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量知識被存在雲端而不在你的大腦中結果怎樣?有本書這樣說

作者:風清雲淡送佳文

美國暢銷書作家威廉·龐德斯通的這本《知識大遷移》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當所有資訊在網上都能查到的時候,人的頭腦裡記憶多少知識依然很重要。海量的知識被存在雲端,可如果它們不在你的腦袋裡,你還是過不好這一生。作者用許多真實的案例告訴我們,知識水準與一個人的收入、幸福感甚至健康程度都息息相關。這本書的副标題是“移動時代知識的真正價值”。

在知識搜尋即得的資訊時代,我們是否還需要學這麼多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是否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是廣泛涉獵各種知識還是精通一門專業對人生發展更有利,本書分為三個部分解答了這些問題,一、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為何越來越無知?二、哪些知識讓你更富有、更幸福?三、無知的世界,如何成為赢家?

在第一部分,作者通過一系列實驗驗證了一種被稱為“達克效應”的現象:最缺乏知識和技能的人反而最無法認知自己的這種缺陷。尤其是美國的“千禧一代”,他們是靠複制維基百科來做作業,并且經常被《每日秀》等綜藝節目轟炸的一代人,缺乏常識的現象在他們身上展現得尤為明顯,50%以上的“千禧一代”答不出誰發明了電報、蒸汽船、收音機或者留聲機,誰提出地球繞着太陽轉動,誰揭示了閃電也是一種電,誰提出了相對論;被問到《白鲸記》是誰寫的,紐約州的州府是哪裡,他們的大腦一片空白。2015年,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得出結論,盡管美國年輕一代有着更高的教育水準,但平均而言,他們在文史、計算和技術等環境優越的條件下,解決問題的技能都較弱。同樣,美國成年人的文史和計算技能也呈下降趨勢。但公衆卻不以為然,畢竟很多不知道相對論的人照樣拿到了文憑,找到了高薪的工作,是以知不知道那些知識又能怎樣呢?如果為擷取某種知識付出的努力并不能收到回報,為什麼還要費勁去學呢?

作者還描述了被稱為“谷歌效應”的現象:能在網上找到的資訊,大腦會自動遺忘。作者自己做過一項調查,他請參與者們分别說出一件近幾年來發生的重要事件,或百年以來的重要曆史事件和千年以來的重要曆史事件,結果顯示人們出錯的方式有兩種,要麼是回答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要麼是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安到了不正确的時間裡。人們已經普遍人為,有了“谷歌”之後,不需要再記住确切日期。“谷歌效應”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見,比如人們經常使用的記錄方式是拍照而不是做筆記。作者通過實驗證明,學生隻拍照而不做筆記,其學習效果較差。

作者認為這是雲計算技術讓人們選擇了“理性無知”,想知道什麼資訊随時都可以上網查,但如果你沒有觀點或沒有思想,總不能去“谷歌”一個吧。如果我們不知道該搜尋什麼,網上的知識其實與我們無關。網際網路帶來的危機之一,就是它很有可能會讓我們陷入“元無知”的狀态,即達克效應所表達的那樣:意識不到自己無知的狀态。

知識的貧乏,如地理、曆史、科學等知識的欠缺會影響人們的觀點,也會影響人們的世界觀。例如有一個現象就是,不管多麼離譜的事情,總有五分之一的人會相信,這就是“五分之一法則”。作者用一個問卷調查考證了這個法則:“如果有一個按鈕,按下去能讓你變成百萬富翁,但會随機地害死一個陌生人,沒有人知道你要為此負責,你也不會被控有罪。你會不會按下這個按鈕?”結果,有五分之一的受調查者表示自己會按下這個按鈕。在常識性知識測驗中得分偏低的人有更大可能按下這個按鈕,而說不出“9·11”世貿中心恐怖襲擊發生在哪一年的人幾乎是最有可能按下這個按鈕的人。

在第二部分,作者通過大量調查發現,一個人的知識水準與其生活的幸福程度甚至收入水準存在着因果關系。作者的主要觀點是,在當下,知識依然有紅利,記住知識依然有用;各類知識與我們的人生有關系,如語言能力、文理知識、健康知識、體育知識、财經知識等都很重要,終身學習的态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同等教育程度下,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群多了解的知識是在課本之外;了解“事實”是我們建立直覺的一種方式,“事實”也是技術和天賦的基礎。學習者必須掌握足夠多的事實,才能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及其欠缺部分心中有數。隻有這樣,才能免受達克效應的影響,也隻有這樣,才能借助“谷歌”補上自己所欠缺的部分。

在第三部分,作者認為我們生活在被“達克效應”裹挾的世界裡,公衆對自己的無知不知情,這已經是闆上釘釘的現實。作者根據調查資料分析,福克斯新聞台的觀衆對目前新聞事件的了解還不如沒有關注新聞的人,因為觀衆把該台作為自己擷取資訊的唯一來源,而在一些批評家眼裡,該台是一家有偏見的傳播平台,這一現象也被稱為“福克斯新聞台效應”,是以作者呼籲,個人擷取資訊的來源不要過于單一,不要看太多新聞或其他類型的電視節目。另外,改變你的浏覽器偏好設定,不要在不由自主中把時間交給那些隻想抓人眼球的網絡營運商。

作者還提出“狐狸式”的廣博勝過“刺猬式”的專精,這個比喻源于古希臘詩人阿爾基羅庫斯說過的:“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知道一件重要的事。”牛津大學現代哲學家的解釋是:“刺猬是一個專家,能把所有事情都與重大核心概念聯系起來,而狐狸是個多面手,對各種方法保持開放的心态,對彼此沖突的觀點也能理性處理。”本書中得出的調查結果是“狐狸”們廣博的知識攝取更有其效用。今天,狐狸式的哲學受到了“雲端”的挑戰,我們以為隻要了解自己謀生領域的知識技能就夠了,其他的一切都在雲端,可随時取用。但當我們對大部分事情都隻“知其然”,而對其“是以然”沒什麼概念的時候,這種無知會波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能在意識不到的情況下,牽動别人,影響世界。

在本書的結尾這樣寫道,終身學習,多去擷取不同類型的知識,不僅是我們擷取财富與健康的手段,這種行為本身還塑造了我們的直覺和想象力。已知的事實是連接配接不同個體、文化和意識形态的共同參考點,是我們産生觀點甚至夢想的基礎,也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謙遜,知道自己如何還能變得更好、更加強大。當你覺得所有東西都可以“谷歌一下”的時候,有一樣東西你永遠都搜不到,那就是你自己應該搜尋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