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射雷達冰火兩重天:國外破産倒閉,國内上車提速,MPV都用上了

作者:量子位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衆号 QbitAI

智能車領域又一個全球首例,誕生在中國

△ 全球首款量産搭載雷射雷達的MPV 合創V09

雷射雷達上車MPV,而且即将量産傳遞。

車,來自新勢力合創汽車,雷射雷達來則出自清華系創業公司探維科技。

雷射雷達上車元年,是因為“日益增長的智能駕駛需求,和純視覺系統進展不及預期”的沖突。于是這一年我們看到了雷射雷達轎車、跑車、SUV、商用車……

雷射雷達行業,在國内也跑出了2巨頭+創業4強的格局。

但合創新車的亮相,仍然帶來疑問:MPV需要雷射雷達嗎?什麼樣的雷射雷達才會被主機廠青睐?

首款雷射雷達MPV,什麼樣的車?

這一年,極氪009、比亞迪騰勢D9、岚圖夢想家、傳祺M8……自主MPV車型接連上市,以前統治國内MPV市場的埃爾法、GL8“一夜間”多了無數的競争者。

而且是實力強勁的競争者,比如騰勢D9上市4個月累積訂單達到7萬,幾乎完成合資進口MPV單一車型的全年銷量。

合創V09就是今年MPV熱潮下自主品牌交出的又一份答卷。

雷射雷達冰火兩重天:國外破産倒閉,國内上車提速,MPV都用上了

軸距超過3m,合創官方說V09實作了同級最寬裕的乘員艙空間,1288mm的垂向空間+2834mm的艙内前後空間。

全系标配800V高壓系統,實作750km+續航裡程,峰值快充功率可達380kW,最快充電5分鐘補能200km。

這樣的基本參數,是今年自主MPV都在追求的主打賣點,也可以說超大空間、超長續航、超快充電是目前自主新能源MPV的“必修課”。

但國内MPV爆發式增長的使用者,卻有很大一部分根本不是沖着商務屬性或“新能源”下單的。

新推出的一衆自主MPV,毫無例外突破了“商務接待”,宜商宜家,甚至更加向家庭用車需求傾斜。瞄準的是中國使用者對空間實用性、乘坐舒适度、家庭出遊需求的增長。

雷射雷達冰火兩重天:國外破産倒閉,國内上車提速,MPV都用上了

屬于開創了新需求、拓展了新市場的全新品類。這類MPV在國内市場爆發,成為了各自主品牌競速的新場景。

而MPV車型向全場景出行适用性拓展,以往由專職司機駕駛的工具車屬性淡化,更加回歸“出行空間”本質。也就是說,新的MPV,使用者開始要求車内的互聯、娛樂體驗、乘坐體驗和駕駛需求。

而這一切指向智能駕駛。唯有更深層次解放駕駛負擔,出行空間的價值才能更加展現。

是以智能駕駛成為MPV的必須,甚至對ADAS系統的需求超越其他乘用車。

但智能駕駛讓人敢用愛用的前提,又是安全。尤其是MPV車型,車身更長、重量更大,對于ADAS的可靠性、容錯率提出更高要求。

這也是為何,MPV一定要用上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給MPV帶來什麼?

以合創V09為例,整車智能駕駛基礎架構是合創自研H-VIP3.0智駕互聯系統,支援24個不同種類傳感器,實作幾乎所有L2+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在如今的智能輔助駕駛——人機共駕——的階段,包括合創在内的所有主機廠,對智能駕駛系統的要求,是在好用易用的同時,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

目前ADAS系統的層面,大部分以視覺感覺為主,輔以毫米波雷達。但這樣的方案仍然不是萬全之策。

雷射雷達冰火兩重天:國外破産倒閉,國内上車提速,MPV都用上了

首先視覺感覺識别算法的不足之處,是有一定程度的錯檢漏檢,尤其是對路面上非正常的異型車異形物,以及AI之前未學習過的場景。任何自動駕駛資料庫都不敢保證覆寫所有corner case。

而毫米波雷達在彌補純視覺系統不足方面,表現仍不夠好。對于靜止物體識别的有效性,一直是毫米波雷達的争議,馬斯克甚至一度決定取消特斯拉的唯一一個毫米波雷達。

是以在純視覺算法由感覺向認知進化未取得突破的階段,雷射雷達就是ADAS系統最有效最得力的補盲手段。

雷射雷達的原理不難了解:發射探測光線(一般為905nm或1550nm波長),遇到障礙物一定會産生回波,這其中自然包含了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征。

至少在感覺層面給攝像頭“看不到”的風險增加一層備援。

具體到合創這款MPV上,搭載的是探維科技Duetto型号雷射雷達,等效130線:

雷射雷達冰火兩重天:國外破産倒閉,國内上車提速,MPV都用上了

Duetto在角分辨率、視場角參數上和主流已量産前向雷射雷達産品持平,而300m探測距離則超出行業平均很多。

合創V09選擇将探維Duetto搭載在車頂前擋中央,用來檢測車輛行駛過程中前方的環境障礙物,120°視場角,與人類正常駕駛時關注的範圍一緻,也與ADAS系統的前視攝像頭範圍重合。

