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作者:CCTV4遠方的家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編導簡介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趙東青,《記住鄉愁》欄目組編導。

代表作品:《嶽陽——湖湘古城 憂樂天下》《下山頭村——“千金草”壘出金銀山》等。

歲月之羽,掠過時間長河,撫過浩瀚星海。《記住鄉愁》在歲月長河中,記錄着時代變遷,聆聽着理想綻放的聲音。

——趙東青

石榴紅 鄉村美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唐朝詩人李商隐在《石榴》中吟誦了石榴的美豔,表達對石榴的贊美之意。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在大陸傳統文化中,寓意着幸福美滿、家人相聚在一起,是幸福、團圓的象征,是以曆代文人雅士對石榴的贊美之詞不勝枚舉。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人們常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而石榴對環境的要求則沒那麼苛刻。石榴樹的生命力很強,隻要有一點土壤它就能紮根,并生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的榴園村,就保留着近千畝的明清古石榴園,園内587棵古樹如今依然枝繁葉茂,碩果滿園,這些古樹平均樹齡150歲,最長的超過400年,是華東地區年代十分久遠的古石榴園。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如今的榴園村,依托古石榴園,發展起了石榴産業。在調研期間,當我們沿着盤山路走進萬畝榴園時,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郁郁蔥蔥的石榴樹,竟然都是從石頭縫裡長出來的。據了解,幾十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由于山體是堅硬的石灰岩,并不适合糧食作物的生長,導緻村裡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過去人們靠山卻吃不上山,個人所得極低。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為了擺脫貧窮,皖北大山裡的人們把目光投向了祖輩世代種植的石榴樹。村民們一鍬一錘地在山上挖坑種樹,當地人做過統計,在土壤肥沃的地區,挖20個土坑的時間,隻夠在這裡挖1個。盡管進度十分緩慢,人們依靠着世代接力,硬是在布滿石頭的山上,種滿了石榴樹。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榴園人和石榴樹很像,在哪裡落腳就能在哪裡生根。榴園村的先祖是在元末明初躲避戰亂來到這裡的。今天我們走在村子裡,依然能看到很多保留完好的石頭房子。過去,榴園先祖從大山裡一塊一塊把石頭運下山,才壘起了後人世代居住的家園。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每到石榴成熟的季節,全國各地的客商都會來到榴園村裡的交易市場裡收購石榴,熱鬧非凡。可在過去,這樣火熱的銷售場景卻是榴園人不敢想象的。二十年前,榴園村雖然有着漫山遍野的石榴,可惜“養在深閨”,無人問津。村民們用了五年的時間,出去找客戶,跑市場,終于找準了發展方向,他們注冊品牌,參加國家級的博覽會,最終使得榴園石榴聲名遠播。

榴園人對石榴樹有着很深的感情,是石榴讓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也是石榴讓他們生活得更有底氣,是以對待那些産量低、結果少的果樹,村民們又想到了新辦法,發展石榴盆景産業。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村民宋浩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把自己的家搬到了石榴盆景基地,日夜與盆景朝夕相處,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着每一株石榴盆景。一年當中,三九天和三伏天,是石榴盆景養護、整型的最佳時節,對于石榴造型師來說,也是最艱苦難耐的日子,這意味着酷暑嚴寒,他們都要在戶外打理盆景,要沉下心,耐下性做這件事,實屬不易。可榴園人就是靠着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将村裡的石榴盆景産業發展了起來。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坐落在村莊裡的“中國石榴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以石榴為主題的博物館,每年向來自全國各地的130多萬名遊客,展示着石榴的文化與曆史。人們在飽覽村莊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榴園村數百年石榴文化的魅力。如今,這座皖北大山裡的村莊,被一代又一代的榴園人繪制得精彩紛呈。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編輯 | 康寒

編導手記 | 榴園村:石榴紅 鄉村美——趙東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