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梵高逝世131周年,我們漸漸讀懂超前于時代審美的他

作者:文彙網
梵高逝世131周年,我們漸漸讀懂超前于時代審美的他

131年前的今天,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高在37歲時在精神錯亂的狀态下開槍自殺。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梵高的一生是短暫而傳奇的。他很窮,不為人知,他唯一賣掉的畫《紅葡萄園》花了400法郎。在他去世多年後,他的作品繼續以天價出售,并為自己赢得了聲譽。

梵高雖然離我們一百多年了,但他的作品帶給觀衆的情感和震顫并沒有消退。

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蘭辛德爾特鄉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他曾擔任文員和商業經紀人,并在礦區擔任傳教士,然後緻力于繪畫。

他早期的繪畫風格是現實主義的,并受到傳統荷蘭繪畫和法國現實主義繪畫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見面,并接觸到日本人的作品,視野的拓展使他的繪畫風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梵高逝世131周年,我們漸漸讀懂超前于時代審美的他

1888年,梵高來到法國南部小鎮艾爾創作"阿爾的懸索橋",同年與畫家保羅·高更合作,但由于兩人的性格和思想沖突,合作很快失敗。從那時起,梵高的瘋狂(有些被描述為"癫痫")經常爆發,但他在有意識的時候堅持繪畫。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大多是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在疾病的來來回回中創作的。他把一生的痛苦變成了畫布上激情的美。例如,著名的"星夜"。

梵高逝世131周年,我們漸漸讀懂超前于時代審美的他

梵高的傳奇人生,已經在歐洲和美國許多國家登上了銀幕。早在1948年,法國導演阿倫·雷奈(Aaron Renai)就拍了一部17分鐘的紀錄片《梵高》(Van Gogh),獲得了奧斯卡短片獎;

1956年,美國導演喬治·楚克(George Chuk)将梵高搬上了銀幕。

1987年,澳洲紀錄片《梵高的生與死》,以梵高寫給弟弟西奧的信為線索,用畫外音叙事,展現了畫家孤獨複雜的内心;

1990年,荷蘭、英國和法國聯合制作了一部電影《梵高與西奧》,熱情洋溢地講述了梵高和弟弟西奧的故事。

梵高逝世131周年,我們漸漸讀懂超前于時代審美的他

2010年,"滾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還在電影《梵高:圖檔中的生活》中飾演梵高。

圖檔全面來自:網易、三聯生活周刊

編輯:童偉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