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紫瓊的成功,打了内地電影圈一記響亮的耳光

第80屆金球獎落幕,楊紫瓊獲得影後的消息在中文網際網路刷屏,劉亦菲、吳彥祖也都發文祝賀楊紫瓊獲獎。

金球獎設定了兩個電影最佳女主角,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是“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楊紫瓊獲得的是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與楊紫瓊共同入圍最佳女主的,有小醜女瑪格特·羅比,“恐怖片寵兒”安雅·泰勒·喬伊等,競争相當激烈。

首位獲得金球獎影後的華裔女演員,是奧卡菲娜,2020年她憑借電影《别告訴她》獲獎。

楊紫瓊和奧卡菲娜主演的這兩部電影都有一個共同之處:講述的是中國or有中國背景的故事。

《别告訴她》以本片華裔導演的真實經曆為原型,講述一個美國華人家庭,得知遠在東北老家的奶奶到了癌症晚期,父母決定瞞住奶奶,但孫女卻想大大方方告訴奶奶真相,讓奶奶坦然面對人生最後一段時光。

在這樣沖突的氛圍裡,全家人策劃了一個巨大的謊言——為奶奶在日本的孫子舉辦一場婚禮,目的就是把家人都聚集起來,陪伴奶奶最後的時光。

這部電影裡有很多沖突,東西方語言的沖突、東西方觀念的沖突、新老一輩看待事物的沖突。

正是這些沖突交織在一起,讓電影煥發出别樣的魅力。其實電影的核心很簡單,愛與家庭。

楊紫瓊主演的《瞬息全宇宙》也是如此,許多人覺得看不懂,鏡頭切換、角色轉換、宇宙交錯。

楊紫瓊飾演的華裔媽媽,在美國社群經營着一家洗衣店,夫妻倆上有老、下有老,生活平淡枯燥,最大的問題來自于報稅。

某一天夫妻倆去報稅時,突然冒出别的宇宙的丈夫,并與妻子大打出手。

核心問題就是,楊紫瓊需要穿梭在不同宇宙之間,附身不同宇宙中的自己,與作祟的邪惡勢力抗争。但最終她發現,邪惡勢力,原來就是自己的女兒。

雖然影片的表現形式非常前衛、非正常,但表達的核心依舊很經典:亞裔、家庭與愛。

夫妻間的愛、母女間的愛、家人間的愛,經典的命題,呈現出讓觀衆驚喜的電影。

你們看,與中國有關的故事,是可以在好萊塢大放光彩的。你們看,60歲的楊紫瓊演媽媽,可以捧起金球獎的影後獎杯。

此前我們常談論一個話題:中年女演員的困境,年紀一到,隻能演媽媽、演婆婆。

其實演媽媽、演婆婆并沒有什麼不好,重點在于該怎麼演。

惠英紅在綜藝裡說,現在找她的劇本,基本上都是演媽媽的,但那又怎麼樣呢?媽媽也有萬千種模樣。

比如《血觀音》裡,那個将女兒當成工具、當成社交名牌包的棠夫人。惠英紅是以拿下金馬獎影後。

《幸運是我》中與底層少年阿樂相識相伴,诠釋“萍水相逢母子情”的芬姨。惠英紅是以拿下金像獎影後。

還有《我的非凡父母》中,費盡心力将女兒撫養長大的盲眼母親。惠英紅憑此獲得中美電影節影後。

楊紫瓊的成功,打了内地電影圈一記響亮的耳光

不止于此,惠英紅還演過很多母親,每個母親都截然不同。演母親并不會困住女演員,困住女演員的,是好的劇本及市場環境。

惠英紅演的這些媽媽,基本都是港台出品的電影,雖然近幾年惠英紅在内地很活躍,但她在内地影視劇隻能演一演鑲邊的配角,題材也多是古偶、家庭劇。

内地影視圈,有沒有讓中老年女星發揮的餘地呢?當然是有的。

比如,2022年奚美娟老師憑借電影《媽媽!》中的精彩表現,一舉拿下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與她對戲的,是85歲高齡的吳彥姝老師。

