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度歸納和刻闆成見 | 程式錯誤(四)

作者:何Ta說

#頭條創作挑戰賽#

本文是 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系列筆記

1 概念

過度歸納和刻闆成見 | 程式錯誤(四)

歸納(Generalizing):我們從特定經驗中得出廣泛結論的心理活動。

歸納法的重要特征和意義:

  • 對學習很重要,特别是對我們的生活安全來說。
  • 歸納和分類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天性
  • 在心理學中,從樣本到群體的歸納,是一種重要的認識世界的方法

舉個栗子:

一個孩子聽到一隻狗的叫聲,得出結論說:吠叫是狗的特征。

再比如:

當媽媽說,"小心那支鉛筆。鉛筆 戳會你的眼睛 "時,孩子就會明白,所有的鉛筆都有這種能力。

正如這些例子所表明的那樣,歸納總結不僅是自然的,而且對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事物,即所有的狗、所有的鉛筆、所有的山、所有的河、所有的老師,或所有的其他東西。相反,我們看到的是一般事物中的特殊成員--個别的或群體的--并從他們身上進行概括,進而獲得認識世界的能力。

問題出在過度歸納(Overgeneralization):

也就是說,将隻适合某些成員的東西歸于一個群體中的所有成員。

舉個例子:

如果你在紐約遇到一些粗魯的人,你可以說 "有些紐約人很粗魯",但不能說 "大多數紐約人很粗魯",更不能說 "紐約人都很粗魯"。

然而,這種一概而論的說法每天都能聽到。

特别典型的一種過度歸納形式是刻闆成見(Stereotyping ):一種特别抗拒改變的過度歸納。

過度歸納和刻闆成見 | 程式錯誤(四)

其特征如下

  • 大多數刻闆成見與種族和宗教有關。
  • 刻闆成見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但通常是消極的。
  • 比如:

河南人都是騙子;

溫州人很會做生意。

等等。

那麼群體特征的提及都構成了刻闆印象嗎?并不如此。

了解文化模式或參考有效的群體特征并不是刻闆成見。

比如:

在古代,中國人比其他大多數民族更有創造力;

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德國的工業技術領先于世界。

近幾十年來,日本人表現出非凡的創造力和對品質的關注。

此外,并非所有的文化模式都是積極的。

幾個世紀以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一直不屑于從事體力勞動。他們認為這是不體面的标志,而移民到拉丁美洲的人也将這種态度帶到了他們的身邊;今天,斯裡蘭卡人也有類似的态度。我們可以承認這種态度在這些社會中的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西班牙人和斯裡蘭卡人都是懶惰的。(順便說一句,認為體力勞動是不體面的,這反映了不合邏輯的推理,而不是懶惰。)

正如托馬斯-索維爾(Thomas Sowell)指出的那樣:

“承認并研究所有的文化模式,包括理想的和不理想的,有利的和不利的,對于了解群體、國家和整個文明的成功和失敗都是至關重要的。”

2 危害性

過度歸納和刻闆成見阻礙了批判性思維,因為它們使我們無法看到群體中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為了避免這種錯誤,我們要做到這兩點:

  • 抵制将人、地方或事物強行僵硬歸類的誘惑。
  • 記住,你的經驗越少,你就越不應該以偏概全。

在下面介紹的圖中,做中心術語 (“one or some“、”occasionally“和”possible“)判斷時,需要的經驗是最少的。每一個中心的右邊或左邊的劃分都需要額外的經驗。

過度歸納和刻闆成見 | 程式錯誤(四)

【創業的故事,記得「何Ta說」!全網同号,期待您的回報!XuZi189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