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毀陳果
2555年前的今天,公元前534年10月17日(公元前534年11月7日),楚國摧毀了陳。

534年10月17日(陸兆公,198年10月)之前,楚國摧毀了陳國。
2、波蘭作曲家肖邦逝世
1849年10月17日(1849年9月2日),172歲的波蘭作曲家肖邦去世。
肖邦于1810年3月1日出生于波蘭郊區華沙的傑拉佐瓦沃拉。他從6歲開始學習鋼琴,8歲時開始在公共場合演奏。1824年,肖邦從德國音樂家、華沙音樂學院院長厄斯納學習音樂理論。
肖邦的音樂具有無與倫比的委婉、微妙、抒情和優美的特點。他的鋼琴曲包括各種類型,其中最令人陶醉的是他的"夜曲",這是極其優美的音樂,抒情,沉思,帶有憂郁的感覺,曲調豐富。肖邦一生中寫了20首夜曲。
他跌宕起伏的曲調《雨滴前奏曲》是衆所周知的前奏曲。還有蝴蝶練習歌,革命練習歌和離别圓舞曲。
肖邦還寫了一些叙事,诙諧的曲調,奏鳴曲,協奏曲,他寫了奏鳴曲的第二首曲子"葬禮之歌",被稱為哀歌。他寫的著名協奏曲更加豐富多彩,更有名。
3、清政府制定黃龍旗為國旗
159年前的今天,1862年10月17日(1862年8月24日),清政府設立黃龍旗作為國旗。
1862年10月17日,清政府立了黃龍旗。
鴉片戰争後,中國水手的獨特之處在于,來到中國的船隻數量和國旗的增加。首相國事結束後,每艘水手船都豎起了一面三角形的黃龍旗,顯示為中國官船,22位首相玉門将這張便條送給英國、法國、俄羅斯和美國四個國家。這是清旗的開始。1889年5月26日,美國國務卿張銀軒要求将長方形的黃龍旗作為國旗。國旗的黃色面孔是滿族人民的代表色,國旗上的龍象征着皇帝。從1900年到清朝滅亡。
4、梁啟超等在日本東京成立政治通訊社
114年前的今天,1907年10月17日(1907年9月11日),梁啟超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了政治通訊社。
1907年10月17日,梁啟超等晚清立憲派在日本東京成立政治通訊社,配合清政府"制憲"。梁啟超等人提出"實行議會制、建立責任政府、立法、鞏固司法獨立、建立地方自治、中央和地方自治、審慎外交、保持再權利等四大綱領"。創始機關刊物《政治理論》主張君主立憲制,主持總公仆和将軍的日常工作。馬亮是總書記員。次年,總部遷至上海,積極聯系國内憲政團體,在國會發起請願運動。
5、南開大學成立
102年前的今天,1919年10月17日(1919年8月24日),南開大學成立。
南開大學由愛國主義教育家顔修和張伯宣于1919年創立。建校90年來,培養各類學生15萬餘人,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點建設大學。
1904年至1928年,中國現代教育的先驅顔修、張伯宣目睹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欺淩,改革了天津的舊式教育,推動了新學問,創辦了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子中學、南開國小,形成了南開系列學校,建設了中國第一個完整的民辦教育體系。
南開大學成立于1919年,是南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開大學始建于"五四"時期,與新中國共同成長,擁抱"教育救國"的雄心壯志,秉承"公平公正,千變萬化"的學規,提出"文治國、強國、企業至富國"和"了解中國,服務中國"的學校理念。
6、直接到軍閥山海關戰役開始
1924年10月17日(1924年9月19日),海關運動在軍閥的山上開始。
1924 年 10 月 17 日,兩軍山區開始了海關戰役。憑借有利的地形,直軍抵擋住了軍隊的猛攻,雙方互相對峙,傷亡慘重。10月23日,直接将領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将曹操囚禁。于是,直軍的心髒,迅速撤退到天津第一線,等待江浙直軍的協助,計劃傳回北京。指揮官直接開車進入,切斷了軍隊和山海關之間的交通。與此同時,山東省省長鄭世軒宣布"武中立",不允許江浙援軍通過,山西省省長軍燕錫山進入石家莊。吳佩孚在開始和結束時都束手無策,被方軍和國民軍擊敗。10月31日,山海關之戰以直接失敗告終。直屬系統的主要将領從秦皇島乘船逃回天津,其餘全部被軍隊俘虜。
7、蔣介石采取新戰略包圍紅軍
八十九年前的今天,1932年10月17日(1932年9月18日),蔣介石采取了圍捕紅軍的新戰略。
