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雲端,逐夢星辰——三師托雲牧場三個年輕人的故事

作者:光明網

1月31日上午,陽光明媚。

三師托雲牧場場部食堂裡,歡聲笑語伴着歡快的音樂聲,渲染出濃濃的節日氣息。西部計劃志願者、“三支一扶”人員、特崗教師和機關從業人員一起,有說有笑地包着餃子,話着家常。

他們中的很多人,像戈壁上的胡楊,把根深深紮在這裡,收獲事業和愛情,見證托雲牧場的今昔。

在托雲牧場,幾乎沒有人不認識她。2013年,即将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的邵書琴,看到了校園裡張貼的西部計劃志願者宣傳海報,海報上的一句話“用一年,并不長的時間,做一件一輩子都難忘的事情”,撥動了邵書琴的心弦。

彼時,這個南方姑娘對西北邊疆懷着許多好奇與期待。帶着這份好奇與期待,邵書琴從廣州來到了離家數千裡的托雲牧場。

剛來時,牧場艱苦的環境給了邵書琴一個“下馬威”。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荒山戈壁,就連買菜都要跑去很遠的地方。但邵書琴沒有後悔和退縮,她主動融入牧場的環境和生活,與這裡的居民聊天,參加他們的婚禮;以前很少吃面食的她學會了蒸饅頭、擀面條。

工作、健身、讀書,在托雲牧場的日子,邵書琴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

工作中,邵書琴踏實勤奮,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和協調能力都有很大進步,并策劃了多項文體活動,豐富當地群衆的文化生活。

每當仰望天空,邵書琴就會忍不住感歎:從來沒見過這麼藍的天空,沒見過這麼璀璨浩渺的星海!

一年的服務期滿後,邵書琴提出申請,她要留下,留在這個讓她難以割舍的地方,成為托雲牧場建場以來第一個留得下來的女大學生。

在托雲牧場,邵書琴收獲了愛情,與一名特崗教師喜結良緣,很快有了自己的寶寶。

現在的托雲牧場有20多個商店,能收到郵政快遞,買菜也友善多了,學校設施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便利,來到托雲牧場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與托雲牧場共成長,邵書琴認為這是最有價值的事。

“小甯啊,餃子皮是這麼擀的。你看,要中間厚、邊上薄。”托雲牧場黨建辦副主任、團委書記喬有平一邊做示範,一邊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甯永康說。

“你看,是不是這樣?”甯永康很快有模有樣地擀出了合格的餃子皮。

2011年,喬有平作為西部計劃大學生志願者來到托雲牧場。“我見證了牧場的發展變化。”他說。

剛來的時候,托雲牧場隻有7棟樓房,吃水還得去供水點打水。

2014年7月的一天夜裡,一場強降雨導緻場部旁的恰克馬克河河水暴漲,洪水肆虐,威脅到了牧場場部的安全。

喬有平和20多名同僚經過數小時奮戰,總算堵住了洩水口,他的手也在扛沙袋的時候劃破了。到了第二天下午,洪水退走了,他們又忙着修補河壩。

“那次經曆讓我覺得自己真正成了托雲牧場人,感覺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我下定決心,要讓這裡變得更好。”喬有平說。

不論是在團委、黨建辦,還是其他崗位,喬有平幹一行愛一行,在托雲牧場紮了根。如今的喬有平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妻子在牧場婦聯工作,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

陳亞最近很開心。雖然身在異鄉,但和很多小夥伴一起過年,她心裡暖暖的。

2017年7月25日,陳亞來到兵團,開展西部計劃志願服務。面對未知的一切,陳亞心中不僅有忐忑,還有面對挑戰的興奮。

參加崗前教育訓練,兵團的光輝曆史讓她為之動容,邊疆地區不一樣的風俗習慣讓她充滿好奇——這片土地深深吸引了這個來自甘肅的小姑娘。

之後,陳亞主動申請,來到艱苦偏遠的托雲牧場。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陳亞發現,要做好工作,大學四年學習的專業知識遠遠不夠。她争分奪秒給自己充電,如饑似渴地學習,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業務水準不斷提高。

在畜牧站幹得得心應手時,她又被調到了文體廣電服務中心。快速融入新環境、了解新工作,陳亞沒有遲疑、沒有抱怨,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一年的宣傳工作,讓陳亞更深入地了解了托雲牧場,愛上了淳樸的當地群衆、充滿使命感榮譽感的護邊員,與不少紮根邊疆的大學生志願者、特崗教師和“三支一扶”人員成為了朋友。其間的眼淚與歡笑、曆練與收獲,在不知不覺中化為一筆筆财富,讓她變得更自信、更從容。

2018年,陳亞獲得“優秀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稱号,她也因獲得認可而感到欣慰,将在牧場兩年的工作經驗視為人生的寶貴财富。

服務期結束,陳亞打算考研再充實自己。當聽到托雲牧場紅軍國小缺少教師的消息,她參加了兵團特崗教師考試,成為紅軍國小五年級數學老師兼班主任。

剛開始,教學實踐能力不足,她就積極向同僚和校上司請教學習。課堂上,她嚴格要求每一個孩子;下課後,她是每一個孩子的好朋友。在這裡,陳亞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

“我喜歡這裡的人,喜歡托雲牧場的甯靜,更喜歡這份事業。”陳亞說。

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實踐中增長才能,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在兵團揮灑青春汗水。

春天将至,青春正好;勇敢追夢,青春無悔。(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邊芳 曹藝丹 實習生 李嘉欣 姜洋 通訊員 條孔巴依·庫爾班)

來源: 團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