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科生,你為啥學程式設計?

文科生,你為啥學程式設計?

前言: 很慚愧,雖然來了CSND這麼久,但是卻從沒有認真的寫好一篇文章。剛剛看了一位同學寫的部落格,雖然他是一名軟體專業的專科生,但已經是部落格專家了。

他的每篇文章都排版精美,内容詳實,讓讀者受益匪淺。 我覺得從今天起,應該要認真的對待我的每一篇作品。

在這裡,寫一寫作為文科生非科班生,大四的我為什麼要轉行的初心。給後來者和同行者一點激勵和借鑒。

也希望在理科生橫行的網際網路世界,消除理科生對文科生的偏見,于是寫了此篇文章。

01土生土長的文科生自述

沒錯,從高中到大學我都是學的文科。聯考考的文科,大學學的文科專業。

高中時,就單純地因為喜歡文科,是以學習了文科。但當時的自己沉迷于玩樂和小說,加上自己國中的基礎本身就不好,努力的程度不夠,最後聯考的分數隻能讀一個專科。沒有達到目标的我對自己很失望。

最後我還是通過複讀還是來到了一所二本大學。

所幸家境尚可,父母的支援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填寫志願之際,沒有按照父親的建議去報故鄉省市的警察學院,我聽從自己的内心,通過自己的分析,經過學校和地域的篩選,結果被調劑到現在的這個專業——旅遊管理專業,但因為來到了我喜歡的城市,我并不後悔。

大學4年目前已經過去了3年,和大多數的大學生一樣,最後我也發現我的專業知識在社會上沒有太多的用處。

即便在大學還算努力,認真的考取了中文導遊證書,英文通過了CET6,認識了一些旅遊行業的前輩和學校的老師,提前出去了專業實習,了解了一些行業。

但最後卻發現作為一名旅遊管理專業的大學生能夠幹的工作,其他專業的同學同樣可以,我在大學所學習的這些知識沒有太多的競争力,不能構成任何的競争壁壘,最後也隻能憑借經驗的積累和關系資源來領先他人。

3年的學習,我才明白,從短期來看,大學學曆和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是沒有太多用處的,除了學曆能讓我們有機會考研升學,考取公務員,以及優先在一些大城市落戶之外。

假如去企業工作,我的專業,能夠有機會最後獲得高薪水的工作機會就是成為一名專職導遊。

直到今年的上半年之際,我才思考清楚,我對自己的期許并不是成為一名導遊,未來的生活願景也不是終年奔波在外,浪迹天涯。

于是,在今年的3月份我開始關注網際網路行業,6月份的時候,決定開始學習Java。

在面臨即将畢業,自己需要經濟獨立的情況下,我還是做出了轉行的決定。

這代表我否定了之前3年的自身經營和部分努力,但是我相信在大學所獲得的這些看似無用的知識和經曆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會給予我回報。如同當年聯考毅然複讀一樣,我也相信自己可以轉行成功,雖然看上去甚是艱難。

02為什麼選擇轉網際網路IT

1、向往的工作

你的理想職業是什麼?

這個問題似乎我們從小時候就被問到,不同的人生階段有着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也許也有着不同的答案。在這個00後想成為網紅的時代,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高中的時候,我主動想要做的事情有三件:成為一個想詩人般的作家;登上珠穆朗瑪峰;考上一個自己期望的大學。幸運的是,這幾件事似乎都在路上。比如在大學給喜歡的姑娘寫詩,開自己的公衆号在朋友圈寫作,在CDSN寫作,堅持跑步鍛煉身體,外出旅遊爬山。

在大學過去的這三年,通過外出短暫實習和對自身的了解之後,也許我還不能堅定的對别人說出,我要成為什麼。但是我已經可以堅定的告訴别人,我不想成為什麼。我不想要長期奔波在外的生活,不想沒有一點自己的業餘時間,也不想要微薄的薪水,不想被金錢和工作所束縛,這些是我不想要的。

銷售、導遊、公務員這些工作都不是我想要的,是以我不會從事我所學的專業。

2、你是什麼類型的性格?

目前中國社會似乎有一個常見的認知:内向型的性格是不好的,外向型性格才是好的。但實際上這兩種性格各有優勢和特點,沒有什麼好與壞。

隻是在中國這個講究人情的社會,外向型的性格的人因為喜歡與他人溝通交流,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系,是以更能夠解決需要靠關系解決的問題。

這是我在大學期間,廣泛閱讀了很多心理學書籍,加上對自身和周圍人的觀察後得到結論。

我是一個非典型的内向型性格。喜歡獨處,安靜的思考和閱讀,從過往的經驗和記憶中汲取能量,這是内向型性格的特點。但是這不意味着我不會與他人交流,不會大方的展示自己。

在我幾年前意識到自己的性格特點之後,我經常刻意的走上講台展示自己,積極主動與别人交流。

是以,在大學期間,我沒有受到性格的限制,當上了班長,參加了很多校園比賽,還成為一個職業教育訓練班的招生負責人,取得了一些榮耀和獎項。

在這個過程中,我從一個與陌生人交流緊張到臉紅,走上講台不敢直面觀衆的人,變成了一個可以随意與别人談笑風生的人,即便還是會緊張,但已不再恐懼。

但我依然想在有選擇的前提下,選擇适合自己性格天性的工作。

3、你可以成為上帝?