1932年10月17日,蔣介石下達了"戰語213号"訓示,闡述了他"殲滅共産黨軍"的新戰略和戰術。
8、愛因斯坦逃離納粹德國
八十八年前的今天,1933 年 10 月 17 日(1933 年 8 月 28 日),愛因斯坦逃離了納粹德國。
1933 年 10 月 17 日,愛因斯坦逃離納粹德國前往美國。愛因斯坦成為1933年1月納粹在德國奪取政權後科學界的第一個迫害對象;他于3月逃離比利時,9月9日發現蓋世太保追蹤,夜間渡海到英國,10月移居美國,成為新成立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教授,直到1945年退休。他于1940年獲得美國公民身份。
愛因斯坦在倫敦希思羅機場的移民登記卡(上圖)是在他逃離納粹德國後偶然發現的。80年後,它仍然儲存完好。這張卡現在在英國利物浦的海事博物館展出。
9、電影《三毛流浪》拍攝
1948年10月17日,73年前的今天(1948年9月15日),電影《三毛流浪》上映。
"三根頭發"的海報。
1948年10月17日,上海昆侖電影公司開始拍攝兒童電影《三毛流浪》。影片改編自漫畫家張樂平連續連載的漫畫《三毛》改編,由趙明、顔泉導演、韓忠良攝影。《三毛遊蕩》穿越了三毛的各種遭遇,尖銳地嘲弄和諷刺了社會的黑暗,廣大城市街頭兒童的不幸命運。影片采用了諷刺喜劇手法,王龍基飾演三毛。
10、長春和平與解放
73年前的今天,1948年10月17日(1948年9月15日),長春和平解放。
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春前線司令員肖金光(中)和政治委員會委員肖華(左)會見了曾澤生(右)
1948年10月17日,駐長春的國民黨第60軍在曾澤生等人的帶領下發動起義。六十名士兵最初是雲南彜族軍隊的一部分。自6月以來,解放軍對長春實施了軍事圍困和經濟封鎖。中國共産黨成立了工作委員會,為第60軍的工作而奮鬥。
遼沈之戰開始後,曾澤生開始為起義做準備。10月16日,解放軍就起義的具體計劃達成一緻,17日下午,曾澤生出城,解放軍具體确定了移交的時間、密碼和方式。17日午夜,解放軍防禦部隊進城,60支部隊同時撤出城内,驅車九個車站休息,鄭東國被迫率領新七軍投降。
11、清朝末代皇帝于儀去世
五十四年前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1967年9月14日),清朝末代皇帝于儀去世。
穿着全套服裝,瓜爾加的生母
清朝末代皇帝,宣軍皇帝艾新桂羅玉儀,是我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易毅生于1906年,是光緒皇帝的侄子,二皇子。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皇後相隔一天去世。不到3歲,易毅繼承了王位,次年将年号改為"統一宣言",由父親拉帶攝政王。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作出反應,革命的巨浪席卷全國。1912年2月12日,清朝被迫退位,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朝被推翻,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
12日,日本作家香川村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五十三年前的今天,1968年10月17日(1968年8月26日),日本作家川久保·川久保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1968年10月17日,日本著名作家川久保和仁成為繼泰戈爾之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卡瓦山康成,1899年生于大阪。1924年畢業于東京帝國理工學院。同年創辦的《文藝時代》,出版了著名的《伊豆舞者》等小說和大量評論,被譽為"新學派"的作家和理論家。此後,出版了《淺草紅團》等關聯系列作品及《水晶幻想》、《蛻變》、《抒情之歌》、《野獸》等傑作。1933年,他出版了小說《雪國》,獲得了文學安迪圖書俱樂部獎,并于1948年完成了《雪國》。後來出版了《千鶴》、《山之聲》、《古都》等小說和散文集《落花與水》等。曾任日本筆會會長、藝術學院院士、國際筆會副會長等。
晚年,他于1972年4月16日自殺身亡。《香川縣康城藏品》共3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