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14運輸報道組
燃燒了13天的全運會之火,今晚在古城西安的夜空中緩緩熄滅。作為在西部地區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第十四屆全運會具有生機勃勃、特色鮮明,以及三秦大地人民獨特的簡約和熱情,為這一62年的經典賽事繼續譜寫了美好的篇章,給中國人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全運會是國内參與水準最高的綜合性體育賽事。全運會不僅是運動員追求奧運夢想、實作"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座右銘的最佳舞台,也是推動民族體育和民族健身的好機會。共有12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第十四屆全運會,也是國内首個常态疫情防控的綜合性體育賽事,也是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前規格和水準最高的綜合性體育賽事。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也呈現精彩紛呈,已成為主辦方的重要話題。經過13天的練習,我們欣喜地看到,第十四屆奧運會不僅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也為奧運會的舉辦開辟了一批新模式。

全運會女子體操隊決賽。光明日報記者 郭洪松/蓋蒂圖檔社
全運會手推車泥漿賽。光明日報記者 陳成正/蓋蒂圖檔社
陝西撐杆跳高運動員姚傑在生日那天赢得了金牌。光明日報記者 郭洪松/蓋蒂圖檔社
第十四屆運動會恰逢陝西省雨季,也為本屆運動會增添了不一樣的風采。在雨中,我們看到了曲棍球和足球的異種水印,看到了馬拉松選手在雨中"跑酷",看到了陝西人民對全運會的熱情洋溢。
在賽場上,我們見證了新項目的崛起,見證了乒乓球、遊泳、跳水等激動人心的比賽,見證了運動員不斷突破自我,重新整理了激動人心的成就時刻。
從第十三屆奧運會開始的群衆競賽活動增加了59個分項,使總數達到185項,一些群衆競賽活動的決賽在開幕式後舉行,進一步擴大了群衆競賽活動在全運會體系中的影響力,增強了群衆健身的積極性。
每一次突破都孕育着新的生命和成長,未來和希望。全運會不僅将為中國體育産業的發展提供舞台和支援,而且作為促進國民健身、國民健康的有力平台,為中國早日建立體育強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将使中國的體育事業更加壯大,中華民族的精神更加飛揚。
今晚,随着全運會的旗幟移交給粵港澳代表,全運會将進入"粵港澳時間"——這将是新中國曆史上第一次由三個地區聯合主辦的全運會。粵港澳地區有着體育交流的傳統,聯合舉辦全運會必将把粵港澳體育專業水準推向一個新的水準,也将有利于三地人民擁抱健康生活。
9月27日,全運會閉幕式舉行。光明日報記者 郭洪松/蓋蒂圖檔社
9月27日,旗手在閉幕式上揮舞着體育代表團的旗幟。新華社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重大決策。站在"兩個百年"目标的曆史交彙點,粵港澳朝着建設世界級大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西漢時期,張炜從長安出發,向西走去,"無數的鐘聲經過,應該白修到安溪",偉大的絲綢之路開通了。雖然絲綢之路的駱駝環已經不複存在,但中歐專欄長安卻越來越受歡迎。作為中國最開放、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将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雖然整個運動的火焰暫時熄滅了,但鬥争永無止境,鬥争還在路上。讓我們扛起包袱,向四年後的第15屆奧運會邁進,譜寫粵港澳大灣區艱苦奮鬥的新篇章,重新整理人生新成就。
正如香港特别行政區體育代表團代理團長鄭景亮在第十四屆運動會期間對全國運動員說:"2025年,歡迎你們參加大灣區。我們将展示一場精彩的全運會。"
今晚,我們告别西安。此時此刻,我們遇見了廣東、香港和澳門。2025年,我們并沒有消失在視線之外!
(光明日報西安9月27日,光明日報十七報道組:記者王東、郭洪松、黃曉軒、陳成、陳一普、見習記者李傑、光明網記者範偉、劉希軒)
光明日報(2021年9月28日,第9版)
來源:Guangming.com-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