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作者:馨馨的曆史故事

萬曆北韓戰争是明朝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發生在明代中國、李氏北韓與日本豐臣秀吉政權之間的長期國際戰争。這場戰争将當時東北亞地區最為重要的明朝、北韓和日本三個國家都卷入其中,進而影響了東亞世界的格局走向。

沈一貫在戰争前期并未入閣,其後于萬曆二十二年(9年)五月入閣後逐漸承擔了戰争後期的首輔職責。作為内閣輔臣的沈一貫在萬曆北韓戰争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沈一貫對于應付來自日本方面的威脅,提出了什麼防禦之策?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一、經理北韓之策

萬曆二十五年(97年)二月,日軍卷土重來,再次渡海侵朝。此時朝廷對是否應救援北韓争論不休,大部分廷臣認為北韓當救,在沈一貫看來,此次再戰的關鍵不在于是否救朝,而應在支援北韓前對用兵方略進行考究,以便尋求戰争勝利的萬全之策和長久之計,不應盲目救援。

是以,沈一貫和張位共同上書《經略北韓疏》,提出在北韓通過設定重鎮、練兵屯田、開通海陸、選派南将等措施來應對在朝的長久作戰。首先,沈一貫認為倭寇再次侵略北韓,一定是有備而來,我軍要作萬全之策,不要心存僥幸,是以當務之急應選取最佳的戰略位置,“兵欲争其利,當為自固之謀,為自固之謀,必先當擇其要害,适中之處是以立根本,不拔之基。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使進可戰,退可守,戰則必能制勝,守則必其無敗。我欲戰則戰,非人可迫之而戰,我欲止則止,非迫于人而止,其峙如山,其聚如淵,如此始為萬全無憂之計。”可見沈一貫作為朝廷重臣,對戰略防備問題的研究也較為深入,認為應選進可戰、退可守的戰略要地。

同時指出北韓開城和平壤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莫若于開城、平壤二處開府立鎮,西接鴨綠、旅順之師,使有所望而歸依,東為王京、鳥嶺之援,使有所恃而奮躍”,主張在開城、平壤兩地開府立鎮,進而達到“勢便則遣輕兵以趨利,與倭決勝;勢不便則虎踞此處,足以壓其邪心”的目的。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其次,沈一貫強調禦倭并不是難事,而難在前往北韓的道路遠、費用大,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此時的倭寇屯駐釜山多年,已掌握耕戰之術,一旦戰争爆發,我軍利在速戰,不利久戰,勝負難測。

是以沈一貫提出練兵屯田之策,“設定廵撫、司道,帶領見調人馬,先屯二處以資接濟,以立根本,仍明示德意,不責捷于旦夕之間,而經畫長久,鳥嶺以南,相機進止,毋得浪戰損威,鳥嶺以北,還定安集,不許尺寸有失,務使事舉而國不告乏,兵出而人不知勞”。既可以補充北韓軍備所需,又可以減輕明朝經濟、軍事負擔。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同時在這一計策之上,沈一貫進一步指出應當開通山東登萊與遼東之間的海路,“通登、萊入遼之海路,從此轉饷以資軍興”。借此轉運糧饷來資助軍備所需、在渡軍的過程中練習水戰,同時還可以縮短來往人員在陸路上的時間,使兩地聯系密切,互相支援,還可以通往北韓的黃城島,到達釜山和對馬道隔海而望,以便監視敵軍。

最後,沈一貫還針對征兵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南兵長期在南方生活沒有經曆過戰争,也不能适應北方寒冷的氣候,在體力上不如北方人。而其唯一的優勢在于攻殺擊刺之法與器械戈甲之利專門為抵制倭寇而設,是以提議不招南兵而招南将,“招南兵不如求南将,以南将教練與所募南兵參而用之。”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用南将與所募南兵參而用之,以實作禦倭的長久之計。在經理北韓的問題上沈一貫能從實際情況出發,較為清晰地明确禦倭取勝的關鍵在于萬全之策、長久之計,而不在于以快取勝,可見其在軍事上的深謀遠慮。

沈一貫此時雖為内閣大臣,但在為明神宗獻計獻策的過程中卻極為謙遜,“今忠猷滿廷,臣等亦試陳其愚,雖機宜未必中,而意則昔人之意,不可無采。伏望敕下兵部再加酌議施行。”由此彰顯出沈一貫的謙恭謹慎之态、強烈的君臣意識,是以沈一貫在官場中堅守臣之本分,這也是他能善始善終的重要原因。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二、議設天津、登萊巡撫

