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有一些很好的答案了,但我覺得他們都沒有抓住重點。首先,斯巴達 在亞曆山大時代還沒有成為一個微不足道的城市。其次,斯巴達的衰退不僅僅隻是因為斯巴達公民變少了,同時也與外部環境的變化有着莫大的關系,在斯巴達陷入人口危機的時刻,整個希臘世界也在悄無聲息的發生巨變,整個希臘的領土在迅速向外擴張,很多城邦也是以變得更加強大了。而此時的斯巴達妄圖用盟友和被釋放的希洛特人來填補空缺的武裝隊伍,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無濟于事的。
5世紀末,在與伯羅奔尼西亞戰争中,斯巴達赢得了勝利,統治了希臘,但這也正是它衰敗的開始。事實上它并沒有完全征服希臘,希臘城邦也沒有成為斯巴達的天下。與羅馬不同,遠離拉科尼亞的同盟城邦從未真正被羅馬征服,進而向羅馬貢獻自己的人力,同時他們與雅典也不同,他們從來不向斯巴達納稅。
是以斯巴達幾乎沒有從這場戰争中獲得什麼。相反,由于它建立了看似民主的寡頭政治,反而導緻這些國家的人民逐漸開始憎惡斯巴達。
此外,斯巴達也曾創下了不敗神話。他們首先依靠強大的軍隊實力打敗了波斯,進而拿着從波斯那裡繳獲的黃金來增強兵隊作戰能力,随後又率領大軍出征,迅速擊敗了雅典,他們在公元前5世紀先後發生了數次戰争,少有敗績,雖然在希臘波斯戰争的最後階段因為他們的指揮官被賄賂而叛變,導緻他們在戰争中受挫,但至少在相同人數的重大陸戰中斯巴達仍享有不敗的聲譽。
但不久之後,底比斯人卻在呂克特拉徹底擊垮了斯巴達,盡管是因為當時敵我力量懸殊,斯巴達寡不敵衆。但這次戰争,不像是斯法克特裡亞那樣,面對的是斯巴達僅有百人的小部隊,這是一支10000人的聯軍,其中甚至包括數百名精英“homoioi”和他們的國王克裡昂米尼,最終卻被底比斯徹底擊潰。通過此次戰争,打破了斯巴達不可戰勝的神話,底比斯的将軍伊巴密濃達已經向所有人證明了,斯巴達并非是不可以擊敗了,隻要擁有足夠強的軍隊作戰能力,再加上高超的戰術,完全可以擊敗斯巴達最強的隊伍。
此外,戰争的形式在4世紀就已經開始發生變化。許多富有的上司人不再拘泥于從自己的領土征兵,而是通過雇傭職業雇傭兵來增強軍隊的作戰能力,不同于普通公民組成的軍隊,雇傭兵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戰鬥力,而将無數的雇傭兵聚集在一起,無疑是一支強大的隊伍,是以僅僅過了幾年,曾經弱小的弗西斯就已經成為整個希臘最強大的存在,使得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的軍隊,在還未到達德普利神廟前就已經畏縮不前。
腓力二世也曾向弗西斯發起過兩次進攻,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如果想要擊敗弗西斯人,他必須聯合馬其頓人和塞薩利人。而随着馬其頓人和塞薩利人加入到希臘戰争中來,也意味着另一件事:騎兵的崛起。但是斯巴達人幾乎沒有騎兵,這就導緻他們處于劣勢。但他們完全可以嘗試籌集一個,因為他們擁有豐富的資源和足夠的金錢來做到這一點。那麼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
在與底比斯人的留克特拉和曼提尼亞戰役中,斯巴達人失去拉科尼亞以外的大部分土地,是以導緻他們的領土一度驟減,他們不得不遷至東南方。這意味着他們失去了邁錫尼亞平原,他們甚至失去了肥沃的農場,導緻他們無法像從前那樣飼養戰馬。另外,斯巴達曾經擁有豐富的農産品,但現在無論是農産品,還是實際貨币方面都變得有點貧窮。是以現在的他很容易受到其他城邦的攻擊。正如伊索克拉底對腓力描述斯巴達時所說:
斯巴達人被迫冒着危險而戰鬥,不是在鄉下種植莊稼,而是在城市的中心,站在他們的政府前面,拯救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在這場危機中,失敗意味着立即毀滅,勝利更沒有把他們從疾病中解救出來;不,他們現在正在遭受鄰邦的侵略;他們不被伯羅奔尼撒人所信任;他們被大多數希臘人所憎恨。他們日夜被自己的農奴騷擾和掠奪;他們沒有一天可以平靜的生活,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戰鬥,去占領别人的土地,或者自己的領土被别人侵占。
我們看到阿格西勞斯二世離開安納托利亞的戰場,回到希臘,與因波斯黃金而起來反抗他的希臘人作戰。斯巴達人經常在克裡特島、埃及甚至波斯進行雇傭軍活動,以籌集一些黃金。色諾芬談到,當叛軍王子在庫納克薩死後,居魯士的10000名雇傭兵中的很多斯巴達人不得不回來。這表明許多斯巴達人離開了斯巴達本土,成為遙遠土地上的雇傭兵。成年男子的出口,意味着斯巴達的剩餘人數越來越少。這也讓人思考他們為什麼離開?是因為他們的農場産量不高?當然,這是留克特拉 (Leuctra) 和曼蒂尼亞 (Mantineia) 戰役之前的情況了,這意味着他們此時仍然擁有曼蒂尼亞的農場。當他們失去曼蒂尼亞的農場之後,問題應該會變得更大。
