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遠征東方必然自取其辱?為何說亞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實屬幸運?

作者:靜夜史

亞曆山大大帝作為西方國家眼中的智慧勇氣、無所不能、價值取價值等一系列皇帝,無論是否捏造,始終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存在。

遠征東方必然自取其辱?為何說亞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實屬幸運?

這位宏偉的皇帝,在短短13年的時間裡,統一了整個希臘,橫掃了兩個河流域,向埃及投降,夷平了比斯帝國,推進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裡的亞曆山大帝國,極大地促進了古希臘文明的傳播。

當時,山地帝國的壓力,四大文明占據了它的第三位,是以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猜測,如果亞曆山大大帝沒有在33歲時英年早逝,而是帶領馬其頓軍隊進入當時的東方大國,能否複制之前被大東方國家徹底征服的成就?

在這個問題上,答案幾乎是史無前例的,也就是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亞曆山大大帝是一個偉大的天才,那麼東方強國就是蟲子般的存在。

遠征東方必然自取其辱?為何說亞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實屬幸運?

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亞曆山大的軍隊之是以停在印度河流域,除了年輕、長期作戰的将軍們的突然死亡反心理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亞曆山大的軍隊迷失了方向。

因為亞曆山大的軍隊從一開始就走錯了路線,不僅錯失了征服東方強國的機會,更是讓自己掉進了印度的輪船裡,也不願死。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亞曆山大大帝的行軍路線和征服地區,我們可能會發現,所謂錯誤的道路是無稽之談,亞曆山大去了印度河而不是東方大國,根本原因是當時的東方列強沒有路可走。

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完全封鎖了亞曆山大東行路。

漢武帝時期,著名外交家張偉開辟了陸絲綢之路,此後不斷發展,在唐朝達到頂峰。

遠征東方必然自取其辱?為何說亞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實屬幸運?

唐代陸上絲綢之路主要有三條路線,即從蒙古高原到西部到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從中原經河西走廊穿過西部地區的中央絲綢之路,以及從雲桂川穿越橫向山脈到南亞大陸的南部絲綢之路。

由于亞曆山大帝國與大東方國家的戰國相對應,是以大東方列強的領土主要局限于蒙古高原以南、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和橫山以東的地區。為了進入當時的東方大國,亞曆山大的軍隊要麼必須穿越整個南亞次大陸并穿越橫向山脈,要麼從阿拉山口或阿爾泰山脈向北轉彎,穿過沙漠或草原進入中原。

無論往哪個方向,亞曆山大的軍隊都将面臨巨大的困難。

雖然亞曆山大征服的廣大地區主要是熱帶地區,但南亞次大陸的熱帶非中東熱帶地區,如瘧疾,導緻亞曆山大軍隊死亡。

遠征東方必然自取其辱?為何說亞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實屬幸運?

從東晉高僧法賢和唐朝高僧玄玄向西到印度的路線來看,從北線進入中原的可能性更大,但問題是亞曆山大軍隊如何适應熱帶地區,克服低溫的困難進入溫帶草原地帶作戰?

而就算我們戰勝了低溫和沙漠,遠距離的亞曆山大軍隊又如何才能打敗草原上的匈奴人,又能打敗西部的大秦人呢?

要知道,由于歐洲之翼大陸的地形特征,溫帶草原帶從中亞延伸到低緯度地區,這導緻了曆史上的草原遊牧民族從東向西流動,就像洪水沖破了他們的河岸,而不是相反,如胡努西和蒙古。

于是也決定,即使亞曆山大的軍隊從北線進入中原,也必定半死不活,再被匈奴騎兵和秦弓吊渣。

遠征東方必然自取其辱?為何說亞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實屬幸運?

一直以來,亞曆山大的南北進軍是不可戰勝的,依靠"龍騎兵"等步馱協調戰術,但鞏固了戰争的結果依然是著名的"馬其頓廣場"。馬其頓廣場最重要的特點是,需要在平坦的地面上進行戰鬥,廣場隻能前進而不能後退,因為僵硬如此不可戰勝。

但東方大國從來都不是平坦的埃及和印度河流域,而且由于戰國時期戰争頻繁,軍事思想的迅速推進,傳統的戰車沖鋒逐漸被更靈活的騎兵和強大的弓箭所取代,這意味着亞曆山大的軍隊将在秦朝靈活的作戰方式中恢複到原來的樣子。

而且因為此時秦國已經完成了商業變革,戰鬥力迅速加大,相比于遠道、後勤的馬其頓軍,秦軍可以做到的,就是挖坑大一點。

是以,亞曆山大,如果知道春天,應該很高興青藏高原的存在保護他們免受失敗,晚上是不能保證的。

遠征東方必然自取其辱?為何說亞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實屬幸運?

從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發展步伐來看,青藏高原并不保護中華文明,而是保護其他文明不受中華文明"操作"的影響。

有很多遺漏,請斧頭。

我是曆史的甯靜之夜,期待您的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