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作者:好奇文史談

#頭條創作挑戰賽#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01

“戰地黃花”指得是菊花嗎?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這是毛主席寫于1929年10月的《采桑子·重陽》。

1927年10月,紅軍抵達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在其後一年多時間裡,紅軍的隊伍不斷壯大,根據地不斷鞏固和發展。1929年的2月到10月,毛主席親自率領紅軍從井岡山出征,轉戰于贛粵閩三省交界處,打了很多勝仗,進而建立贛南革命根據地和閩西革命根據地。毛主席大部分時間都在戰地度過。重陽節這天,毛主席在閩西根據地,紅軍的轉戰經曆讓他極為感慨,于是以“重陽”為題寫下這首詞,借用戰地秋天風光的描寫,抒發他的革命豪情。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毛主席詩詞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豪放、意境開闊。古往今來,歌詠人生的詩詞很多,但大多帶有“悲觀色彩”。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是個典型例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嗆然而淚下。”曹操是文武全才,但也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毛主席不這樣,無論在怎樣的情境中,他的詩詞都有一種昂揚向上的獨特精神。

同樣是描寫“秋天意境”的詩詞《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寥寥數語描繪出深秋的意境,給人一種蒼茫之感。毛主席筆鋒一轉,又寫道:“怅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氣勢磅礴。詩詞的最後一句:“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借用秋天的景象和象征手法,形象地表達出一代革命青年的壯志淩雲。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詩人開篇說:“人生易老天難老”。“人生易老”是客觀現象,宇宙和自然界卻是長久的存在,不斷發展變化。是以,“人生”與“天”相比很短暫。詩人沒有回避這個客觀事實,而是強調人與客觀規律的變化相一緻,無論客觀規律怎樣變化,人都要昂揚地生存下去:“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一個個重陽節來臨,革命者應該怎樣度過呢?“戰地黃花分外香”!

詩詞的下半阙寫秋風的強勁。

毛主席詩詞有好幾首描寫到秋天,從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很喜歡秋天。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對秋天的描寫獨樹一幟。在古典文學作品裡,秋天總是與“悲秋”意識聯系起來。比如杜甫的《秋興八首》,開篇便是:“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寥寥數語,把秋天悲涼的氣氛描繪地很到位。但毛主席卻把秋天的景象比作“春光”,雖然不是春天,卻勝似春天,放眼江水與雲天之間,顯得那樣寬廣高遠;展視萬裡,經霜的萬木呈現出不同的顔色,是那樣的絢麗多姿。毛主席在這首詩詞裡,把秋天的景象描繪地比明媚的春天還要絢麗多彩,抒發了他的革命豪情,同時展示出他對革命根據地蓬勃發展的壯觀景象和對未來美好前景的贊美。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從整體上說,這首詞語句曉暢、意境深遠。每一句摘抄出來都是經典,詩意中蘊含深邃的哲理。

在《采桑子·重陽》中,能夠代表這首詩詞内在精神的,莫過于“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句。

與“人生”相對照的是客觀外界:“天”、“重陽”、“戰地”、“秋風”、“春光”、“江天”、“萬裡霜”。客觀規律無法改變,但是人能掌握和改變自己的命運,是以詩人點出詩的主題是“戰地黃花分外香”——革命者為了人類的理想而戰鬥,戰地上的黃花開得那樣燦爛,比平時香多了。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在這裡有一個疑問:詩人所寫的“黃花”指得是什麼花呢?

對于文學作品的解讀,普遍與作品描寫的“場景”聯系起來。詩詞描寫的是“重陽節”。古人常于重陽節觀賞菊花。《呂氏春秋·季秋紀》:“季秋之月……菊有黃花。”是以,這裡的“黃花”指“菊花”。在臧克家主編的《毛澤東詩詞鑒賞》裡是這樣解釋的:“黃花指菊花,大陸古代菊花的主要品種是黃的。”作家魏巍在品讀《采桑子·重陽》時也指出,戰地黃花就是“戰地的菊花”。在其他一些解讀裡也是這樣,“黃花”指菊花、野菊花,或者黃色的野花。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這是文學界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那麼,是否還有别的解讀呢?

