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赢2022傳遞之戰,拿下百億估值的極氪正在醞釀一盤大棋

作為全球科技界的超級碗——國際消費電子展 CES 2023,稱得上是今年的開年大戲。雖然被稱為消費電子展,但 CES 并非隻是科技圈盛事,自 2007年首家車企參展後,CES 已成為首屈一指的汽車前瞻技術盛會。在此次CES展會中,極氪攜Waymo定制車以及極氪001亮相,成為罕見攜“雙車型”登陸2023 CES展會的品牌,這意味着極氪的産品得到了業界肯定,是中國高端智能純電技術在美國這一成熟市場、創新高地的落地。回首極氪這一路走來的奮鬥史,在疫情、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輪番上馬的困境中,極氪卻仿佛“如有神助”一般跑出了一片天地。而面對全新的2023年,極氪更為激進,直接定下了14萬的傳遞目标,并開啟全球科技戰略布局,究竟是兵行險着,還是早有預謀?

打赢2022傳遞之戰,拿下百億估值的極氪正在醞釀一盤大棋

從異軍突起到百億美元估值,“如有神助”不過是方向和努力

作為近兩年智能汽車市場的“當紅炸子雞”,極氪近期的消息可謂是頻頻“高能”。首先是連續多月持續傳遞破萬,讓極氪超額完成2022年的傳遞目标,随即其市值亦在過去兩個多月内錄得40%漲幅,在申請IPO後估值已超過100億美元。如此種種都不得不使外界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個兩年前還尚在襁褓之中的企業。事實上,極氪能有今日的成績,無非就是靠兩個詞:方向和努力。

打赢2022傳遞之戰,拿下百億估值的極氪正在醞釀一盤大棋

首先,極氪的全球化布局源于“娘家”吉利的高瞻遠矚。在大刀闊斧地收購沃爾沃、入股戴姆勒、收購路特斯之後,吉利将近30年造車底蘊、沃爾沃百年安全DNA以及路特斯性能調校融合運用,在巨人力量的加持下,讓極氪從誕生之日就天然自帶百年積澱。同時,得益于吉利電動車研究院與極氪歐洲創新中心的通力合作,耗時5年,耗資超200億的浩瀚架構打通了極氪供應鍊資源,架構造車讓極氪在生産效率和制造品質上赢得代際性領先。

除了以巨人力量作為立身之本,極氪更将純粹的使用者思維作為立業之基,創造性思維的堅持與落地,打造出深谙使用者痛點的極氪001和極氪009;并加速完善使用者觸點:一年時間開店250餘家直營門店,補能體系突破110城600站,均重新整理了國内電動汽車品牌搭建速度。正确的方向是快速發展的基石,持續進化是護航企業生命力的薪火。于是,以極氪模式為方向,以不斷進化護航,共同構成了極氪在智能電動賽道中高速前行的秘密武器。

自研+合作兩條腿走路,極氪的智能駕駛版圖拓疆

在8号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極氪宣布了自己對于智能駕駛的進展:極氪NZP高速自主領航輔助系統,已于今年1月6日展開全面測試。目前極氪正在通過“合作+自研”兩條腿走路,未來将在相關領域每年投入百億級别資金,期待快速補齊極氪在智能駕駛版圖上的缺口。僅從技術投入而言,極氪在全球30多個國家超過4500人研發團隊,歐洲的市場團隊已經建立,正在積極搭建商業營運體系,他們将和中國總部、瑞典哥德堡的極氪研發、設計團隊一同協作。

打赢2022傳遞之戰,拿下百億估值的極氪正在醞釀一盤大棋

而在智能駕駛這條路上,極氪選擇的并肩好友也思慮頗深。首先極氪的母公司吉利早在2020年就選擇了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 Global,此次CES展會上亮相的極氪001就是極氪深度整合Mobileye技術,深化戰略合作關系後的成果。不僅如此,雙方還計劃于2024年聯手推出全球首款具備L4級别智能駕駛能力的消費級純電動車。

打赢2022傳遞之戰,拿下百億估值的極氪正在醞釀一盤大棋

另外,極氪之後也會與英偉達進行合作,英偉達最新亮相的Thor計算晶片将搭載到極氪下一代智能電動汽車上。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蔚來、小鵬等汽車公司高端車型搭載的英偉達自動駕駛晶片Orin,單顆算力為254TOPS,已經是天花闆級别。而Thor的算力較Orin提升了8倍,單顆算力達到2000TOPS。其次,極氪近幾年的産品将繼續使用合作的方案,但在更長期的未來,會更偏向于自研。背靠吉利這棵大樹,極氪并沒有其他新勢力品牌的後顧之憂,不必投入底層基礎研究,可以将資金集中到産品軟體和硬體上。

如果說2022年各家車企的目标是活下去,那麼極氪的2022年不僅活了下來,還大放異彩。過往已矣,未來已至,根據多位專家預測,2023年将是全力推動經濟修複的一年。而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中,消費複蘇将為經濟增長帶來動力。但同時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整體車市或将陷入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将進入緩增長階段,這意味着在2023年的銷量目标下,極氪的壓力必然會加劇,新能源汽車也将繼續上演生死鏖戰,但風雲激蕩,觀往知來,畢竟當初也沒有人預測得到極氪能在2022的困局之中突出重圍,至于未來極氪如何,我們且看且行吧。

(本内容屬于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檔等内容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删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

特别聲明:以上内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資訊僅為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