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東方去越南生産OLED?分析師:投資額遠低于面闆廠需求

作者: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呂棟】

1月11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獨家報道稱,中國大陸顯示面闆龍頭京東方計劃投入大筆資金在越南建設兩家工廠,總投資額可能達到4億美元(約合人民币27億元)。

針對該報道,觀察者網聯系了京東方媒體關系部,對方表示:相關消息正在内部了解。當天,京東方股價高開低走,最終收漲0.27%。截至發稿,尚未見京東方公告相關建廠事宜。

路透社引述的消息人士稱,目前京東方正就在越南租用土地進行談判,以擴建該公司在越南南部規模較小的工廠。從報道提供的資訊看,擴建的工廠主要向南韓三星電子和LG供應電視螢幕。

一位知情人士稱,京東方計劃租用100公頃的土地,其中20%用于建造一個生産遙控系統的工廠,耗資1.5億美元。其餘土地将用來生産面闆,京東方将投資2.5億美元在50公頃的土地上建造一座工廠,剩餘30公頃土地将被供應商使用,全部計劃将在2025年前完成。

京東方去越南生産OLED?分析師:投資額遠低于面闆廠需求

路透社報道截圖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京東方之前就在越南設有工廠,不過是彩電組裝廠,年産能420萬台。而此次路透社報道顯示,京東方可能将在越南進行面闆生産。不僅如此,所謂消息人士還稱,京東方計劃在當地生産的是更高端的OLED螢幕,而不是技術已經成熟的LCD(液晶顯示屏)。

面闆企業前往越南建廠并不奇怪,南韓LGD早在2016年就在越南東北部建了一座OLED模組組裝工廠,因為當地有不少需要顯示屏的下遊終端組裝廠。

例如,全球最大智能手機企業三星有一半的手機是在越南組裝的,蘋果也有代工産線,同時越南還有規模不小的彩電組裝生意,三星、LG、TCL、兆馳、京東方等企業均在越南進行彩電組裝,年産量約3000萬台。

不過從投資規模來看,京東方即便真的在越南擴産,也并不像是要在當地直接生産面闆,因為4億美元在面闆産線建設中并不能濺起多大漣漪。在國内,京東方、TCL、天馬等面闆廠商投資一條産線,少則一兩百億,多則五六百億,也讓面闆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重資産行業。

京東方去越南生産OLED?分析師:投資額遠低于面闆廠需求

截至2022年10月,京東方面闆産線投資情況(觀察者網統計)

半導體顯示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資深分析師劉雨實向觀察者網表示,4億美元的投資規模基本隻能覆寫終端組裝廠或者規模較小的模組組裝廠,遠低于面闆廠需求。

還有産業鍊人士提到,OLED模組投資需要百億金額起跳,從投資金額來看,目前傳出的投資體量或仍以LCD模組為主,主要是為了友善出口,讓模組廠臨近代工廠和客戶。該說法與前述報道所指“工廠主要向南韓三星電子和LG供應電視螢幕”有所呼應。

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液晶顯示模組是将液晶顯示面闆和相關的驅動電路、背光源、內建電路等元件組裝在一起而形成的子產品化元件,其結構随下遊應用産品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劉雨實告訴觀察者網,盡管近年來越南用人成本快速上升但仍具有一定人力成本優勢,面闆下遊模組、組裝相對上遊而言對勞動力需求也較多。越南雖然本土半導體和其他産業鍊配套薄弱,不過距離珠三角和新加坡等地近,可以一定程度上通過區域貿易填補配套短闆。此外,近年來西方國家對華産業封鎖政策持續加碼,也使部分出口下遊環節轉到越南等地。

京東方去越南生産OLED?分析師:投資額遠低于面闆廠需求

液晶顯示模組結構 圖源:頭豹研究院

根據京東方證券部人士的說法,目前京東方的産線主要還是集中在國内,海外主要是一些研發中心或者銷售部門。

官網披露,京東方在北京、合肥、成都、重慶、福州、綿陽、武漢、昆明、蘇州、鄂爾多斯、固安等地擁有多個制造基地,子公司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體系覆寫歐、美、亞、非等全球主要地區。

