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赢2022交付之战,拿下百亿估值的极氪正在酝酿一盘大棋

作为全球科技界的超级碗——国际消费电子展 CES 2023,称得上是今年的开年大戏。虽然被称为消费电子展,但 CES 并非只是科技圈盛事,自 2007年首家车企参展后,CES 已成为首屈一指的汽车前瞻技术盛会。在此次CES展会中,极氪携Waymo定制车以及极氪001亮相,成为罕见携“双车型”登陆2023 CES展会的品牌,这意味着极氪的产品得到了业界肯定,是中国高端智能纯电技术在美国这一成熟市场、创新高地的落地。回首极氪这一路走来的奋斗史,在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轮番上马的困境中,极氪却仿佛“如有神助”一般跑出了一片天地。而面对全新的2023年,极氪更为激进,直接定下了14万的交付目标,并开启全球科技战略布局,究竟是兵行险着,还是早有预谋?

打赢2022交付之战,拿下百亿估值的极氪正在酝酿一盘大棋

从异军突起到百亿美元估值,“如有神助”不过是方向和努力

作为近两年智能汽车市场的“当红炸子鸡”,极氪近期的消息可谓是频频“高能”。首先是连续多月持续交付破万,让极氪超额完成2022年的交付目标,随即其市值亦在过去两个多月内录得40%涨幅,在申请IPO后估值已超过100亿美元。如此种种都不得不使外界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个两年前还尚在襁褓之中的企业。事实上,极氪能有今日的成绩,无非就是靠两个词:方向和努力。

打赢2022交付之战,拿下百亿估值的极氪正在酝酿一盘大棋

首先,极氪的全球化布局源于“娘家”吉利的高瞻远瞩。在大刀阔斧地收购沃尔沃、入股戴姆勒、收购路特斯之后,吉利将近30年造车底蕴、沃尔沃百年安全DNA以及路特斯性能调校融合运用,在巨人力量的加持下,让极氪从诞生之日就天然自带百年积淀。同时,得益于吉利电动车研究院与极氪欧洲创新中心的通力合作,耗时5年,耗资超200亿的浩瀚架构打通了极氪供应链资源,架构造车让极氪在生产效率和制造品质上赢得代际性领先。

除了以巨人力量作为立身之本,极氪更将纯粹的用户思维作为立业之基,创造性思维的坚持与落地,打造出深谙用户痛点的极氪001和极氪009;并加速完善用户触点:一年时间开店250余家直营门店,补能体系突破110城600站,均刷新了国内电动汽车品牌搭建速度。正确的方向是快速发展的基石,持续进化是护航企业生命力的薪火。于是,以极氪模式为方向,以不断进化护航,共同构成了极氪在智能电动赛道中高速前行的秘密武器。

自研+合作两条腿走路,极氪的智能驾驶版图拓疆

在8号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极氪宣布了自己对于智能驾驶的进展:极氪NZP高速自主领航辅助系统,已于今年1月6日展开全面测试。目前极氪正在通过“合作+自研”两条腿走路,未来将在相关领域每年投入百亿级别资金,期待快速补齐极氪在智能驾驶版图上的缺口。仅从技术投入而言,极氪在全球30多个国家超过4500人研发团队,欧洲的市场团队已经建立,正在积极搭建商业运营体系,他们将和中国总部、瑞典哥德堡的极氪研发、设计团队一同协作。

打赢2022交付之战,拿下百亿估值的极氪正在酝酿一盘大棋

而在智能驾驶这条路上,极氪选择的并肩好友也思虑颇深。首先极氪的母公司吉利早在2020年就选择了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 Global,此次CES展会上亮相的极氪001就是极氪深度整合Mobileye技术,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后的成果。不仅如此,双方还计划于2024年联手推出全球首款具备L4级别智能驾驶能力的消费级纯电动车。

打赢2022交付之战,拿下百亿估值的极氪正在酝酿一盘大棋

另外,极氪之后也会与英伟达进行合作,英伟达最新亮相的Thor计算芯片将搭载到极氪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上。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蔚来、小鹏等汽车公司高端车型搭载的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Orin,单颗算力为254TOPS,已经是天花板级别。而Thor的算力较Orin提升了8倍,单颗算力达到2000TOPS。其次,极氪近几年的产品将继续使用合作的方案,但在更长期的未来,会更偏向于自研。背靠吉利这棵大树,极氪并没有其他新势力品牌的后顾之忧,不必投入底层基础研究,可以将资金集中到产品软件和硬件上。

如果说2022年各家车企的目标是活下去,那么极氪的2022年不仅活了下来,还大放异彩。过往已矣,未来已至,根据多位专家预测,2023年将是全力推动经济修复的一年。而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复苏将为经济增长带来动力。但同时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整体车市或将陷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进入缓增长阶段,这意味着在2023年的销量目标下,极氪的压力必然会加剧,新能源汽车也将继续上演生死鏖战,但风云激荡,观往知来,毕竟当初也没有人预测得到极氪能在2022的困局之中突出重围,至于未来极氪如何,我们且看且行吧。

(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及投资依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