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見列甯》:一個兒子為了媽媽“複活”一個國家

《再見列甯》:一個兒子為了媽媽“複活”一個國家

德國導演沃爾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的電影《再見列甯》(Goodbye Lenin)是一部以德國統一為曆史背景的優秀作品。從小說的角度展現人們對上一代人的感受,在反思曆史的同時,展現了年幼的亞曆克斯對母親的愛。雖然故事的内容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但影片擺脫了強烈的意識形态表達,用一個普通的家庭故事切入,通過悲傷快樂的人類叙事,輕松幽默的情節安排,講述了社會變革下的溫暖家庭故事。

亞曆克斯是一個來自東德的年輕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長大,他的母親克裡斯蒂娜是一名國家幹部,她從不懷疑國家制度的優越性,并積極執行政府的政策,這些政策因其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而多次得到國家的認可。然而,克裡斯蒂娜的丈夫逃到了西德,在那裡她與年輕的亞曆克斯和妹妹獨自生活。1989年,一些東歐經曆了巨大的變化,柏林牆倒塌,德國和德國統一。克裡斯蒂娜也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記憶。

根據醫生的訓示,亞曆克斯不能讓母親受到任何情緒刺激,否則病情會惡化。此時,整個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完全融入了資本主義的西德原有或敵人的生活方式。

母親是一個久經考驗的黨員,為了不讓她的眼睛和耳朵感染周圍的變化。亞曆克斯不顧姐姐家人的反對,将母親從醫院帶到她家,盡管他和他的朋友們已經将這座79平方米的房子改造成一種改變前的模式。考慮到病人會看電視來緩解他們的挫敗感,亞曆克斯甚至與朋友勾結,在前東德國家電視台上制作新聞,無論今天發生什麼,他們都可以用他們最初的想法來解釋。

這樣,克裡斯蒂娜以為她是生活在前東德體制下,因為亞曆克斯甚至花錢讓孩子們在她母親的床前唱以前的少先隊歌曲來慶祝她的生日。這部電影真實而高度集中地表現了社會制度變化下人們的生活條件和态度。例如,克裡斯蒂娜為國家的畢生積蓄而努力工作,因為她錯過了贖回截止日期,把它變成了一堆廢紙;1990年足球世界杯,德國赢得了世界杯,在提高國家凝聚力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東德人民似乎毫無困難地接受了新生活,并迅速适應,除了像克裡斯蒂娜這樣的信仰幹部。

事實上,她或許感覺不到國家劇變的迹象,在事故發生之前已經可以看到向柏林牆進軍,她其實是選擇性失憶,因為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隻能閉上自己的心。亞曆克斯是一個活躍的年輕人,小時候在東德受教育程度并不低,但他在動蕩的那天參加了遊行。也就是說,亞曆克斯對東德和西德的接受程度很高,而試圖在家中營造過去氛圍的原因完全是出于對母親的愛。

世界上沒有不透水的牆,亞曆克斯制造了一天終于暴露出來的幻覺,一姐對她的不滿,然後女朋友開始有意見,最重要的是,他無法阻止身體好一點媽媽走出房間,與外界接觸。克裡斯蒂娜看到一架直升機懸挂列甯的銅像是這部電影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任何對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中國生活有記憶的人都應該知道列甯在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意味着什麼。

克裡斯蒂娜崩潰了,無法忍受這種刺激,為了向母親保證她要離開,亞曆克斯甚至找到了在西德生活多年的父親,并重組了他的家庭,最後一次見到她的母親。影片沒有過度分析兩種社會制度的對與錯,聚焦于兒子對母親的愛,亞曆克斯盡最大努力改變曆史,讓母親康複。普通人的努力可能微不足道,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感受到絲般溫暖的氣息。

這也是一部充滿歡笑的電影,向觀衆展示了一個機智孝順的兒子的形象。通過他口中的叙事,觀衆超越了意識形态叙事,讓一段沉重的曆史更輕松、更幽默。同時,從新的角度,表達兒子對母親的愛。

亞曆克斯那一代的年輕人,不是懷念舊日,而是出于對母親信仰的尊重,他知道上一代人的艱辛和苦難,希望讓母親盡可能地快樂,永不後悔餘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