攻入鳳陽,守衛鳳陽的四千官軍不戰而降,鳳陽知府吓得藏到了監獄裡。

起義軍攻入鳳陽後,放火焚燒了皇陵的享殿與龍興寺,挖開了朱家的祖墳,将墓中的陪葬祭品搶掠一空,三天後,他們才離開了鳳陽。

崇祯帝得知鳳陽失陷、祖墳被挖的消息後不禁痛徹心肺。他身着素服到太廟哭告,還下了罪己诏。随後,崇祯氣急敗壞地下令将鳳陽巡撫楊一鵬處死,又給洪承疇下嚴旨,指令他從速剿滅農民起義軍,還給他增調了七萬官軍,一百多萬兩軍費。

洪承疇接旨後,不敢怠慢,率領官軍進入河南捕捉義軍主力,可是起義軍卻掉過頭又殺回到了陝西境内。洪承疇隻好跟在後面緊追。農民起義軍充分發揮流動作戰的特點,拖着大隊明軍到處打轉轉,找到機會就打明軍一個冷不防。

崇祯八年六月,李自成在甘肅甯州設下埋伏,将明軍副将艾萬年、柳國鎮指揮的一部明軍團團包圍,随後聚而殲之,艾萬年、柳國鎮戰死,明軍損失一千多人。

明軍的著名将領曹文诏得知這一消息,氣得火冒三丈。他倚仗着自己的部隊比較精銳,是以率領三千人馬窮追猛打,發誓要消滅起義軍。農民軍派出小股部隊誘敵深入,把曹文诏引進了自己的伏擊圈,然後以數萬人馬的兵力發起進攻。曹文诏左沖右突也無法脫身,最後隻好拔刀自刎而死。

曹文诏是洪承疇最親信、最得力的将領,勇猛善戰,人稱“軍中有一曹,流賊聞之心膽搖”。他的死讓洪承疇痛哭不已。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崇祯八年八月,由于陝西的災情嚴重,起義軍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是以他們兵分兩路。李自成率領少數部隊依然在陝北一帶轉戰,其餘主力部隊由高迎祥、張獻忠等人指揮再次沖入河南,試圖打開新的局面。

眼見得農民起義軍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崇祯不得不又派出盧象升總理直隸山東等地的軍務,還調來關甯鐵騎參加戰鬥。戰争的規模變得越來越大了。

(五)

崇祯九年二月,闖王高迎祥在江淮一帶被盧象升擊敗,隻好率部退回河南,進而又來到了陝南漢中一帶活動。洪承疇與陝西巡撫孫傳庭派出重兵死死咬住高迎祥不放。當年七月,明軍與高迎祥的部隊在陝西盩厔縣黑水峪展開激戰,高迎祥最終戰敗,并且被擒獲,後來被送到北京淩遲處死。明軍總算是取得了一個不小的成就。

但是,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人依舊在各省縱橫,明軍依然是疲于奔命、收效甚微。崇祯對此苦惱不已。

崇祯十年三月,崇祯帝聽聞原陝西三邊總督楊鶴的兒子楊嗣昌是個難得的人才,于是便提拔重用,任命他擔任兵部尚書。

楊嗣昌上任後,很快就提出了一個“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整體作戰計劃。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按照楊嗣昌的計劃,農民起義軍主要活動的陝西、河南、湖廣、鳳陽四地為“四正”,這四個地方的巡撫要以“剿賊”為主要工作,主動出擊,剿滅農民軍;延綏、山西、山東、江西、應天、四川這六個地方為“六隅”,這六個地方的巡撫要協助圍剿,不讓起義軍進入自己的區域。洪承疇與盧象升的部隊為主要機動兵力,追蹤義軍主力。

為了實作這一計劃,需要增加十二萬人的兵力。隻有兵力占據了絕對優勢,這個龐大的計劃才有成功的可能。

楊嗣昌的計劃看上去很美,但是要實作它那就必須大量投入軍費。初步計算,要完成這一計劃,每年需要增加二百八十八萬八千兩銀子的支出。

這筆錢從哪裡來?當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還是要由貧民百姓來買單。

楊嗣昌提出像“遼饷”一樣,加派田賦。盧象升建議隻對每年賦稅總額在五兩銀子以上的富戶加派,但是楊嗣昌不同意,因為富戶們會采用各種辦法逃避稅收,能收上來的銀子肯定有限。隻有貧苦百姓才能老老實實地把賦稅交上來,是以楊嗣昌力主按照田畝加派,不管窮富,每畝地都要均攤。

崇祯帝準許了楊嗣昌的計劃,于是,著名的“剿饷”就此誕生。崇祯原本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暫累吾民一年”,隻收一年的剿饷,但是實際上收了四年之久。

有了大筆的銀子充當軍費,明軍的實力在短時間内确實有了明顯的提高。農民起義軍開始遭受重創。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在陝西、四川等地轉戰,接連遭到洪承疇的打擊,損失慘重。到了八月,李自成的兵力隻剩不足千人,被迫逃入商洛山深處,隐藏了起來。小說《李自成》中描述此時李自成與洪承疇曾經在潼關南原大戰,這場戰役應該是沒有的。李自成是在明軍的多次打擊下逐漸損失殆盡的。

另一邊,張獻忠由于不敵明軍左良玉部,也被迫于崇祯十一年正月向着明朝總理湖廣等地軍務的熊文燦投降,投降後,張獻忠率部蟄伏于谷城縣,等待新的時機。在這一年裡,羅汝才、劉國能等起義軍也先後投降。一時間,整個中原大地,除了藏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與在大别山一帶的革左五營之外,竟然沒有農民起義軍了。楊嗣昌的計劃竟然基本上獲得了成功。

(六)

崇祯對于“剿賊”計劃的順利進行感到十分振奮。他自然而然地想到:如果按照這個方法來對付關外的清軍,應該也會取得成功的。

楊嗣昌摸透了崇祯的心思,于是便投其所好地提出了新的計劃。按照他的計劃,明朝要再次向老百姓加派賦稅七百三十萬兩白銀,以此為軍費,訓練七十三萬精兵,然後一舉打垮清軍。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崇祯對于楊嗣昌飲鸩止渴的計劃十分贊賞,立即準許實行。于是,大名鼎鼎的“練饷”也宣告誕生了。“練饷”加上前面已有的“遼饷”和“剿饷”,這便是著名的明末“三饷”。

表面上看,“三饷”加起來并不多,每畝地不過就是一分銀子而已。但是,由于明朝腐朽的制度,各級官員腐敗入骨,“三饷”的實行無異于衆多貪官的一次盛宴。各級貪官們利用收“三饷”的機會,層層加碼、巧立名目,向廣大貧苦百姓實際征收的稅負是“三饷”所要求數額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無數貧苦百姓們被“三饷”推到了死亡線上,全國各地的農民紛紛破産逃亡,甚至活活餓死。而崇祯夢想中的“七十三萬精兵”卻蹤影全無,大筆的軍費都落入了各級貪官的腰包,所謂的“精兵”不過是應付差事而已,實際上都不堪一擊。

“三饷”的實行讓農民起義軍有了重振旗鼓的機會。無數掙紮在死亡線上的貧苦百姓成為了農民起義最好的基礎。李自成和張獻忠都看到了這一點,他們兩個分别于崇祯十三年重舉義旗,再次發動起義。

明末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并且壯大的?崇祯皇帝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在他們的引領下,無數饑寒交迫的百姓群起響應,起義的烈火勢不可擋,大明王朝再也無力支撐。

後世史家都承認,“三饷”的實行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因素,也是農民起義的轉折點。而崇祯作為最高決策者,顯然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