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鄉村特派員用網際網路為“紅棗之鄉”正名

作者:南方都市報

通過網際網路讓清澗紅棗走出大山,是阿裡鄉村特派員梁玉和當地老鄉們正在努力的事。

坐落在陝西北部的清澗縣,位于黃河與無定河的交彙處,當地土質疏松,盛産紅棗,是有名的“紅棗之鄉”,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作為傳統支柱産業,90萬畝紅棗林承載着23萬清澗群衆的緻富夢。但多年來,受氣候影響、市場疲軟,産業鍊條短、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制約,紅棗連年歉收,棗農失去信心,棗林棄管撂荒現象越發嚴重,紅棗産業進入發展“瓶頸”。

阿裡鄉村特派員用網際網路為“紅棗之鄉”正名

【圖說:阿裡鄉村特派員梁玉(中)和老鄉一起收棗】

梁玉是阿裡公益派去陝西清澗縣的鄉村振興特派員,他在當地發掘出一款紅棗制成品“紫晶棗”,并和老鄉們通過網際網路方式改造産品風味、包裝、和營運模式,讓清澗紅棗在最近一場芭芭農場活動中一搶而空,單月突破20萬單,直接清空了庫存。令梁玉更為欣慰的是,當地自營店鋪目前還保持着日銷300單的成績,讓清澗紅棗源源不斷走出大山。

棗農的困境

2021年,阿裡巴巴釋出面向鄉村振興的“熱土計劃”,梁玉作為阿裡公益的鄉村振興特派員派駐到清澗。由于他之前通過區塊鍊計步“雲養”的黑豬在市場大受歡迎,“黑豬網管”的名号讓他在當地一炮而紅,很多産業都希望他幫忙進行數字化的更新改造。

清澗以“紅棗之鄉”聞名于世,但紅棗卻也一直是當地村民的心頭病。紅棗喜光,對氣候變化敏感。過去十年,由于當地缺乏精細化的管理,每到大棗由青轉紅的9、10月,暴雨總讓棗農們陷入豐産歉收的困境,積極性非常低。

阿裡鄉村特派員用網際網路為“紅棗之鄉”正名

【圖說:清澗老鄉收紅棗】

同時,在梁玉看來,品牌知名度低,也是清澗紅棗面臨的一道困境。他發現,在各大電商平台上,新疆大棗占據了紅棗市場的大半壁江山,而皮厚、“煮不爛”的清澗棗并不為消費者所認知,隻能當作煮火鍋、八寶粥原材料。

通過調研,梁玉偶然發現一些老鄉桌頭上擺放着袋裝的“紫晶棗”。這種經過水煮、兩輪烘烤、脫水後的棗透亮,宛若紫色水晶。但由于當地人缺乏網際網路營銷意識,很難走出大山。但這也讓梁玉看到了商機。

阿裡鄉村特派員用網際網路為“紅棗之鄉”正名

【圖說:清澗老鄉們晾曬紅棗】

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零食市場之一,根據國際咨詢機構Frost&Sullivan的統計,2020年的零食行業市場規模就接近7749億元,2025年有望破萬達到11014億元的規模。在這條萬億級規模的賽道上,果脯蜜餞盡管隻占3%左右,但規模效應令這塊市場充滿商機。

一個将當地自産“紫晶棗”打造成網紅零食的想法在梁玉腦中浮現出來。

打造網紅零食

梁玉找到紫金棗創始人——年過八旬的白如祥,請教他制棗工藝。1982年,生于清澗縣賀家畔村的白如祥建立紅棗貿易貨棧,這是全縣第一家蜜棗加工企業,曆經十年風雨。

得到紫晶棗創始人的支援後,要想将當地傳統食品推到網際網路平台,産品的系統化改造非常關鍵。

從分類上,紫晶棗屬零食類,客群多屬年輕化的網際網路群體,梁玉特地請了阿裡公益設計師們為棗子設計包裝。橙白相間的公仔、“清澗紫晶棗”五個碩大的字紮實地印在包裝上,一改清澗棗傳統包裝的土氣,更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

阿裡鄉村特派員用網際網路為“紅棗之鄉”正名

【圖說:紫晶棗換上新包裝】

此外,由于紫晶棗的含水量是影響口感的重要因素,為了找到最具口感的紫晶棗,梁玉和老鄉們又做了大量的線下測試、找各地區的試吃員品嘗,加之分析淘寶、天貓平台的銷售資料......他們最終決定,将每100克紫晶棗的水分控制在20克以内,為最佳口感。

于是,清澗紫晶棗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

在梁玉和芭芭農場團隊的協調合作下,一顆顆紫色透亮的小棗登陸芭芭農場遊戲互動平台,通過“種棗樹、領水果”的互動方式,很多網友第一次接觸到紫金棗。此後數月,紫晶棗連續創造了單月20萬單的銷售業績,不僅清空了清澗的紅棗存量,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紅棗銷售,大大提高了棗農們的積極性。

更讓梁玉欣慰的,是當地線上銷售管道具有了自營運的能力。由于薪資和發展的問題,鄉村往往出現“人不夠、留不住、招不來”的窘境,是以要喚回當地流失的年輕人,還需要一整套的産業振興措施。于是,梁玉隻能通過紅棗産業,培育當地的電商人才。

如今,即便沒有活動,清澗的淘寶、天貓店仍有日銷300單的自營運能力。清澗電商營運商惠崗對此深有感觸,在推廣清澗紫晶棗的幾個月,“我覺得鄉村特派員給我們傳遞着一個理念,電商其實不僅僅是簡單賣貨,而是一個成熟的體系,它需要供應鍊,物流,管理體系的完善,以及各種管道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