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放開後的感染潮引發了新冠相關藥物的需求,催生了趁火打劫的高價黃牛黨,中國人正通過繁榮的網絡黑市買賣止痛藥和新冠抗病毒藥。
炒至官價9倍
Paxlovid是中國準許的唯一外國新冠藥,可從醫院開處方或在線上診所購買,價格約為320美元。
但許多人說,在官方管道買相當困難,因為全國都急着為家裡的免疫脆弱人群備藥。媒體本周聯系到的一位賣家拒絕透露貨源,隻表示将從深圳發貨,一盒18,000元(2,610美元),大約是官方價格的9倍,而且要等。
“所有醒着的時間都在進行中國訂單”
一位50歲的中國企業家在美國專門注冊了一家公司,賣印度仿制藥,他要求匿名,避免影響生意,向媒體透露:過去一個月裡,所有醒着的時間都在進行中國客戶的訂單。
截圖自Rest of World,版權屬于原作者
12月以來,他通過自己的推特和Telegram賣了大約2萬盒Paxlovid和Merck公司的molnupiravir仿制藥。
“我利潤不錯,但也是在幫人們”。放開後這一波感染潮之前,他主要向買不起原版藥的人賣非專利癌症藥及藥物成分。
“我在幫政府解決問題”。
他最近在新德裡,拍了藥店庫存充足的視訊發給買家。
他說賣Paxlovid仿制藥利潤率約為15%,售價在145~203美元之間,一些客戶一次性訂300盒,在中國轉售。
截圖自Rest of World,版權屬于原作者
近期媒體與一位自稱印度藥劑師的人聊天,對方稱以每盒1500元(217美元)的價格向幾十名潛在中國買家賣抗新冠仿制藥,牌子叫Paxista,是Paxlovid的一個變種。
還有制藥巨頭Merck公司的兩種名為Movfor和Molaz的仿制藥。
以及名叫Bexovid的仿制藥。
截圖自小紅書,版權屬于原作者
北京上周緊急有條件準許了Merck公司的抗病毒藥物,國際上一般叫Lagevrio,用于患新冠的脆弱成人。
海外仿制藥雖然價格低廉,但進口商或因帶入不受管制藥物而面臨法律訴訟。是以藥雖然便宜,但費用可能也不低。
全部流向中國大陸
在中國的社交平台上,包括微網誌、微信和小紅書,中間商們以高達2200美元的價格賣着Paxlovid,一些人聲稱從美國發貨。
在中國港台和鄰近的南韓,藥店感冒和流感藥也在耗盡,都被轉賣到了中國大陸。
騰訊新冠互助平台
陝西省商人Zhang Junfei告訴媒體,他從人口較少需求較低的西藏和新疆邊境地區采購藥品,轉賣給微信上的聯系人。
目前賣了大約400盒布洛芬和5盒Paxlovid——他拒絕透露抗病毒藥物的來源。其他商品還包括新冠抗原試劑盒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後者甚至還是尚未被證明對新冠有效的一種抗體療法。
物流挑戰
物流可能是另一個挑戰,過去一個月裡許多勞工生病,國際航運和送貨服務被推遲。湖南居民劉某告訴媒體,他12月買了5盒Paxlovid仿制藥,但23天後包裹到中國時,一家人早已“陽康”。他打算把這些藥賣給其他人。
雖然這一波新冠浪潮可能已在中國各大城市“達峰”,但據一些研究人員稱,農村地區的病例将在未來幾周繼續增加。上月,微信推出了将附近求藥和有藥人群連接配接在一起的功能。截至本周,小城鎮和村莊的使用者仍在網上求買布洛芬、體溫計和抗原試劑盒。
謊言與詐騙
黑市催生了謊言和詐騙。
基因組學公司BGI集團首席執行官尹烨近期發微網誌稱,他測試了一些包裝顯示為印度Paxlovid仿制藥的藥品,發現是假藥。
截圖自小紅書,版權屬于原作者
尹烨随後再次跟進,稱“截至1月5日20時,累計收到樣本156份,已完成檢測并發送結果通知150份。已完成檢測的樣本中,僅8份可檢出Nirmatrelvir(奈瑪特韋)。”
截圖自微網誌,版權屬于原作者
22歲的Qiu女士告訴媒體,她花12000元(1740美元)通過号稱代表香港Ghitai藥業線上代理商訂購的6盒Paxlovid壓根就沒收到,而且對方也早已失聯,隻留Qiu女士“受傷、無助,極其憤怒”。她說:“太惡心的行為了,救命的時候,每一秒都很重要。”Ghitai已經向媒體發了聲明,表示已經知悉有個山寨網站号稱賣新冠藥,已報警。“Ghitai從未提供過......新冠藥品,懇請消費者謹慎行事,避免欺詐和經濟損失”。
截圖自小紅書,版權屬于原作者
深圳一位藥物中間商說并沒有什麼道德上的困惑,更擔心法律問題。
群聊裡,普通消費者疑窦叢生,一位女網友表示:“我隻是不知道該相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