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作者:貓眼看史觀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迹,我輩複登臨。”中華上下五千年,多少朝代交替更疊。這個擁有着豐富曆史文明的古國,引起了一個又一個外來探索者的興趣。可作為同樣擁文明古國身份的古埃及和古印度。為何它們卻不被曆史學者所承認呢?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地理優勢

任何文明的傳播與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優越的地理環境。首先是古埃及,一個被大瀑布和沒有設立港灣的三角洲所包圍的城市,它的地理環境有着很好的隔絕功能。避免了外族入侵城市經濟與文化的幹擾。人類得以在穩定的環境下延續後代。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在古埃及的發展中,共經曆了31個朝代的更疊。偶時内部的動亂會擾亂文明的發展,但很快,一切又會回到平衡的支點上。是以,相比于其他小國,古埃及的政治狀況與經濟發展是相對穩定的,這也為它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泛濫的洪水隻會造成大量的損失。可對于古埃及人們,那是來自母親的饋贈。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在長期的總結中,古埃及人們發現尼羅河泛濫有一定規律,憑借這種規律,古埃及人民在洪水泛濫後的淤泥裡播種,充分利用淤泥中天然的養料成分,再在洪水發起之前,進行收割,一切順應天時。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但凡事有利有弊,由于它的南邊是綿延不斷的沙漠,北邊是讓農業文明被迫中斷的地中海。這讓繁榮的古埃及處在一個尴尬的境地,無論是氣候的突變,強敵的入侵都将其逼死在這條窮巷中。

再來談到古印度,它興起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南北都連接配接高原,東西臨海,為古印度農業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地理條件。随着農耕技術的發展與自然規律的掌握,人民逐漸能夠吃飽,人口數量逐漸增加,最終形成了這種古印度文明。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相較于古埃及,古印度的地理環境偏東,周邊環海,為抵禦外族的入侵提供了堅實的屏障。除此外,平坦的印度平原提供了耕種的絕佳地點。但這樣完美的地形卻輸在了一道裂縫上。在印度的西北方向,有一個缺點地形——開伯爾山口,這道縫讓無數的侵略者得到機會,湧入城内。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即使在文明建立後 古印度不斷完成統一大業,可不斷的帝國入侵,被人統治,都在消耗着彼此的糧草與耐心。縱然有短暫的反抗,可在此之後人就不能改變被侵略的事實。不斷地循環往複下,反抗又鬥争。終于多個因素影響下,古印度銷聲匿迹在人類的視野。

古中國曆經堯虞舜,夏商周。發起于兩河流域,定型于不斷的朝代更替中。文明也逐漸豐富起來。作為一個典型的農耕國家,古中國位于北半球,收到的日照強度較低,适合于小麥與水稻等農作物的播種與生長。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除此外,西高東低的地形,形成了多條河流,而非僅主河道周域一條。這為各地的糧食播種與生長提供了優異的地理環境。不同于古巴比倫與古埃及,僅有幾條主河道,一切農作物生長隻能依賴于此。中華地區幅員遼闊,除了中原地區,也有巴蜀與江南地區作為補給。

也同樣得益于廣闊的領土,即使發生外族入侵,一個民族的文化也并不會完全被圍堵直至消滅。如西周時期,受西戎侵害,他們可以東遷,重新形成東周。一個國家的文明絕不會因為沒有緩沖地帶而被徹底消滅。相反,是以些原因,各祖文化得以交流榮和,複又形成新的文化類型。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同樣,廣袤的領土滋養了人口的繁榮,即使經過一場場戰亂,漢人龐大的人口基數也不容被撼動,并不會因為某種大型屠殺而徹底滅絕。且中國領土較為固定,并非依靠戰争掠奪,自然也不會因為武器裝備落後,而再被他國奪走。

文化優勢

古埃及在曆史變遷中沒有實作鐵器時代的躍遷。盡管他們有應用與推廣鐵器,可并沒有很好的應用于農耕文明上。同樣由于農耕文明的弱小,導緻了軍隊力量薄弱,後方供給不足。長期在軍事戰争中不占優勢。同時中央的低效率稅收,最終他們未能實作中央集權制服,得到統一的管理。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軍事技術上,盡管法老擁有精強的護衛隊,并求助過希臘,重新整備過雇傭軍,可在與他國的對抗中,軍事技術的弊病難以被掩蓋,到後期,其軍事力量明顯劣勢處境,面對對方強悍的兵力,顯得不堪一擊。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除了軍事與農業的顯著弱點,宗教勢力并未起到文化傳播作用。他們不像後來的國家用于集權服務,也沒有凝聚力量,僅在信徒的狂熱中自我感覺良好,甚至阻礙社會發展。他們從不繳稅納稅,為了宗教信仰,居民們甚至還要上供貢品,統治者也難以逃脫,成為了古埃及的一個危害。