吳彥姝老師,也憑借《媽媽!》獲得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電影是好電影,評分高達7.6,但票房僅有7700萬。當然了,放在同類型的溫情文藝電影中,且沒有流量明星、大咖加持的情況下,這個票房已經很不錯了。

其實這就是中年女演員接不到好劇本的原因之一:内地市場不青睐。

做個對比,2021年香港上映了一部講述殘奧會冠軍“蘇神”蘇桦偉成長經曆的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吳君如監制并主演,這是她時隔3年再演電影。

《媽媽的神奇小子》在香港上映後,引發觀影熱潮,收獲2800萬港元票房,雖然在我們看來并不多,但在2021年香港票房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僅次于《梅豔芳》,比《拆彈專家2》《怒火·重案》都要高。

但《媽媽的神奇小子》在大陸上映後,卻僅收獲1770萬票房,比香港地區還低了一千多萬。

反觀《拆彈專家2》,狂攬13億票房,主演劉德華喜笑顔開。

《怒火·重案》更勝一籌,比《拆彈專家2》高出0.01億,成為内地票房最高的港片。

觀衆就是喜歡看商業片、大片、爽片,沒辦法。資本是逐利的,觀衆喜歡看什麼,資本就會創造什麼。

當然了,這種情況不是現在才出現,很早以前就有苗頭了。

比如馮小剛醞釀了19年、拍攝了4個多月、耗資兩個億的心血大作《1942》,該片橫掃各大獎項,主演張國立、李雪健,攝影、造型、錄音、劇本全都獲獎了。

但電影上映後票房遠低于預期,攏共才3.6億,讓老東家華誼血虧。

之後,馮小剛為了讓老闆回血,花一個月拍了《私人訂制》,票房超7億。

于是馮小剛大罵:正因為有垃圾觀衆,才有這麼多垃圾電影。

馮小剛這話說錯了,觀衆不是喜歡爛片,觀衆隻是不喜歡悲劇。

我在電影《媽媽!》及《媽媽的神奇小子》等電影的評論區,總是看到這樣的留言:“不敢去電影院看,光看片段我就要哭死了。”“電影是好電影,但不想在電影院裡哭啊。”

難道觀衆真的沒有鑒賞能力嗎?隻是比起在電影院隐忍哽咽,大家更願意在家裡看這些感人電影,然後毫無顧忌地放肆大哭。

總有人說,《你好!李煥英》是獨幕喜劇、是爛片,壓根配不上50億票房。但我不這麼認為,其實電影隻是抓住了最經典的東西——愛。

更巧妙地是,電影大部分時間都是讓你笑的,觀衆的眼淚是自然流露,是内心最柔軟的地方被擊中。

張小斐拿下金雞影後,更是實至名歸。

國人的觀影傳統就是如此,在忙碌、緊張的生活裡,想走進電影院放松一下。當一部感人的劇情片,和一部不用過腦的喜劇片同時擺在眼前,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者。

其實,電影不需要多麼宏大的主題,多麼刁鑽的角度,隻需要用心把劇本寫好、用觀衆更容易接受的風格呈現出來,就夠了。

可惜,如今的内地電影市場,總是用最宏大、精彩的畫面,搭配最爛俗、蒼白的劇本。

就像開心麻花近幾年制造的系列爛片,觀衆沖着喜劇二字花錢,卻被糟糕的劇情雷得外焦裡嫩。

這也反映出中年女演員接不到好劇本的第二個原因:因為壓根沒有好劇本。

沒有好劇本,已經成為内地影視行業最大的問題,這麼多年過去,還在翻拍金庸的小說。

否則就是,找一本小說改編,明明小說本身挺不錯,改編之後慘不忍睹,故事邏輯沒法自洽,角色人設崩壞。

每年這麼多影視學院的編劇畢業生、這麼多中文系畢業生,就找不出一個好編劇嗎?

說到底,還是外部因素幹擾太多,投資人可以改劇本、導演可以改劇本、甚至演員都可以改劇本。你改幾句,我改幾句,劇情本是電影的核心,可從一開始,根基就是錯的。

仔細回顧一下,中國電影頂級女演員周迅、章子怡等人,因為拍不到好電影,都已經轉戰電視圈。

藝術上無法達成更高的成就,那就妥協,專心賺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