新世紀初,書法家舒關關提供一則史料:他父親舒同曾與毛主席有過一段交談,提出過另一種解讀……

02

“紅軍書法家”舒同:毛主席的“戰地黃花”另有所指

舒同是江西東鄉人。

1905年出生。

1930年他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經曆過二萬五千裡長征。

作為一個老革命,舒同為讀者所知的大概還是他的書法。舒同的文章寫得好,字型更是别具一格。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早在紅軍時期就很有名。

有這樣一個故事:

為了團結抗戰,毛主席決定邀請一位名叫蕭芝葆的前清翰林出任邊區工作。但幾次邀請都被他拒絕了。蕭芝葆說:“紅軍非常好,但他們都是當兵打仗的,我是一個文化人,談不開啊!”毛主席聽說後,就叫舒同以紅軍的名義給他寫了一封信,宣傳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這位“翰林先生”接到這封信後,最終同意“出山”,他說:“這封信不僅字型寫得漂亮,文筆也比我好,紅軍裡面真是人才濟濟啊!”毛主席聽說後非常高興,稱贊舒同是“紅軍書法家”。

這個事例一方面說明,毛主席禮賢下士,重視人才;另一方面說明他很欣賞舒同的書法和文筆。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1932年,漳州戰役打響,毛主席親自指揮這場戰役,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4月16日,毛主席在馬山召開有羅榮桓、聶榮臻等參加的軍事會議,在聽取了偵察彙報後,毛主席提出:先牽制敵人左翼,集中兵力吃掉其右翼薄弱兵力,然後迂回靖城,包圍楊逢年旅,全殲敵人。

在毛主席的指揮下,漳州戰役取得重大勝利。一舉殲敵第46師大部,生俘敵副旅長以下1670多人,繳獲槍支2100多支、大炮6門、子彈13萬多發,無線電1台,飛機2架。毛主席的軍事才能發揮地淋漓盡緻,他的戰略、戰術,更加獲得廣大紅軍指戰員的擁護和支援。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漳州戰役結束後,27歲的舒同指揮紅軍戰士打掃戰場。陣地上還硝煙彌漫,毛主席就來到陣地上。當他看到舒同時,連忙走過來一把握住他的手,說道:“你是舒同同志,我早就知道你了。我看過你的文章,見過你寫的字。”毛主席是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他更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是以他對同樣喜歡寫文章,書法很好地舒同很關注,稱贊他的文章和書法寫得好。

随後,舒同向毛主席彙報戰鬥經過,毛主席不時為紅軍戰士英勇的事迹而感慨。當他們登上戰鬥最激烈的山頂時,毛主席忽然彎腰抓起一把焦土,又緩緩把手伸開,就見幾粒銅制的子彈殼從焦土裡顯露出來,在夕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毛主席深情地說道:“這,就是戰地黃花喲!”

舒同深深地被毛主席那偉大的革命氣魄和豐富細膩的感情世界所折服了。作為人民領袖,毛主席率領紅軍經曆艱難險阻,以高超的軍事藝術指揮紅軍打勝仗。1929年重陽節,毛主席在閩西革命根據地創作了《采桑子·重陽》這首詞,留下“戰地黃花分外香”的名句,抒發了革命者追求理想的大無畏精神。3年後的漳州戰役又取得重大勝利,原來“戰地黃花”是子彈殼!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毛主席的詩詞很多創作于革命戰争年代,大多在革命隊伍裡流傳,正式發表已經是多年以後了。

1962年5月号的《人民文學》正式發表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陽》,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毛主席詩詞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歡迎和喜愛。很多專家學者開始解讀毛主席詩詞。多年後,舒同與兒子舒關關談論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陽》時,向他講述了對“戰地黃花”的準确認知:

毛主席詩詞中有一名句:“戰地黃花分外香”。後來的專家學者往往把它解釋為菊花或菜花。但是父親卻告訴我,毛主席的“戰地黃花”另有所指——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戰地黃花”并非實指一種具體的花,而是一種比喻,把紅軍戰士在戰場上打擊敵人留下來的銅制子彈殼比喻為“黃花”。古人在重陽節這天觀賞菊花,而革命者在重陽節這天用子彈打擊敵人,這一粒粒銅制子彈殼散落在戰地上,就像一朵朵黃花!人生易逝,革命者為了人類的理想“隻争朝夕”地戰鬥,詩人既描寫重陽節戰地秋天的景象,又借此比喻革命發展的大好形勢。