傳說,上帝創造世界用了7天時間,因為前面6天太累了,于是第7天用來休息。這讓我想起了網際網路行業前段時間甚嚣塵上的996,程式員恰好也是第7天才休息。是不是意味着創造者的宿命都是如此呢?天生勞碌命!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程式員是網絡虛拟世界的創造者。

隻不過在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後,網絡世界已經被先行者建構的似乎很完美,是以後繼者隻需要做一些修修補補,進行一些所謂的增删改補就行了。

我們隻需要成為一個用輪子的人。

但真的是這樣嗎?

這讓我想到了實體學發展史上的一幕,20世紀初期,實體學大V——開爾文勳爵斷言:實體學的大廈已經建好了,後來的實體學家隻需要在此基礎上做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就行。餘音未落,實體學的發展迎來了井噴,現代實體學的基礎——量子理論,相對論,相繼誕生,開啟了一個實體學的新時代。

網際網路的世界何嘗不是如此,隻要網際網路永遠存在,技術不斷進步,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機會成為1個創造者,成為1個造輪子的人。

作為一名文科生,我不僅想成為精神世界的創造者——創造一些文字作品。也想成為這網絡世界創造者的一員,創造一些代碼。

4、挑戰和好奇是我進化的本能

說實話,對IT技術我是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的。

作為使用者,我很好奇為什麼微信和QQ成為了每個人的必需品,為什麼淘寶和拼多多可以這麼多人瘋狂,為什麼朋友圈和王者榮耀讓這麼多人癡迷。

我也很好奇未來的世界是怎麼樣的,是一個技術的世界,萬物互聯的世界,大資料配置設定個體的世界,還是在經過快速發展後回歸理性和原始的世界。

在有生之年能夠作為小小的個體參與其中,是我的機遇和幸運。

雖然我很好奇這些,但是不可否認,轉行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特别對于我而言。

由于文科生學習内容的特性,長期的記憶式學習,讓人往往習慣于經驗性的思考。

雖然我自诩是一個想象力豐富,講究邏輯,注重理性的人,但這種思維弱點肯定是存在的。

盡管經過聯考數學和高數的熏陶,但數學一直是我的弱項,是以程式設計對我很有挑戰性。

海明威說過:人生來就不是為了被打敗的,盡管你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

認知到自己的弱點,迎難而上,克服弱點,這應該是作為人,擁有的一種精神。

王小波也曾寫過:給我一場戰鬥,給我一場失敗!我就認輸!

于我而言也是如此。

假如在我畢業之前,無法通過自學轉行成功,那麼我就認輸,成為一名旅行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5、原來是有緣分的

其實在上大學之前,我是接觸過程式設計的,還是有一定的緣分。

高三的時候,我的一個同桌就自學IT,好像因為還寫俄羅斯方塊這個小遊戲,到北京參加比賽獲得過1個獎項,隻是當時忙于應付聯考,我也沒有過于關注這個。

聯考失敗後,原本打算找一份工作,但是當時一無所有,什麼都不會。在得知一個同學正在教育訓練機構學習IT之後,我也跑到那兒去了解一下情況,試聽了一節課。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還是來到了大學。

那時是在2015年,如果那時候就開始學習IT的話,也許境況會很不一樣,但是我并不後悔自己的大學生活。

每一個人生階段應該都有它獨有的意義所在,每一段經曆都值得好好品味。

去年6月份的時候,和一個很久沒有聯系的發小交流,得知他專科畢業後就在上海做程式員,工作待遇和環境還行,讓我有點羨慕。

這些點串起來,成為了一條線,突然發現我和網際網路行業早有緣分,這或許也促使我做出了現在的選擇。

03目前的學習方向和狀況

在今年3月份我才開始了解這個行業,5月份的時候,意識到python語言的火爆,購買了一本零基礎學Pyhon的書籍,斷斷續續的開始自學python。

後來6月份的時候,才了解到,如果要進入這個行業開始工作的話,先學習Java語言才是最優的選擇,于是半路開始在慕課看Java視訊,自學。

即将大四面臨畢業,有很多雜事,一直斷斷續續的學習,加上是接觸一個新領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困難和枯燥很容易分心,是以進度很慢。

直到這幾天,才算真正的靜心學習,決定重新認真對待在CDSN的的每一篇作品。

截止到目前,已經将慕課上的Java基礎入門幾乎學完。在能夠活學活用之後,準備學習一些架構。

知識的海洋無窮無盡,程式設計的語言繁多,每一門語言都博大精深。Java也是如此。

正如古人所言: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追無涯,殆已!古人所言,誠不我欺!

但我願能用我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去解決這些前進的困難!完成這次的挑戰,實作自己的願景!

願此刻的你也能夠在IT學習的蜿蜒曲徑上繼續前進!

如果你是文科生,也想學程式設計的話,堅定自己的決定吧!不要理會别人的偏見!

如果你是理科生,願我們一起同行,無有偏見,共同成長!加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