多年來,随着京東方、TCL等企業持續進行産線投資,全球面闆産能持續向中國大陸集中。

CINNO Research向觀察者網提供的獨家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大陸TFT-LCD産能占全球的比重将達到67%,若把TFT+OLED産能加在一起,全球占比為65%。

在液晶面闆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後,中國企業正試圖在更高端的OLED領域複制這一過程。

根據前述機構資料,2022年三季度,全球市場AMOLED智能手機面闆出貨量約1.4億片,三星出貨量雖高達8250萬片,但市場佔有率由去年同期的73.3%銳減至60.1%;京東方的市場佔有率同比上升2.9個百分點,達到12.7%;維信諾、和輝光電、華星光電和深天馬四家企業合計占據18%的市場佔有率,中國大陸企業的累計份額已超過30%,三年前這一數字僅12%。

今年1月4日,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發文稱,京東方已拿下大部分iPhone 15與15 Plus顯示屏訂單,若京東方能取得大約20–30%高端iPhone LTPO顯示屏訂單,并維持低端iPhone顯示屏大約70%的出貨比重,則有機會成為2024年下半年新款iPhone的最大顯示屏供應商。

京東方去越南生産OLED?分析師:投資額遠低于面闆廠需求

不同尺寸面闆的玻璃基闆 圖源:觀察者網

在中企向産業鍊上遊尋求突破的同時,越南則持續發力下遊代工領域。

近些年,越南不僅成為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等鞋類、紡織業的制造中心,還吸引了不少蘋果、三星、戴爾、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品牌的代工企業,例如富士康、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

這不僅讓越南被貼上了“新晉世界工廠”“下一個中國”等充滿噱頭的标簽,還頻頻成為外媒炒作“供應鍊移出中國”的目的地。

正因為此,京東方此次在越南擴産也備受關注。作為蘋果公司的面闆供應商,京東方此舉不免讓市場産生聯想,在越南擴産是否是準備配合蘋果?

路透社的報道稱,京東方在越南的擴産計劃并不是專門為蘋果供貨。同時也有産業鍊人士稱,目前京東方供貨蘋果的OLED模組主要是在四川綿陽産線擴産。

早在2020年出版的《溢出》一書中,外交學院教授施展曾寫道:

從中國向越南轉移的,并不是某些行業中的整個産業,而是該産業生産流程中的某些特定環節,主要是對供應鍊需求較低、人工成本占比較高的環節,通常是最終的組裝環節。其他環節很難轉移出去,仍然留在中國的供應鍊網絡中。

結果就是,生産流程中的某些特定環節往越南轉移得越多,對中國供應鍊的需求就越大,以中國和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之間進而形成了一種深度的嵌合關系。這樣一種轉移,還是稱之為“溢出”更恰當一些。越南不僅工廠租金比中國貴,而且水電成本也高過中國,中國的水電費用價格大約是越南的2/3 。

總體來說,越南主要是在勞動力和稅收政策方面比中國有優勢,其他方面則基本上是處于劣勢的。越南的人口規模、領土規模、經濟規模、高品質基礎設施的規模、優秀工程師的規模,以及每年培養出的合格大學生與熟練勞工的規模,與中國相比,都差着一個甚至兩個數量級。考慮到這樣懸殊的實力差距,越南确實是不可能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的。

這一論斷也得一些越南官方資料的印證。

越南統計總局和海關總局上個月釋出的資料顯示,預計越南2022年全年實作貿易順差約110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2.3倍,但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一年前的540億美元擴大至創紀錄的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1.5%。

長期以來,中國是越南的最大進口來源市場,而美國是越南商品的最大出口市場。

2022年全年,越南從中國的進口增長了6.6%,達到1178.7億美元,主要是機械、電子、織物、智能手機和零部件等産品;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13.6%,達到1093.9億美元,貿易順差從2021年的810億美元擴大至949億美元,同比增長17.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