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豚皮、活刀魚、鲥魚鳍、鮰魚肚、人間美味,食不在多,在于精

作者:柳成蔭LCY

文/柳成蔭(泰興)

和泰州的幾位作者一起聊山海經,主題自然是美味佳肴。其實,刀魚、河豚、鲥魚并不是家鄉最珍貴的食材,家鄉人曾以這些鮮魚果腹解饞。

六七十年代,刀魚就是小雜魚,離水即死,堆在船艙裡三四個小時就會爛肚子,打魚人收網回家後,把個頭大的挑選出來,變點錢,其餘的往豬食鍋裡一倒,煨爛了喂豬。吃活刀魚是件難事,就連乾隆皇帝下江南也隻有品嘗過靖江的蟹黃湯包,無緣品嘗到活刀魚。不過,筆者卻不折不扣地品嘗過好多次。

小舅舅打魚為生,也是吃魚的行家,死魚絕對不吃。漁船上置一煤油爐,提前把一鍋水燒好,水中不放油,隻有幾片姜,少許鹽。收絲網時,挑選幾條三四兩的活刀魚,不去腮和内髒,直接扔到開水鍋裡,把刀魚燙熟了,就撈起來開吃。那真正是活水煮活魚,味道異常的鮮香,異常的肥嫩,就連那半鍋清湯也很鮮美。

河豚皮、活刀魚、鲥魚鳍、鮰魚肚、人間美味,食不在多,在于精

長江刀魚

河豚,老家人稱之為“河鲀”,那個年代也很多,用多如牛毛來形容并不為過,普通老百姓家中并不能嘗到。野生河豚毒性強,“拼死吃河豚”并不是聳人聽聞,哪年都有幾個食河豚中毒而亡的食客。據說,江邊上有一個燒河豚燒得好的大師傅,在自家老宅子裡燒江鮮,做的是上海人的生意。上海人财大氣粗,到這裡吃河豚隻吃魚皮。河豚皮燒熟了後,入口肥厚,膠性強,嚼到嘴裡糯香軟爛。吃一桌河豚皮要用上四五十條河豚,可謂是豪餐,可想而知,飯店老闆确實賺了上海人不少錢。更美味的要算河豚蛋了,又叫河豚白子,約有公雞的腎那麼大,且隻有雄魚才有,尤以菊黃河豚的為上品。其嫩如豆腐腦,據說是大補。河豚蛋是季節性的美味,唯有春天才有,你說,要多少條河豚才能取到一盆蛋?且菊黃河豚上百元一條,足見一盤河豚蛋的價值了。

河豚皮、活刀魚、鲥魚鳍、鮰魚肚、人間美味,食不在多,在于精

美味河豚皮

至于鲥魚,那是很普通的魚,1974年曾高産達157.5萬千克,足見長江裡鲥魚資源的豐富,自然也不算珍貴水産品,物不稀,何來貴? 古書記載,鲥魚“似鳊而大鱗,肥美多鲠”,小時候常常把鲥魚當成鳊魚。過了桃花季節,漁家人就不吃鲥魚了,隻有在春天的時候吃才能品嘗出最肥美的口感,過了春季之後吃那麼口感就會稍微差強人意。據說,早年靖江有個有錢人,吃鲥魚僅吃魚身上的一塊肉,那就是魚肚子上、與腹鳍連在一起的塊肉,魚肉幾近透明,溫潤如玉,入口肥、嫩、鮮、活。想想,要多少條鲥魚才能取到一盤鳍肉,足見這位仁兄的家産有多大。