萬曆二十五年(97年)八月,在明軍楊元部駐守的南原失守、全州百姓流離逃亡的情況下,明朝援救北韓的軍隊絡繹不絕的從遼東進入北韓。當時有部分朝臣意識到已經掌握制海權的日軍有可能通過海路直接進擊明朝,主張在天津、登萊之地重點設防。

沈一貫也認為在天津、登萊設防是禦倭根本之計,是以在當時前線的禦倭重臣邢階上疏《請設天津巡撫督饷大臣疏》之後。沈一貫也向明神宗上書《論設天津登萊巡撫疏》,提出天津、登萊本屬同一片海域,不應分兵統領,應在二者之間設統一的巡撫來管理邊防事務。“天津與登萊同是一海,不得分而為兩兵。戰與守同為一事,亦不可分為二。”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這一海防政策與當時内閣中的其他兩位閣臣——首輔趙志臯、次輔張位的制海意識頗為相同:“雖迩薊鎮山東,原有巡撫,終難遙制,莫若添裝置倭撫臣一員,彈壓天津、登萊,據險練兵,因而留屯,無警周巡,有警策應,而衙門略近天津,以示特重。”

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的沈一貫在防倭制海方面與當時的閣臣們幾乎達成一緻。隻是對于巡撫衙門的設立沈一貫有不同的見解,他建議應在天津、登萊沿海的居中之處設立,而其他閣臣更多的建議是将衙門設在靠近天津的地方,沈一貫從位置上考慮認為居中設巡撫更有利于兩地之間的聯系和管轄。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在四位大臣有關天津、登萊設定巡撫的奏疏中,屬沈一貫所論最長、最為詳細。沈一貫在奏疏中詳細分析了居中設定巡撫的優勢:首先,可以率領總兵、兵備等管轄海道,北面銜接遼東之地,南面銜接淮安,首尾相應,還可調動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擅于水戰的将領渡海剿殺釜山、閑山及對馬島等地的倭寇,和禦倭經略互相配合共同支援北韓。其次,可從海上将糧饷運往遼東、北韓等地及其管轄所涉範圍,用來支援北韓作戰。最後,有利于我軍應敵,如果倭寇進犯我朝,則可以從海上和陸路互相配合将其進行夾擊。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除了防守之策,沈一貫還在疏中提出了全面的驅倭之策。沈一貫借自身生活經曆,向明神宗說明其對倭寇的了解。倭寇更擅于陸戰,對于水戰并不占優勢,而與之相比,我軍更擅于水戰,并且沈一貫從船隻大小、航海技術、武器使用以及糧食儲備等方面說明水戰對我軍作戰更有利。

是以其認為在天津、登萊設巡撫,嚴布水師可以發揮“我師長于水”的優勢,還可以支援北韓戰事,對北韓的倭寇形成夾擊之勢,達到減少軍費開支,增加軍隊人員數量的目的:第一,天津是國家的門戶,登萊是我朝的屏障,是以需要重兵防守,以戰為守,使其更為堅固;第二,如今我軍在海上追剿倭寇,斷其糧饷,兩面夾而攻之,使其腹背受敵,必滅倭。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第三,今讓倭望天津、登萊之地,認為歸船有所安,饷有所出,匮乏則有所給,使其南望家鄉,其心易以縻,遠行中土遙不可期;四、欲饷北韓,則首尾銜接的船,費用可大減,同時還用舟師相翼而行,無盜賊可以觊觎;五、蒼、福、沙、民等地的船支,有能出奇者,便可令其就此受成捷則為之代替,趨于功名利祿、願意報效國家的人便可聚集。

通過在天津、登萊設巡撫,可以實作軍隊之間互相支援,同時也能聯絡要會,共圖滅倭大業。并且沈一貫在疏中提出可将保定巡撫移至天津、登萊專門管理前線軍務,和禦倭經理互為表裡輔助薊遼總督管轄天津、登萊此片海域。

從沈一貫所提議的天津、登萊設巡撫以及發揮我軍擅長于水的優勢來應對這場戰争的戰略可以看出他為此事下了很大的工夫,并且在奏疏中向明神宗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展現其識大局、知大體的大局觀念,善于取長補短,發揮聰明才智。可見沈一貫人雖在朝,卻對各地情況及軍隊情況有所思慮,在關鍵時刻以表其盡職盡責之能,是以他深得明神宗的贊許,“卿言天津、登萊設立巡撫專管海務以圖戰守,具見經國遠猷,深合朕意。”

