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築工程行業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國際視點)

作者:環球網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工程機械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準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重要名額。目前,工程機械行業正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加速轉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為工程機械行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注入創新活力。

2022年德國慕尼黑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近日落幕。本屆展會聚焦行業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吸引來自全球約6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3100家參展商。約90家中國企業攜“中國智造”産品和解決方案集中亮相,展示了中國在該領域的最新産品和技術,受到廣泛關注。

數字賦能帶來行業巨變

慕尼黑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是全球規模最大、國際影響力最強的工程、建材、礦山機械以及建築和工程車輛及裝置的專業展會,每三年舉辦一次,是了解和評估全球工程機械行業最新技術和前沿趨勢的重要平台。展會上,不少企業推出了智能工程機械産品,數字賦能正為整個行業帶來革命性變化。

在慕尼黑會展中心的戶外展區,參觀者在德國派利公司的3D混凝土列印技術展台前排起長隊,聚精會神地觀看混凝土如何被“列印”出來。該公司在2021年建造了德國第一座3D列印房屋。“3D混凝土列印技術潛力巨大,我們正全力開拓這一未來市場。”派利公司3D列印部門負責人法比安·邁爾—布勒茨向記者表示。

自動化是德國機械制造企業博世力士樂公司展台的一大主題。其中,安裝在挖掘機、輪式裝載機等建築機械上的觸覺防撞系統格外引人注目。該系統通過超音波對環境進行精确檢測,一旦有發生碰撞的風險,将通過操縱杆上的振動,直覺地向操作員發出警報。操作員根據觸覺回報的類型和強度,判斷出機器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減少安全事故。

瑞典模拟器公司展示了運用虛拟仿真技術進行教學和教育訓練的相關裝置。戴上虛拟眼鏡,手持操控杆,參觀者可以體驗駕駛吊車、起重機等大型工程機械。從業人員告訴記者,這不是遊戲裝置,而是通過仿真機用數學模型建造的與真實系統相似的操作控制系統。這些仿真裝置為操作員營造了一個安全可控、反應迅速的“真實作業環境”,還能對裝備進行更加便捷的測試。

德國聯邦交通和數字化部部長福爾克·維辛在展會上強調:“建築工程行業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數字化是其中的重要一步,既可以減少排放,又能通過資料管理,讓施工過程更加高效。”

綠色裝備助力零碳運輸

促進工程機械裝備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成為展會一大亮點。德國機械裝置制造業聯合會建築機器和材料專業協會總經理約阿希姆·施密德表示,通過新技術,參展商們展示了在各自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實作碳中和的新思路。

德國利勃海爾集團首次展出了配備氫内燃機的履帶式挖掘機。使用氫内燃機可以實作二氧化碳零排放,這款産品獲得了本屆展會氣候保護領域的創新獎。同時還展出了使用氫化植物油的新一代移動式起重機,與傳統柴油燃料相比,氫化植物油能減少高達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公路貨運作業,重型長途運輸擁有較大的減排空間,一些企業競相推出環境友好型重型卡車。奔馳卡車展出了單次充電後續航裡程可達500公裡的純電動長途重卡,卡車搭載的電池采用磷酸鐵锂技術,使用壽命更長、可用能量更多。在輸出功率約為1兆瓦的充電站充電,電池電量在30分鐘内就能從20%升至80%。

最大可容納7立方米混凝土、即使夜間施工也不會擾民,瑞典斯堪尼亞公司和中國企業中聯重科合作推出的一款電動攪拌車是本屆展會清潔環保領域的明星産品之一。斯堪尼亞公司混凝土機械銷售與營銷總監馬可·波拉斯特裡認為,可持續、零排放的運輸對建築行業越來越重要,這款電動攪拌車為零碳運輸提供了解決方案。

中德企業深化互利合作

本屆展會上,中國企業帶來了衆多工程機械制造方面的數字化、智能化最新産品和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智造”的強大實力。

徐工集團展示了六大類近50款新産品,是曆屆海外展會中參展産品最多的一次。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建森向記者介紹,公司專門展出10餘款針對歐洲市場開發的綠色、節能、環保新能源産品;三一重工推出了純電動起重機、攪拌車和挖掘機等産品,包括全球首台全電池驅動的伸縮臂履帶式起重機。

中聯重科設立了互動體驗區,打造微景觀建築,通過虛拟技術對海外大型工程項目進行三維虛拟設計和施工。中聯重科海外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參展的展品中超過50%為歐洲本土化制造,全面展示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國際化融合發展和海外本土化制造的成果。

中德企業通過形式多樣的平台進一步深化合作。三一重工和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聯合研發的一款電動攪拌車在展會首日就獲得400多台的訂單;徐工集團向歐洲區域30餘個戰略合作夥伴授牌;中聯重科現場簽約的訂單總金額超過12億元人民币。

衆多德國企業看好中國市場潛力和兩國合作前景。德國工程機械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在中國銷售額每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長,中國是該集團發展增速最快的國家。利勃海爾公司相關負責人那德明表示,在與中國供應商持續多年的深度互動中,公司在全球各地的工廠獲得了中國制造的優質零部件,中國制造業企業也獲得了良性發展,這是雙赢。

德國機械裝置制造協會東亞事務負責人奧利弗·瓦克表示,中國是德國機械和工程裝置的主要出口市場,也是德國機械制造企業的主要海外投資目的地。德國擁有中國機械裝置在歐洲主要的客戶群,延續這種成功的合作關系符合兩國利益,期待深化與中國企業的互利合作。

從奧地利格拉茨前來參加展會的買家馬丁·格魯貝爾告訴記者,每次參加展會都關注中國企業的新産品、新技術,中國企業在技術層面取得顯著進步,特别是在新能源等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期待未來歐洲生産商與中國企業展開更緊密的合作。

(本報德國慕尼黑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