河豚皮、活刀魚、鲥魚鳍、鮰魚肚、人間美味,食不在多,在于精

清湯河豚蛋

長江裡還有一種魚,江邊上長大的人并不陌生,那叫鮰魚。鮰魚生長在長江的底層,全身光滑無鱗,肉質細嫩肥美,明代是貢品,專門給皇上吃的。家鄉人的口福不亞于古代帝王,至少帝王坐在皇宮裡品嘗不到剛出水的“起水鮮”,千裡迢迢把打上來的鮰魚快馬加鞭送到金陵或北平,魚的鮮味自然大打折扣。鮰魚身上最美的東西要算魚泡泡,稱之為“鮰魚肚”,潔白如棉,肥厚勁道。然而,吃魚人隻知道魚肉的鮮美,卻忽視了魚泡泡的存在,成了廚師口中的享受。廚師燒魚時把鮰魚肚留下,一個江鮮館正常一天要賣十幾條鮰魚,兩天下來,就攢足了一盤紅燒鮰魚肚。品嘗過鮰魚肚,再嘗其它菜必然淡而無味。早年,筆者經營一家江鮮館,曾經用攢下來的鮰魚泡泡燒過一道蟹黃魚肚。把鮮鮰魚肚在堿水中燙軟,在雞湯中煨熟了,将炒鍋置旺火上,下豬油少許,姜末爆香,連同筍絲、冬菇絲,蟹黃、蟹肉同時下鍋爆炒,倒入高湯,再下魚肚燒開,以精鹽調味,用濕澱粉勾芡,佐以米醋提鮮,起鍋時撒上蔥花、胡椒糙。吃過一輩子的魚,一生中又有幾次機會能品嘗到新鮮的鮰魚肚?筆者也算是有口福之人了。

河豚皮、活刀魚、鲥魚鳍、鮰魚肚、人間美味,食不在多,在于精

紅燒鮰魚肚

興化的一位文友開腔了,興化遠離長江,興化人很難品嘗到江鮮,不過,水鄉興化人吃鮮美的河魚就如同泰興人喝粯子粥一樣,家常便飯。興化的大大小小的河水裡生長着大青魚,青魚丸子是最普通的農家菜。據說,五十年代,興化有個大戶人家相當有錢,主人吃東西很講究,尤愛品嘗滑嫩清爽的青魚丸子。家廚到市場上挑青魚也很挑剔,個頭小的不要,要二三十斤的;魚身上顔色淺的不要,要青灰發亮的;死魚固然不要,要活蹦亂跳的。青魚買回來,一刀下去,僅割下魚背上的一塊肉,其它部位棄之不用。現在人做魚丸是不用魚皮的,家廚卻把魚皮和魚背肉打成泥,一道在鮮美的雞湯中汆成魚丸。青魚皮厚,摻入魚皮的魚丸口感好,入口有彈性。一條二三十斤的青魚也隻能出二三十粒魚丸。足見這位美食大佬奢侈到什麼程度了。

河豚皮、活刀魚、鲥魚鳍、鮰魚肚、人間美味,食不在多,在于精

興化青魚丸子

泰興人喜愛養小公雞,小公雞是農家餐桌上常見的美味。泰興人吃小公雞很有講究,雞長到一斤半、還未打鳴時,雞肉最嫩,也最鮮,往往兩隻小公雞才能燒到一盤。泰興北邊的孔橋人吃小公雞更有講究,要用十多隻小公雞來燒一盤菜。小公雞長到比麻雀略大時,就宰殺燒菜,入鍋爆炒兩三分鐘即出鍋裝盤,真正是“一盤菜吃掉一窩雞”,一個人一頓要吃三五隻雞。據說更有奢侈的,隻吃小公雞脖子上的肉。動物身上活動量最大的部位的肉自然最活,最嫩。一盤雞脖子肉要用掉十多隻兩斤左右的小公雞。把雞脖子砍下來,撕去皮,摘去淋巴,整個放入高湯裡煨熟了,冷卻後把肉一點點剔出來,與掐掉頭尾的銀芽一起放到雞湯中燴制成菜。我相信,最愛美食的乾隆爺也沒有嘗過這道精雕細琢的菜。

河豚皮、活刀魚、鲥魚鳍、鮰魚肚、人間美味,食不在多,在于精

膠質魚唇

年輕時曾聽說過“龍須鳳尾”這道菜,說是滿漢全席裡的一道精緻菜,與其說是一道菜,實則是兩道。龍須,鯉魚的須,将其取下,做一道菜,一道菜要用上百條活蹦亂跳的肥胖的鯉魚。鳳尾,半斤重的小公雞的尾巴,把活雞的尾尖用鋒利的剪刀剪下來,去毛後烹饪成菜,這道菜也要用上百隻小公雞。龍須鳳尾,取食材的精華部位,也許追求的是菜品的鮮美活嫩吧。足見愛好美食的大佬其挖空心思瘋狂到什麼程度,幾乎是慘不忍睹啊。

想想,為了一道美食,後院中必然有一群尾巴流着血的小公雞,池中也有一群食不知味的鯉魚,可憐芸芸衆生。

河豚皮、活刀魚、鲥魚鳍、鮰魚肚、人間美味,食不在多,在于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