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射雷達行業“冰火兩重天”:國外公司“抱團過冬”,國内企業“卷”向新賽道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孫磊 每經編輯:裴健如

國外或破産或合并,國内則加速“内卷”,國内外的雷射雷達行業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日前,雷射雷達上市公司Quanergy Systems公告顯示,紐約證券交易所監管人員已決定啟動對該公司的退市程式,因其連續30日交易市值不滿足交易所規定的1500萬美元的下限。

無獨有偶,下半年以來,數個曾經風靡資本市場的國外雷射雷達企業均被曝出經營困難。10月,被譽為雷射雷達鼻祖的Ibeo公司宣告破産,11月後Velodyne、Luminar、Ouster等頭部公司紛紛傳出裁員與虧損擴大的消息。

與國外市場“寒冬”不同,國内市場的賽道則愈加火熱。一個星期内,禾賽、速騰聚創、亮道智能相繼公布了自己固态補盲雷射雷達産品的新進展。

雷射雷達行業“冰火兩重天”:國外公司“抱團過冬”,國内企業“卷”向新賽道

圖檔來源:企業供圖

有分析認為,在新能源、智慧汽車領域,中國擁有全球最好的産業落地場景、最大的市場容量和絕佳的創新、創業基礎設施環境,而雷射雷達産業很可能會複制中國廠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發展,後來居上最終成為全球的産業主導者。

車載雷射雷達刮起“補盲”風

雷射雷達的技術演進路線可以分為機械式到半固态再到純固态三個階段。其中,純固态雷射雷達被認為是未來的主流技術方向。而從上述三個企業釋出的産品來看,除了在産品參數上有所差別,企業在純固态雷射雷達方面的布局,都指向一種産品形态:采用Flash技術的純固态近距補盲雷射雷達。

目前,“上車”的雷射雷達普遍為長距離雷達,位于車頂或者前保險杠,用于探測車輛前方障礙物,最遠有效探測距離視雷達型号不同可以做到150m~250m,水準視場角一般為120°、垂直25°,但車輛兩側資訊的探測是缺失的。

雷射雷達行業“冰火兩重天”:國外公司“抱團過冬”,國内企業“卷”向新賽道

圖檔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相比之下,定位補盲的廣角短距雷射雷達,其探測距離雖然比主雷射雷達要近,但能提供更廣的垂直視場角度,對于補盲這件事來說,有着更強的針對性,其可以用于補充長距離雷射雷達無法顧及的盲區。

有觀點認為,目前L2+及L3級以上自動駕駛的逐漸普及,也成為Flash純固态近距補盲雷射雷達量産的推動因素。據了解,目前已經有數家車企将高階輔助駕駛開進城市開放道路,但其在安全性、平順性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高速或城區行駛時,因車輛加塞而導緻的緊急避讓場景時常發生。而在側向的補盲雷射雷達,可讓車輛前向感覺水準視場角擴大至180°及以上,有效減少事故發生,擴大未來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的應用範圍,而這也被亮道智能CEO劇學銘認為是公司布局補盲雷射雷達的原因之一。

此外,上述企業也将補盲雷射雷達的SOP(small-outline package,開始量産)時間鎖定在了2023年。據悉,禾賽的近距補盲雷射雷達FT120預計于2023年下半年開啟量産傳遞;速騰聚創的固态補盲雷射雷達E1的SOP時間也在2023年下半年。

“亮道補盲雷射雷達LDSatellite的SPAD晶片已經通過AEC-Q100認證,SOP時間則是在2023年三季度。”亮道智能方面表示,其正在建設全自動化的生産線,該生産線設計産能50萬台/年,預計明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

國内外市場“大相徑庭”

在密集釋出産品的同時,國内的雷射雷達行業也愈發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近日,亮道智能完成超億元人民币B1輪融資,本輪融資将用于加大車規級雷射雷達産品研發投入;速騰聚創此前也尋求在新一輪融資中籌集約1.5億美元,以支援其産品擴張。

對比之下,國外雷射雷達賽道在近段時間接連傳出的幾個大新聞,關鍵詞要麼是破産,要麼就是合并重組。據外媒報道,美國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和Ouster正在尋求合并,以通過雙方業務上的深度協同,尋找一條更快的盈利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Velodyne一直被認為是雷射雷達領域絕對的龍頭。Velodyne在2020年上市後,股價曾于當年底達到最高峰22.82美元/股。但2021年下半年開始,該公司股價開始持續滑坡。目前,Velodyne的股價已經跌至不足1美元,今年内累計跌幅約79.1%。

“海外雷達企業起步偏早,但因關鍵技術問題沒解決導緻遲遲無法量産,财務報表不好看,是以出現各種問題。”中博聯智庫特聘專家張翔稱,“Velodyne早期賣得很貴,但當車企給他們訂單的時候卻遲遲不能傳遞,現在他們已經從中國市場退出來了。現在雷射雷達關鍵技術都是中國企業在攻克。”

雷射雷達行業“冰火兩重天”:國外公司“抱團過冬”,國内企業“卷”向新賽道

圖檔來源:攝圖網-400611433

“國外車企的系統性開發模式,一個新技術或者新車型的開發周期相對更長。這也意味着,如果雷射雷達公司沒有在一個開發周期内拿到訂單,就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出現空窗期。”劇學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劇學銘認為,國内的主機廠普遍對雷射雷達的接受度更高,是以,國内玩家在在本土也有着下遊需求的優勢。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9月國内市場上前裝搭載雷射雷達的數量已達5.7萬顆,預計全年達12萬顆,相比去年增長10倍以上。

中信證券釋出的研報顯示,2022年是雷射雷達規模上車元年,2022年目前已有26個新定點,超過2018年~2021年總和,行業投資視窗期已到,未來雷射雷達将繼續成長為全球汽車行業的基本組成部分。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