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衡量标準和根本途徑

作者:創新變革專家柳瑞軍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即将圓滿收官,黨的二十大大為今後的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把“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作為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衡量标準和根本目的。

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衡量标準和根本途徑

這一論述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出的目标要求一脈相承,并且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即将收官的三年行動方案提出了“三做五力”的目标要求,提出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增強國有經濟競争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增強“五力”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

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衡量标準,也是根本途徑。企業不具備核心競争力,就無法在市場競争中取勝,就更談不上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衡量标準和根本途徑

其實,本人在最近3年為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做《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聚焦與突破》教育訓練時,在每次授課中,都會在解讀完三年行動方案權威精神和國資委要求後,再根據本人自己的了解和感悟,另外補充講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難點突破——重構企業核心競争力》。在推進和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八項重點任務中,無論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三項改革,還是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以及其他重點任務,衡量這些改革措施是否成功,唯一的衡量标準就是看是否有助于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

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衡量标準和根本途徑

每一項重大的改革舉措,都會涉及到企業的戰略調整,都是企業的一項重大變革和戰略轉型。企業實施變革和轉型之後,如果企業定位和産品定位改變了,客戶群體改變了,市場改變了,競争對手也改變了,企業原來擁有的核心資源和能力,可能就不再具備優勢,是以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核心競争力,很多企業需要培養和建構新的核心能力,整合新的資源,才能在市場競争中占據優勢地位。

是以,國有企業在重大的改革和戰略調整時,需要重新審視企業核心競争力,或者重構企業核心競争力。

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衡量标準和根本途徑

企業核心競争力是指能夠為企業帶來比較競争優勢的資源,以及資源的配置與整合方式。核心競争力由核心資源和核心能力構成。核心競争力具備價值性、稀缺性、難以模仿和不可替代性等四個基本特征。

識别和分析企業核心競争力的三個步驟:

(1) 資源和能力分析。建立企業核心競争力分析名額體系,測度企業内外部資源和技術能力及支撐能力名額的表現。

(2) 競争力分析。比較該企業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表現,找出相對于其他企業的優勢資源和能力,從中界定出該企業的競争力組合。

(3) 核心競争力分析。對競争力組合因素,逐一檢驗是否符合核心競争力的特征。

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衡量标準和根本途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