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兩張照片,看得我格外震撼和難受

作者:牛彈琴
這兩張照片,看得我格外震撼和難受

這個世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今天早上,蓦地看到兩張照片,兩個很熟悉的地方,但看得我格外震撼,也格外難受。

兩張照片(其實可以更多),更準确地說,是兩個場景。

第一張照片,來自特拉維夫的海灘。

《耶路撒冷郵報》最近釋出的照片,說這幾天熱浪襲擊了特拉維夫,以色列人紛紛跑到海灘,在地中海裡暢玩、避暑。

孩子們在地中海裡嬉戲,大人們在海灘曬日光浴。

向前,是一望無際的地中海;後面,是高樓鱗次栉比的特拉維夫。

20多年前在以色列工作時,我們常駐在耶路撒冷,但經常去特拉維夫。

不同于耶路撒冷的傳統和保守,特拉維夫很現代很漂亮,也是以色列的經濟和創新中心,類似于中國的上海或深圳。

這兩張照片,看得我格外震撼和難受
這兩張照片,看得我格外震撼和難受

因為耶路撒冷的争議地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駐以色列的大使館,都設在特拉維夫,中國大使館也是這樣。

是以,我們每隔一段時間,總要去趟特拉維夫,去采購些日常用品,去看望一些老朋友,也少不了去海灘邊走走。

海灘依舊,安靜,祥和。

看着特拉維夫的海灘,看着海灘邊放松遊玩的人們,你或許很難想象,這是在一個戰争陰影籠罩的國家。

就沖這一點,你不得不佩服以色列。

特拉維夫向南幾十公裡,就是加沙。

這兩張照片,看得我格外震撼和難受

沒錯,就是幾十公裡。

加沙現在怎麼樣呢?

我相信,關注國際局勢的人,都知道加沙的現狀、慘狀。短短幾個月内,3.4萬人被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婦女和兒童。

第二張照片,據說正是加沙海邊的照片。

前方,同樣是一望無際的蔚藍地中海;後面,卻是一片廢墟的死寂加沙城。

什麼是地獄?

這就是地獄。

如果前面那張照片,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國家;那後面這張照片,壓根不是現代化,而是被炸回了石器時代。

當年,我也曾去過加沙,記得我們就住在加沙海灘邊的一棟高樓裡,我打開窗,眼前就是浩瀚奔騰的地中海。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海子的那句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加沙也曾經很美麗,尤其是加沙的海灘。但現在的加沙,更多是饑餓,是絕望,是每天接連不斷的死亡。

就在過去24小時,以色列掃蕩在繼續,又有數十人被打死。

他們是哈馬斯?他們是無辜的平民?他們亦或隻是可憐的婦女和孩子?

全世界都不關注。

我看到,作為聯合國人權事務最高官員的蒂爾克最近也看不下去,悲憤地說:“每10分鐘就有一名(加沙)兒童被殺或受傷。他們受到戰争法的保護……”

這兩張照片,看得我格外震撼和難受
這兩張照片,看得我格外震撼和難受

保護在哪裡了?

一條又一條的鮮活的生命,最終,成為無人問津的新聞裡一個冷冰冰的數字。加沙的孩子,真的長不大。

安理會不能譴責,全世界眼睜睜看着。

沖這一點,你也不得不佩服以色列。

但你更不得不為巴勒斯坦人扼腕。

他們畢竟也是人。

這次沖突的源頭,是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以色列要報複,要解救人質,這多少可以了解,但一支文明的軍隊,報複總應該有限度。

在加沙大開殺戒,甯可錯殺1000,絕不放過1個,這是什麼行為?

我之前就說過,加沙血淋淋的事實,西方說一套做一套的雙标,徹底暴露在世界面前,所謂道義形象轟然倒塌,這或許也是最深遠的蝴蝶效應……

是以,這次來北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媒體采訪,我看到,BBC女記者勞拉·别克問了他一個犀利的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加沙傷亡慘重,你正身在中國,中國有些人指責美國是僞君子,你要求中方停止輸出用于進攻烏克蘭的武器零件——不是武器,隻是(可用的)零配件而已,但美國卻正向以色列提供武器,這嚴重打擊了美國在中國甚至全球的可信度,難道不是嗎?

布林肯:blablablabla……

他試圖解釋,但解釋了很久,記者依然在搖頭。

這個不公正的世界,事實就是這樣殘酷,這樣紮心。

相隔幾十公裡,一邊是天堂,一邊卻是地獄。有人在呼籲和平,有人卻在輸送武器。

是以,也難怪最近美國大學裡風起雲湧,學生老師們在悲憤抗議。

屠殺還要多久?虛僞還要多久?苦難還要多久?

這兩張照片,看得我格外震撼和難受

不由想起了關漢卿《窦娥冤》裡的一段唱詞: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

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也,

做得個怕硬欺軟,

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

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哎,

隻落得兩淚漣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