是以雷射雷達給合創V09帶來的是:作為獨立于視覺系統的感覺元件,将自身的點雲圖和攝像頭的圖像資料融合,彌補AI視覺算法漏檢錯檢,給ADAS決策系統提供更加準确的依據。

雷射雷達冰火兩重天:國外破産倒閉,國内上車提速,MPV都用上了

此外,探維雷射雷達300m的探測距離,也給ADAS系統在處理緊急情況時更多的反應時間。

彌補視覺系統可能的失誤,以及為一切情況留出更多機會視窗。

雷射雷達之于MPV、之于所有智能汽車的意義就在于此。

在“純視覺還不是萬能的”前提下,雷射雷達作為備援的融合感覺路線,成為了更多玩家的選擇,也是更快實作自動駕駛量産上車的現實路徑。

從去年開始,雷射雷達的定點、SOP和量産合作的推進,來到了曆史性時刻。小鵬P5來了,蔚來ET7來了,理想L9來了、合創V09來了……開始傳遞、已經釋出、即将上市的旗艦車型,無一不是雷射雷達車型,車均至少一個雷射雷達。

不過,什麼樣的雷射雷達能上車?合創為什麼選探維科技?

什麼樣的雷射雷達才能上車?

雷射雷達上車元年,有兩個最重要的趨勢值得關注。

首先是國内國外“冰火兩重天”。以前在行業内呈壟斷态勢的國外供應商,去年下半年開始紛紛陷入困境危機,破産合并消息不斷傳出,究其核心原因,是錯過了半固态上車浪潮,一直拿不出車規級産品。

而國内雷射雷達創業公司,則在這一年間高歌猛進,國内國外幾乎所有量産車雷射雷達項目,都能看到中國玩家身影。

雷射雷達冰火兩重天:國外破産倒閉,國内上車提速,MPV都用上了

這樣的浪潮中,藏着第二個趨勢:國内雷射雷達玩家,跑出了“2巨頭和創業4強”格局。

2巨頭指華為和大疆,家大業大,潛力不可小觑。

創業4強,指禾(賽)、速(騰)、探(維)、圖(達通)。

技術路線各有不同,但無一例外都率先拿下了車企定點,實作量産傳遞。

雷射雷達格局呈現這樣的現狀,首先是因為在乘用車智能輔助駕駛上車大潮中,有且隻有中國玩家适時的拿出穩定量産産品,而且成本遠低于國外供應商。

表面上看是成本和性能的博弈,其實本質還是技術的儲備積累。

創始人兼CEO王世玮認為探維是“彎路走的最少得雷射雷達公司”,一開始就瞄準固态車規雷射雷達研發,而且根據長期與車企的交流博弈,形成了一套在“穩定——成本——性能”三個底層需求之間尋到最佳平衡的技術平台。

雷射雷達冰火兩重天:國外破産倒閉,國内上車提速,MPV都用上了

ALS平台包括很多不同的技術要素:內建化的收發器件、自主TOF晶片和算法、線光斑、高效組裝量産(調光流程)等等。

比如為了契合車規要求,探維科技選擇了更穩定的單軸掃瞄鏡方案,同時在可靠性和外觀尺寸兩個方面切入。

而在成本層面,探維則把早年團隊在清華精密儀器系讀博時的星載雷達項目的部分技術沿用在車規産品上,提高生産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了成本。

成本-性能有優勢、穩定傳遞有保障、開放服務跟得上,這樣的雷射雷達才能上車。探維是這樣做的,其他脫穎而出的玩家也一樣。

雷射雷達行業如今的格局,還呈現出了另外的一面。

首先,作為智能車的關鍵傳感器,行業競争格局跟車企和細分市場一榮俱榮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有的雷射雷達定點合作的是高端車型,利于早期的品牌積累,有的雷射雷達定點合作的是大衆市場車型,更利于普及。

雷射雷達冰火兩重天:國外破産倒閉,國内上車提速,MPV都用上了

從汽車工業發展來看,真正的王者、跑得更遠的玩家,往往來自大衆市場。是以從目前态勢來看,真正的大衆市場争奪還沒開始,但探維最近的定點量産消息,已經顯示出了卡位優勢。

而且跟智能車一樣,雷射雷達也有資料智能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雷射雷達不是單純的硬體傳感器,是軟硬體一體的新型智能傳感器。資料回報與疊代,在雷射雷達技術的演進中作用會越來越重要。探維的下一代“融合傳感器”,就試圖在資料前融合層面,把傳統攝像頭和雷射雷達合二為一。

雷射雷達冰火兩重天:國外破産倒閉,國内上車提速,MPV都用上了

雷射雷達領域現在百花齊放百家争鳴,但最後可能也會呈現和汽車工業一樣的曆史相似性:分久必合。

背後驅動,是大衆市場逐漸成為雷射雷達企業逐鹿的「中原」。

上車數量越大,回報越多,疊代越快,一如自動駕駛領域的“飛輪”轉動。這樣的競速中跑出的領先玩家,同樣也能建立起難以超越的技術壁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