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雲端,用三維視角揭秘全國首家應急醫院的曆史

作者:南方都市報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被稱為"飛行醫院",因為她擁有世衛組織的國際急救醫療隊,這是該國第一家省級急救醫院。9月24日,已有74年曆史的醫院在其官網和官方微信上正式推出3D醫院曆史雲館,展示了野戰醫院蝴蝶的紅色發展曆程,并首次揭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SARS,新戰争皇冠"的急救醫院發展代碼。

在雲端,用三維視角揭秘全國首家應急醫院的曆史

從數以萬計的老照片中選擇曆史背景

"我們是英勇的醫療團隊成員...在通往雄心壯志的道路上,"一人走進了這家醫院的電子醫院曆史博物館,聽到了一首震撼的醫院歌聲,讓人感到振奮,與綜合醫院醫院曆史博物館不一樣。在開幕式上,參觀者跟随導遊"走進"展館,聽着醫院的歌聲,閱讀醫院的曆史,思考醫院的發展,共同了解醫院的發展和紅基因的血液傳播。

1947年,東北民主聯盟軍第7總旅野戰醫院誕生,它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前身。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于洪英介紹,醫院黨委精心策劃,結合黨史和醫院曆史,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和醫院精神内涵的挖掘和凝聚,組織動員黨員幹部深入挖掘紅色資源, 梳理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檔案資料,經過半年的曆史資料收集、準備和策劃工作,最後從數以萬計的老照片和大量碎片化的曆史資料中選出近400張照片和2萬字文字。整個館區面積2000平方米,參觀者隻需輕觸螢幕,進入3D醫院石雲館,就可以沿着引導"走"16個展廳,全方位、全流程、全景全視角,全視角,醫院院區建設、學科建設、應急建設、抗疫榮耀等發展點,由此開啟全國首家省級急救醫院的發展密碼。

在雲端,用三維視角揭秘全國首家應急醫院的曆史
在雲端,用三維視角揭秘全國首家應急醫院的曆史

今年7月1日,省二醫線故居曆史博物館正式開館。"網上下院曆史博物館的建設,是醫院文化自信的重要展現,是醫院文化底蘊的重要載體,是展示醫院曆史遺産的重要途徑。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田俊章表示,省醫生一步一個腳印,豐富的發展曆史,豐富了精神内涵,這些紅色資源是奮鬥曆程的見證,是寶貴的精神财富。兩大醫院的曆史博物館将豐富和展示醫院的發展曆史和文化精神,以教育和激勵全院會員和群衆傳遞紅色基因,進而創新榮耀。

18年來,廣東急疫區做出了許多努力

這個博物館曆史博物館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中國第一家急救醫院建設的完整介紹。省二藥是國家衛生應急高地,國際急救醫療隊建設經驗實踐被國家衛健委評為"廣東急救醫學典範"。

2003年,抗擊SARS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被責令情況危急,僅17小時就建立了"非典"區,共215例疑似病例,确診86例,無患者死于SARS,無患者交叉感染,醫務人員無感染,獲得"國家衛生系統抗擊SARS先進集體"等一系列榮譽。這項服務之後,2004年,省政府将醫院确定為"廣東省急救醫院",并開始建設急救區,承擔廣東省緊急醫療救援的責任。2011年,省醫成為中國第一支國家急救醫療救援隊,2012年成為全國首家省級急救醫院,2017年成為世衛組織認證的第九支國際急救醫療隊。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田俊章表示,近年來,繼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後,該醫院先後被國家衛生健康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定參加國家重大醫療救援任務,如2011年日本海嘯、2013年菲律賓台風、 四川雅安地震等醫療救災工作;廣州登革熱防控、疑似埃博拉出血熱患者6例在非洲疫區等一系列應急響應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雲端,用三維視角揭秘全國首家應急醫院的曆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迎來了"大考驗",成為廣東衛生應急的旗幟,全省第二屆醫生大戰新冠。作為廣州三家一二線醫院之一,她共提供了1000張病床,占廣州市2200家病床總數的45.45%,在"醫院治療、援助湖北、中轉機場、支援北京、支援香港"五線作戰中,圓滿完成了抗擊疫情的任務,赢得了國家衛生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廣東省抗擊肺炎疫情新冠先進集體和廣東省先進黨組織等獎勵。

曆史和文化不僅關乎過去,也關乎現在和未來。"成立3D學院石雲館,堅持政治、思想、藝術的統一,充分利用先進文化力量和先進科技,巧妙地将黨史、學院史學習教育與數字技術相結合,打造出陳陳文藝展,将全國首家省級急救醫院的發展曆史搬上銀幕。廣東省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倪玉泰在發射現場稱贊電子博物館曆史博物館可以看到、可聽見、觸動、感受,讓紅色資源活起來,讓紅色文化更具感染力,是一個既展現開拓性的文化建設項目, 同時也展現了醫院的特色,希望醫院作為一個好的紅基因傳承者、宣傳者、實踐者,深挖活紅資源,創新紅基因,不斷學習的實力。

撰稿:南都記者 王道斌實習生葉影

記者王淑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