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藏夾背後,有哪些設計邏輯?

不少産品都會設計收藏功能或相應版塊,這一功能的存在可以幫助使用者更好地儲存資訊,并降低查找資訊的成本。那麼收藏夾這一功能背後隐藏着什麼樣的設計邏輯?本篇文章裡,作者便進行了一定總結,不妨來看一下吧。
收藏夾背後,有哪些設計邏輯?

幾乎所有C端産品中都會有收藏功能,也是為使用者提供對喜歡的内容進行個性化儲存、分類和管理的空間。同時也友善使用者再次消費某個内容時,減少再次記憶和查找的成本。

比如我喜歡做菜,但是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每次做一道菜我都會打開我的某音收藏夾裡找到視訊教程,這個老小子的視訊教出來的菜味道真不錯。

一、收藏夾要解決使用者什麼問題

管理,就是我們所說的增删改查。“增”,我們需要在使用者浏覽資訊時給該資訊提供收藏功能,這裡要注意的是收藏資訊的顆粒度,什麼資訊可以收藏,一段話?一篇文章?一個使用者釋出的完整内容?還是一張圖檔?産品對收藏最小機關的定義要明确,因為會影響到對收藏内容的分類。

例如微信可收藏的最小機關很多,有連結(包含文章)、檔案、圖檔/視訊、音樂、語音、聊天記錄、筆記、位置,而像餓了麼隻能關注店鋪,對任何菜品、使用者評論等等都無法進行收藏。b站你可以收藏視訊、漫畫、商品,但是不能他人的動态。

收藏夾背後,有哪些設計邏輯?

删沒什麼好說的,再來說一下改和查。因為他倆會涉及到收藏的流程。我們知道不同産品的收藏流程是不同的,例如馬蜂窩、閑魚等産品,使用者收藏内容後隻給出收藏成功的toast/提示欄提示,并告知收藏到了哪裡;

收藏夾背後,有哪些設計邏輯?

而騰訊視訊、抖音、攜程則是當使用者進行收藏後除了給出成功提示還會給出收藏清單的入口;

收藏夾背後,有哪些設計邏輯?

最後,像知乎、豆瓣在點選收藏後直接給出滑出操作框讓使用者選擇收藏夾或建立收藏夾以及是否要轉發。

收藏夾背後,有哪些設計邏輯?

二、3種流程的差別

前兩種我認為差別并不大,是否要在提示框裡給使用者進入收藏清單的入口,更多還是取決于産品是否想讓使用者離開這個場景,還是讓使用者繼續浏覽。

之前我們提到過閉環,但是閉環一般針對任務而言,但是收藏嚴格來說不算是“任務”,而是使用者的一種“行為”,感覺起來差別還是很大的,因為任務是有明确目标的,比如給使用者安排一個任務,讓他對某個商品進行分類收藏,那麼使用者會根據這個分類收藏的目标去進行操作,任務結束後給使用者相關的引導和出口。

但是在使用者自然的浏覽場景中,對内容的收藏并沒有具體目标,是以要不要給使用者在點選收藏後引導進入收藏清單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其次是知乎、豆瓣,在使用者點選收藏後給予是否要建立收藏夾的功能,相比于前兩種,對資訊内容的管理,更加明顯了。

首先為什麼他們和前兩種不同呢,像知乎使用者是有KOL效應的,個人的收藏夾可以公開,他人可以檢視他人的收藏夾,有點類似于花瓣的畫闆,同時對于這類知識、内容類的應用,對于分類的要求和需求更高更多,本身知識的次元就很多,顆粒度很小,是以在使用者進行收藏行為時主動提醒使用者可以建立收藏夾。

收藏夾背後,有哪些設計邏輯?

那淘寶是怎麼做的,它在使用者收藏的時候也給出一個菜單,使用者可以選擇收入到某個收藏夾,也可以預設不放入,還可以去建立并放入,這就是更個性化了。

收藏夾背後,有哪些設計邏輯?

但是咱們說前兩種沒有給在收藏時給建立功能的就不個性化了嗎?也不是,個性化也要根據産品定位和使用者需求來的,比如馬蜂窩的一些機票車票、旅遊産品,做一個收藏夾建立,好像沒必要,因為可收藏的類型不多,個性化标簽也不明顯,顯然是沒必要的。騰訊視訊、閑魚顯然也是。那我們再來聊一個細節。

知乎在點選收藏某個回答的時候,頁面會喚起收藏子產品,讓使用者選擇你要收藏到哪裡,但這裡的體驗不是很好,因為使用者想要收藏某個内容必須先選擇收藏夾,如果不選擇則無法收藏成功?

無論你目前是否建立了收藏夾,都必須選擇或點選完成,如果有建立過,那就需要經曆:點選收藏圖示——點選要收入的收藏夾——點選完成,如果沒有建立過那麼預設會建立一個收藏夾。

而淘寶則不是,無論你是否建立收藏夾,隻要點選收藏圖表那就已經收藏成功,在這個前提下,你可以選擇是否要收入到某個收藏夾還是新建立一個。

收藏夾背後,有哪些設計邏輯?

是以知乎、豆瓣的收藏機關大多以回答、文章為主,這樣的内容系統無法幫助生成标簽,是以需要使用者自己建立分類,在收藏時給予建立功能是合理的,但我認為知乎這樣的設計還是不夠人性化,但是站在業務角度看,就是想引導使用者去建立分類,也是能了解的,雖然在體驗和效率上并不是最優。

建立、分類、搜尋都是幫助使用者再次進入收藏空間時能夠更好地查找想要的内容。同時不同産品會有不同的篩選标簽,比如微信閱讀,收藏其實就是書架,哦,應該說,書架就是收藏。篩選次元分為:更新、進度、購買、分類。是以我們在設計收藏功能的時候,要根據使用者的篩選場景和内容來制定合理的篩選次元。

三、收藏和點贊還有加入購物車的差別

收藏的屬性就是收納、管理和分類,但是和點贊、購物車不同,點贊意味着認同,具有社交屬性,同時也為了幫助産品記錄使用者個偏好用作研究,而收藏則是使用者想對該内容進行收集。

比如我正在準備一個辯論賽,我抽了一個反方觀點,雖然我本身并不喜歡這個觀點,但是為了準備辯論的素材和題目我會對這個内容進行收藏,但不會點贊,雖然收藏大部分時候也有對内容的認可,但不完全是。是以收藏更多的是使用者個人對資訊的單方面管理,點贊則一個即時互動。

收藏和購物車也是一樣的,購物車承載的是更多消費、商品營銷的表達、算價以及湊單活動,購物車和直接消費強關聯,而收藏夾多關注與對商品的存儲管理、搜尋查找,雖然也有一部分需求重合,但用處、和場景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最後,總結一下,設計收藏夾時,我們首先得根據産品定位和使用者需求以及内容的次元來選擇好收藏夾的顆粒度或最小機關,其次,根據業務或使用者需求設定好收藏夾的收藏邏輯和流程,最後,做好使用者對收藏内容的查找以及分類篩選的體驗。你學廢了嗎?

專欄作家

應駿,公衆号:應謀鬼計(shejishiyj),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

本文由 @應駿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