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曼博士告訴我們, 在含水量充分的細胞膜中,水是粘合材料,水也通過碳水化合物“團塊”滲透其中。雙層細胞膜的層與層之間分隔開來,這個空間作為“水路”讓酶通過。在身體脫水狀态下,膽固醇在細胞膜被制造出來,把團塊融合在一起;同時,膽固醇也阻止細胞内的水分進一步流失。“水路”也會被内部壘徹的團塊阻擋。如果吃飯之前沒有喝足夠的水,血液就會變得很濃稠,這會影響到血液通道上細胞的滲透性。濃稠血液侵犯的首要器官是心髒和肺。肺通過蒸發産生水的損失,從肺中出來的濃稠的血液進入心髒左側及其動脈,濃稠的血液進入腦動脈,再進入心髒;肝髒濃稠的血液進入心髒右側,淋巴系統把“脂肪”成分送到心髒右側,從肝髒出來的血液被輸送到肺。固體食物進入胃及腸道,消化消耗掉大量水分,然後進入肝髒做進一步化學處理。通過心髒和肺的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個部分。
濃縮的血液不能釋放足量的水,水無法滲透到細胞膜裡去,進而細胞無法維持正常的工作。膽固醇是一種天然的“土塊”,它們被填入細胞膜之間的縫隙後,水就無法穿過細胞壁。大量制造膽固醇,并讓它們沉積在細胞中,是一個自然過程,目的是保護活細胞免受脫水的威脅。在細胞膜中制造膽固醇是細胞生命體系的組成部分。膽固醇是不可或缺的物質。膽固醇是大部分激素的基本建築材料。當然了,激素的産量增加,膽固醇的産量也會增加。膽固醇太多意味着身體缺水。在食物消化過程中,水是最重要的成分,隻要吃飯前給身體補充必要的水,我們就會打赢抗擊膽固醇形成的戰役。
日常飲水量經過較長時間的調整,細胞的水分才會充足。膽固醇防禦系統可以阻止水自由通過細胞壁,避免水分流失。随着缺水狀态的改善,身體漸漸不再需要這個防禦系統,膽固醇的産量就會随之降低。實驗證明,步行一個小時可以激活對激素敏感的、消耗脂肪的酶。酶能持續活躍12小時。随着血液中膽固醇的減少,步行激活了“消耗脂肪的酶”,沉積的膽固醇就會分解,血液才有可能通過被阻斷的動脈血管。每天步行兩次,每次間隔12小時,對激素敏感的、消耗脂肪的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就會不分白天夜晚地活躍起來,這有助于清除血管中過量的脂肪沉積物。
巴特曼博士指出,膽固醇過量是脫水引起的。許多疾病是脫水引起的,而不是血液循環中的膽固醇引起的。《新英格蘭醫學學報》曾報道,一個88歲的老翁每天吃25個雞蛋,膽固醇都很正常。是以,我們應該關注日常飲水量,而不是每天吃什麼東西,這才是謹慎、明智的做法。隻要酶的活動正常,什麼東西都可以消化,包括含有膽固醇的食物。人們普遍認為由膽固醇沉積引起的心髒病會危及動脈血管。但我認為,某些化學物質能使毛細血管收縮,在脫水狀态下,水的存留與化學物質的分泌密切相關,雖然在一定範圍内不會引起哮喘發作。但是,同樣的化學物質也會進入肺部的血液循環系統,它們碰到心血管後,會使心血管壁收縮,由此引起心疼,即所謂的心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