而古印度在雅利安人的影響下,他們的風俗習慣發生改變,形成了他們的劃分人等級的種姓制度。在它的規定下,百姓被分為四個等級,即婆羅門、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人權與地位也得到了明顯的差別對待。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起初,種姓制度的存在是雅利安人維護權力統治而制定的,為了驅逐打壓土著居民。但随着演變種姓制度逐漸形成了一種固有穩健的社會制度。在這個過程中,權利得以保障,地位得以穩定。同樣也形成了無法磨滅的階級隔閡。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在這樣的政權構架中,種姓制度被一代又一代的印度君主得以使用,這種帶有明顯不平等色彩的制度,被運用到每一個大小王朝中。即使有所反抗,這種制度依舊長期存在,并從未被打破。對于當權者,他可以用來固化百姓的思想,在他們的思想上套上沉重的枷鎖。同樣也不具備活性。

而古中國不斷的文化創新與君主改革,相較而言,保持了優良的活性,也塑造了諸多的碩果。從農業改革到君主變法,除了維護了皇權的穩定,更多的保證了文化能夠萬古常新。中央牢牢把握住了國家關鍵命脈,這也是不同于古埃及的地方。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民以食為天,古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耕文明貫穿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古人的勤勞與智慧,不僅是農作物品種得到了發展,更是一步步完善了各種農具。從原始的石器,如石磨盤、石斧、石鏟等。逐漸過渡到了鐵器。并在長期勞作中,總結農作物播種規律,順應季節特點,總結了二十四節氣。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人将耕種與詩歌結合在一起,古樸中又透露出生活中的點滴詩意。除此外,為了更好度量時間與年月,在他們夜觀天象,制定曆法,通過各種不斷的摸索,确定了年月日,甚至是時的度量。

對于人類社會,資訊的傳遞需要載體。記住,人們通過結繩記事或語言傳遞來實作這項功能。但前者效率太低,後者具有即時性,都無法較好的完成這項任務。在這種情形下,文字應運而生,它比語言更加實用,且具有長期高效性,因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基礎。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在不斷的演變中,從甲骨文經文到後來風格各異的行書,楷書,草書,随着不同朝代的演變,最後形成了漢字。在休閑之餘,漢字除了詩行文化傳載的功能,更多的被各類詩人,書法藝術家創造出不同的美學效果。到東漢時期,蔡倫的造紙術也為書法和文化傳遞提供了物質基礎。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除了這些成就,中華千年間,也湧現了不少擁有豐功偉績的帝王。如結束了中華土地土地割據的混亂場面,實作大一統的秦始皇。他不僅創造了曆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專制中央集權的國家,為了鞏固國家,抗擊匈奴,還修築了萬裡長城。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匈奴的再三挑釁,百姓流連失所,國家戰亂四起。在這樣的局勢下,漢武大帝劉徹應運而生。這位有勇有謀的16歲君主也不負衆望,轉守為攻,遠擊匈奴。這是曆史上唯一一位橫掃遊牧民族的君王,追殺匈奴六千裡,斬單于于刀下。并留下脍炙人口多曠世絕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除了這些君王外,還有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掀翻胡人統治的隋文帝楊堅,平定三藩的清聖祖康熙以及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這些千古仁君用自己的手段捍衛着中華的領土,震懾着外族的宵小,讓古中國得以延續長遠。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技術創新

在技術上,中國古人的智慧也不容小觑。為了更好提升生活水準與品質,印刷、紡織、陶瓷等技術日漸完善。如瓷器并非隻是作為盛裝的容器,還展現在各種藝術用途上。對于瓷器的處理,包括并不僅限于透雕镂孔等瓷器制作技術。各朝帝王也将其作為藝術品用于賞賜和日常擺放與觀賞。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此外,後世聞名的火藥誕生了,它并非是為了引用在戰場上。而是最早應用于春秋戰國的煉丹術中,作為君主的“不老藥”,甚至還應用于各類煙火雜耍中,為百姓生活增添趣味。

除了文學上的造詣,中國在古代數學上擁有多項重大成就。大陸作為最早使用時間位置的國家,創造出了籌算與珠算,并在古書《周易》中著有詳細的解釋。到戰國時期,幾何的概念也逐漸形成,九章算術作為大陸數學幾何方面的經典著作,他對數學方面的影響不亞于歐幾裡得對西方數學的影響。

大陸發達的青銅冶煉技術也十分優秀。漢朝時煤被用于冶煉鐵器,而練焦的時間相比于歐洲,更是要早上一個世紀。春秋與戰國時期主播出現了鍛鐵工具,而關于鋼鐵的冶煉,更是在西漢就已經形成。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除此外,各類食材的制作,如鹽,醋,酒的釀造也也豐富多彩。且中國的古建築具有相當的特色,從格雷皇城的建造到形狀各異的古代園林,都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在建橋修築運河上,各朝君王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為後世的發展做了重要鋪墊。

總結

相比于其他文明古國,在曆史的長河中消逝,古中國的智慧結晶為現代人民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也為它幾千年的傳承奠定了根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華文明的傳承需要我們這一代的繼承與發揚,我們需要不斷的創新與發展,才能保證中華文明得以更加優良的延續。

英國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啥隻承認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