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自我懷疑到自我實作

日常焦慮的場景

  • 地鐵上:為打發無聊時間,刷刷短視訊,看看技術部落格,既不是消遣也不是充電,可能看了别人的光彩或技術思考,開始懷疑自身,想想自己的差距,不夠努力…,焦慮開始了滋生。
  • 工作間隙,或上個廁所,思考自己宏偉的目标,再想想工作中的自己,開始自我懷疑,…,焦慮繼續滋生。
  • 下班,走在街道上,人來人往,有人開豪車前簇後擁,反看自己,…焦慮又滋生…
上面可能有些誇張,但不可否認的是,可能大多數現代人都有一些焦慮,隻是層面不同。有焦慮,說明我們有追求,有想法,僅此還不夠,我們要做的不是任由其滋生而蔓延,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而是合理地去分析它利用它來提升我們的生活。

我們想要啥?

說出來,可能有太多太多的答案:

  • 受人尊敬
  • 在自身領域有所建樹,具有一定的話語權
  • 小康生活
  • 孝順父母
  •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好多知心朋友,郁悶時可以互相傾訴聊天安慰
  • 圓滿的家庭,妻子、孩子、父母
  • 健康、溫馨的家居生活
  • 對社會有獨到的貢獻

太多太多了…。等等,我怎麼這麼貪得無厭,精簡點行嗎?

  • 生存需求
  • 尊敬他人
  • 受人尊敬

對應着 愛己、夫妻、人愛。

愛己就是善待自己,是否按時睡覺,按時洗腳,按時起床,生病時按時就醫,給自己一個溫暖的小窩,溫馨的家居,健康的食物,溫暖而幹淨的衣服等等.

隻有你善待自己,尊敬生命才能愛他人,善待别人。

夫妻就是熱愛他人,做一個可靠可信的人,給他人一個負責有擔當的感覺,做一個傳遞溫暖傳遞正能量的人,給周圍傳遞信心善意和幫助。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 在公司做一名好員工
  • 在家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好兒子
  • 在社會上做一個好人,幫助他人,傳遞善意

人愛就是接受他人的愛,可能是親人的愛,也可能是朋友的愛,陌生人的愛。

請問做好了這些,我們還有他求?我們來看看:

愛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健康、溫馨的家居生活有了吧。

夫妻:在自身領域有所建樹, 孝順父母,對社會有獨到的貢獻也有了吧

人愛:受人尊敬,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好多知心朋友,郁悶時可以互相傾訴聊天安慰也有了吧。

還有一些是上述需求間接實作,或衍生實作的目标。

回顧

我們從繁花似錦的雜亂需求中做一個分析,提取、簡化了核心訴求,換一個面目展現使我們人生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種安排、排序的過程,歸類了許多需求、衍生需求,舍棄了重複的需求,餘下的就是那些核心訴求,如果我們再做簡化,可能就是生死了。

問題來了,我們的題目是從自我懷疑到自我實作,二者有啥關系呢?

錯誤的行徑:焦慮–自我懷疑–生活品質的下降。

正确的行徑:焦慮–分析歸類–核心訴求–指導生活–提升自我–自我實作。

問題在于我們要意識到,焦慮不是壞事,自我懷疑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僞需求

正确對待頭腦裡的 僞需求

僞需求就是那些不是真正的需求,比如自我懷疑,為啥會自我懷疑,因為害怕失敗,因為擔心不合格。是以自我設限,進而實作逃避的目的。

再如,賴床不起,無聊刷手機。而不起床散步,打杯果汁,準備下可口的早餐。

再如,圖一時之快,言語傷害身邊的人。雖然嘴上舒服了,給以後埋下了不被信任的種子。

與這些不健康的僞需求打交道 可能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我們放平心态,各個擊破,隻要我們堅持,就能減少這些渣滓對我們的侵蝕,做一個健康幸福的生命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