03

“戰地黃花”:究竟解讀為“菊花”好,還是解讀為“子彈殼”好?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中國古典詩詞講究格律,寫好尤其不易。

1965年,陳毅元帥把自己寫得律詩送給毛主席,請求斧正。毛主席給陳毅寫了一封信,談到藝術的“形象思維”問題。毛主席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是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何謂比、興?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比”是比喻,用這個物體比拟為另一個物體;“興”是“借物抒情”,先表達一個别的“事物”,借以抒發自己的情感。毛主席詩詞裡有很多“比興”手法。

以《菩薩蠻·大柏地》為例,詩人開篇寫道:“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把彩虹比喻為舞動的絲綢,這是詩人賦予彩虹以生命的寫法,并不是彩虹真在當空飛舞,而是詩人在經曆艱難曲折後,萌發出革命鬥争的豪情,這種情感充盈于山川間。随後一句“關山陣陣蒼”,是在說明雖然烏雲還沒有消散,但關山仍在,斜陽正好,無法掩蓋關山的蒼翠。詩人借用關山的威嚴蒼翠,抒發出雖然革命遭遇挫折,但仍然對前景感到光明: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正義終将取得最後勝利!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經過上面的分析後,我們再來看《采桑子·重陽》一詞,詩人同樣運用了“比、興”手法:“秋風”、“春光”,運用的“比”之手法,以“秋風”比拟為“敵人”,“春光”比拟為革命發展的形勢。敵人雖然兇頑,但隻有經過革命鬥争才能迎來“春天”,這是必不可少的過程;當“秋風”來臨時,“遼闊江天”蒙上“萬裡霜”,但不管“霜凍”如何摧折,仍然改變不了“江天”的遼闊,革命者為追求理想的鬥争并取得最終勝利,這個過程必定是波瀾壯闊的!這是運用的“興”之手法。同樣,詩人在詞中所寫的“黃花”,不能“單純地”認為是一種具體的“花”:菊花、野花、菜花,而是一種“比喻”,是“以彼物比此物也”,“此物”是“黃花”,那麼“彼物”呢?我認為就是舒同從毛主席那裡得到的準确認知:“黃花”就是子彈殼!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是以,準确的解讀應該是:黃花,是指紅軍戰士打擊敵人散落在戰場上的銅制子彈殼,并非一種具體的花。詩人把子彈殼比喻為“黃花”,表明革命者為追求人類理想,必須經過艱苦奮鬥,這個奮鬥的過程“分外香”!

毛主席創作詩詞非常嚴謹,一是他不輕易發表自己的詩詞,不斷錘煉詞句;二是在正式發表前,他經常把詩詞交給郭沫若和臧克家等人鑒賞修改,直到滿意為止。詩詞運用的是“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是以,《采桑子·重陽》裡的“戰地黃花”,并不是“直說”一種具體的“花”,而是“借用”“黃花”這個“彼物”,表達真實的“此物”:銅制子彈殼!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

毛主席說:“詩難,不易寫。經曆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也。”(1959年9月7日緻胡喬木的信)寫詩難,解讀詩詞當然也不易,因為解讀者終究是“外人”,沒有作者的親身經曆,未免導緻解讀出現偏差。

當然,文學作品是“形象思維”,不是“理性思維”那樣有科學的判斷和标準,我們在解讀《采桑子·重陽》裡的“戰地黃花”時,把黃花解釋為菊花,未嘗不可。但是我認為,還是應該加進另一層意思:“黃花”意指紅軍戰士打擊敵人後散落在戰地上的銅制子彈殼。這個意思比直說一種“花”,毫無疑問是更加深刻的!

朋友們,你們認為毛主席的“戰地黃花”應該怎樣解釋比較好?

毛主席詩詞“戰地黃花”指的是什麼花?舒同:不是菊花,是子彈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