斯巴達現在太窮了,人口和土地都在減少,是以或許正如所有人認為的那樣,他們将再也掀不起任何風浪?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腓力二世占領了許多非常小的城邦。如果斯巴達隻是其中之一,他同樣也會占領它。但盡管他和他的軍隊已經進入了伯羅奔尼撒領域,他也沒有這樣做。
人們傾向于認為菲利普是一個好戰的家夥,但他其實更是一位偉大的外交官,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他會盡自己所能來維持和平,并且通常會在沒人注意的時候攻擊容易侵略的目标。那麼為什麼他沒有在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斯巴達的時候,而嘗試去占領他呢?他也沒有試圖征服雅典,請注意,即使在他粉碎了雅典的軍隊之後,他完全可以将這座城市踩在腳下時,他也沒有這麼做,反而費盡心機的去圍攻希臘最主要的要塞城市呢?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亞曆山大身上。他們都獲得了雅典人授予的公民身份。如果斯巴達不想加入科林斯聯盟,那就随他吧。
因為并非所有希臘人都加入了它,是以他可以任用的人力其實很少。但如果他征服了斯巴達人,那麼斯巴達人又能貢獻多少士兵呢?現在斯巴達的公民也在急劇減少,如果他們再繼續進行戰争,屆時他們的人力損耗将會更大。斯巴達的地理位置并不能構成很大的威脅,它沒有封鎖希臘最南端的任何通信線路或補給。
碰巧的是,斯巴達隻是在雇傭了從伊蘇斯逃出的雇傭兵并與亞該亞人和埃利斯結盟對抗“Megalopolis”之後,才開始反抗亞曆山大。在這裡,我的主要觀點是:在這場戰争中,斯巴達設法籌集了兩萬多人,由此看來,在四世紀後期,他們并不是沒有足夠的士兵,而是沒有足夠的屬于斯巴達本土的士兵。但是,如果他足夠的有錢和強大的盟友,他就可以随時建立出一支強大的軍隊。斯巴達軍隊的規模(包括兩千名騎兵,這在5世紀是無法想象的)是在留克特拉被擊敗的軍隊的兩倍,盡管它來自一個規模要小得多的城邦,盟友也少得多。
邁錫尼亞現在屬于前邁錫尼亞赫洛特,而阿卡迪亞有一個堅固的大城市,被稱為“Megalopolis”,意思是特大城市。
像這樣,但要小得多,而且更古老
Megalopolis被斯巴達人圍困,但作為科林斯聯盟的成員,它受到馬其頓人的保護。安提帕特從亞曆山大那裡得到了3000精英(這是很多金子,佩裡薩隻給了斯巴達30人)帶着4萬多人對抗斯巴達。而此時的腓力也也陷入了苦戰中,在這場偉大的戰鬥中腓力僅有三萬兩千人。這也就意味着腓力此時無法顧及安提帕特在Megalopolis的戰争 。在希臘波斯戰争中,斯巴達人在普拉提亞戰役中派出了10000名重裝步兵,幾乎沒有騎兵。是以,并不是說他們在4世紀後期找不到男人:隻是他們沒有足夠的公民士兵或盟友可以免費戰鬥。
無論如何,總有人會說,在那之後,他們就開始衰敗了,對吧?然而并不是,即使在幾十年後,他們仍然是希臘的主要參與者。馬其頓國王安提柯在克裡蒙尼德戰争期間圍攻雅典,而此時唯一可以派軍隊幫助雅典的城邦就是斯巴達。當然,後來馬其頓人在科林斯附近再次擊敗了他們,但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托勒密軍隊将軍的誤判。
帕特羅克洛斯海軍上将在阿提卡的幾個地方(科羅尼和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島嶼)登陸并設防,想在此阻擊斯巴達人,但斯巴達人在科林斯時卻沒有發起進攻。雖然後來斯巴達放棄了他的城邦,因為他無法擊敗安提柯,斯巴達人被擊敗。斯巴達在此次戰役中的失敗并不代表斯巴達軍事已經日漸衰退,反而表明斯巴達人對普洛萊馬帝國的戰役至關重要性。是以阿提卡才會特地在此設防阻擊斯巴達。然而,在希臘化時代,無論是斯巴達還是雅典都無法擊敗擁有巨大資源和專業軍隊的一個超級大國。一個小小的城邦如何應對一個大王國或一個城市聯盟會。盡管如此,他們倆還是在 3世紀時拿下了斯巴達。在塞拉西亞,馬其頓王國和亞該亞同盟聯手擊敗了斯巴達人,随後,斯巴達人再次集結了大約兩萬多人準備戰鬥:
如果一個世紀後它仍然是一個強大的國家,那麼在腓力時代,斯巴達仍然是頂級城邦之一。以下是伊索克拉底對菲利普說的話:
我申明,在不忽視你們自己的任何利益的情況下,你們應該努力調和阿爾戈斯、拉塞達蒙、底比斯和雅典之間的沖突;因為如果你能把這些城市聚集在一起,你就會發現團結其他城市并不難‘因為其餘的城市都在上述城市的保護之下生存的。 當他們面臨危機的時候,就會去這些力量中的一個或另一個那裡避難,進而尋求他們的庇護。
參考文獻:
《伊索克拉底,緻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