三、山東治理方案

萬曆二十六年(98年)正月,在戰争中出現糧草、軍費緊缺的困境下,沈一貫上疏《墾田東省疏》的戰略之策,以求解決當時明廷在支援北韓的問題上所面臨的軍費糧饷短缺的問題。沈一貫針對山東防倭之策提出集民辟田、積聚财富方可興軍事。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沈一貫從曆史的角度分析了山東為齊魯之地,有着悠久的務農曆史,“臣惟山東,古齊魯地,春秋時管仲擁魚鹽之利,通财積貨,獨稱富強,至令舉臂勝事,無不服籍,輔其君桓公尊王室、攘夷狄,為五霸首。延至漢時,尚稱十二之國,饷饋關中,冠帶天下,何其雄也。”是以,沈一貫認為其土地适于務農耕田。

并且鄭汝璧在任山東廵撫時便已提出墾田已備軍糧之需,但最終因流言而離任。其想法未能實作,是以沈一貫希望能在如今糧饷凋敝的情況下,利用山東天時地利之便,實行屯田之法。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沈一貫首先分析了山東之是以會因戰事而造成經濟凋敝的原因,不是土地貧瘠,而是缺乏管理之策,大多屬于抛荒之地。是以沈一貫主張實行管子之法治理土地,“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廪,國多财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

同時,沈一貫提出要選派專人任巡撫來兼管屯田之事,“宜專責巡撫之擔任,而令巡按以時稽察之,且重司道之選,如近日楊鎬之在遼東,霍鵬之在肅州,皆以墾田聞。”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其次沈一貫還建議實行民屯,并在疏中詳細的叙述了具體的屯田措施:一、令廵撫選取亷幹官員,徹查山東省荒蕪土地;二、廣招能耕之民,凡願入籍,不問遠近,皆許報名,為其正疆定界;三、辨其衍沃原隰之宜,以生五谷六蓄之利;四、嚴輯土人,毋阻毋争,凡抛荒租逋一切蠲貸與之更始;五、新籍之民,為編戶,排裡甲,循阡履畝,勸耕勸織,禁絕苛暴。

沈一貫認為此法不足數年便可達到“既有餘力,又為之淘濬溝渠,内接漕流以輕其車馬負擔之力,使四方輻辏于其間,米多價平,則鳴吠相應,不煩遠輸而獲利已多,海渠交通,則商賈坌來,魚鹽四出而其利益廣”的目的。并且還在疏中強調如果最後采納其建議,他将會詳立條法。可見沈一貫對待山東屯田一事的重視和用心之深。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在當時各地方長官對于自己所管轄的地區并無良策改善經濟現狀,沈一貫卻能向明神宗提出不搜刮民脂民膏,不向别省移借錢糧,隻依靠自身能力解決經濟問題,頗得明神宗賞識,“今财匮饷艱,公私俱困,地方官隻圖那借别省,搜尋窮民,全不講求地利生财之法。覽卿奏,具見謀國忠猷,務本正論。”

沈一貫在萬曆東征之役中熱切關注戰争的局勢,積極獻言獻策,解決當時困擾明神宗的諸多難題,在國與國之間的鬥争中表現出強烈的忠君愛國意識,赢得了明神宗的好感。從沈一貫的奏疏中也可以看出他在為明神宗提建議時條理清晰、直擊問題所在,并給予詳細的解決對策,是以抛開政局的困擾,沈一貫頗有政治才能和治國之策。

萬曆北韓戰争,明軍是否援朝?内閣輔臣沈一貫:用兵方略才是關鍵

四、總結

沈一貫是萬曆東征之役結束時唯一仍在閣中的内閣輔臣,這與沈一貫的政治謀略密不可分。沈一貫在戰争前期并未入閣,其後于萬曆二十二年(9年)五月入閣并逐漸承擔了戰争後期的首輔職責。

沈一貫為防禦日寇的襲擊,提及了三個重要的戰略内容:第一,為經理北韓獻計獻策;第二,提議對重要的海防地區天津、登萊之地專門設立巡撫進行統轄管治;第三,為了更好地解決因禦倭而引起的軍費糧草緊張問題,建議在山東進行屯田,以滿足自身所需。以上三個戰略,沈一貫是基于當時明朝沿海地區局勢動蕩、經濟緊張等現狀而提出的極具戰略價值的對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