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泉:為何美國戰略界仍然笃信“大力出奇迹”?

作者: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泉】

美聯儲本月2号又加息了。這不僅是今年以來第六次加息,而且是6月以來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

雖然美聯儲在公報中表達了将堅決緻力于把通脹降到2%這一政策目标,即使我們相信這确實是美聯儲的真實目的,但考慮到美國9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的年化率達到8.2%,以及貨币政策本身要發揮作用的滞後性,美國的通脹具體經過多長時間才能降下來就成了一個關鍵問題。背後原因全在于這個過程和2024年的美國大選周期相疊加,美聯儲現在的政策選擇将極大影響從現在起到2024年美國的狀況,其背後的潛在政治影響遠遠超過經濟本身。

就美國國内經濟層面來看,今年的一系列加息似乎開始發揮一定的作用。疫情以來美國飙升的房價開始出現放緩迹象,房價指數的增幅從7月份的15.6%降至8月份的13%。[1]但其中的隐憂當然是如果連續加息導緻美國經濟“硬着陸”,進入深度衰退,同時通脹也沒有緩解,那麼美國就會又一次進入上世紀70年代那樣的“滞漲”狀态,那樣就會直接塑造2024年之後二、三十年的長期走勢,簡而言之,就是美國是否會再次選擇開啟一個“裡根周期”。

下面這張圖是聖路易斯美聯儲繪制的美國私人住宅建設許可數量在過去60年的變化情況。從中可以比較直覺地了解美國宏觀政治經濟變化情況。

李泉:為何美國戰略界仍然笃信“大力出奇迹”?

1980年裡根上台之前以及之後的8年中,美國經濟整體上都沒有脫離舊式的周期性震蕩。1990年到2005年則基本上燙平了所謂經濟周期,即使其中有小幅衰退,但沒有影響其長期上行走勢。這期間美國人不僅房子越住越大,車子也越換越大。媒體上一度吹噓要歸功于1987至2006年擔任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

但美聯儲從1913年以來就不缺絕頂的聰明人,美國1945年之後在西方陣營中也一直占據絕對優勢,可是依然在1990年之前沒能解決大幅周期震蕩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蘇聯解體的冷戰紅利和中國改革開放所提供的基礎生活資料是幫助美國燙平周期的兩個關鍵外部因素。

私人住宅建設許可經常被當作預測美國經濟衰退的一個先行名額,上圖中從2005年到2009年的許可量極速下探過程完美地預示和貼合了2008年的大衰退。彼時俄羅斯和中國并無挑戰美國的意願,反而希望更多地融入美國主導的經濟循環。美國在外部環境沒有惡化的情況下跌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隻能說是2003年伊拉克戰争以後一系列内部決策失誤等因素帶來的結果。

李泉:為何美國戰略界仍然笃信“大力出奇迹”?

2010年8月2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從伊拉克傳回的美軍士兵走下飛機。新華社記者 張軍 攝

2010年之後美國雖然走出了技術性衰退,反映在住宅許可量上就是重新出現了強勢反彈,但背後一個不可忽視的政策因素就是美聯儲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由此形成的路徑依賴造成在疫情的沖擊之下也隻能依靠規模更龐大的财政赤字貨币化政策來應對。貨币金融政策工具創新背後反映出的實際上是美聯儲決策空間的萎縮。現在美聯儲在通脹的壓力下不得不以傳統的連續加息方式來應對,預示美國有重新開機“裡根路線”的趨勢。

美國在1970年代“滞漲”環境的沖擊下,其政治周期中由羅斯福開啟的“新政體制”步入窮途末路,卡特作為該體制的最後一任總統,雖勤勉努力但也無力回天,連任失敗,隻能讓位給裡根。格林斯潘的前任就是1979至1987年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沃爾克。他雖然由卡特任命,但其任期主要和裡根重疊,最後也是因為和裡根政策相沖突而被迫辭職。

沃爾克為了應對在1980年高達15%的通脹,将聯邦基準利率短期内提高到了最高20%。這很快就導緻了1980至1982年的嚴重經濟衰退,雖然通脹在1983年降到了3%, 但失業率也一度超過了10%。[2]這種情況直接把裡根的支援率打到了50%以下,變得隻有42%,導緻共和黨在1982年的中期選舉中丢失了28個席位,回吐了大部分在1980年從民主黨手中所斬獲的席位。[3]

從理論上講,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互相配合是抑制通脹的最佳選擇。但是當時裡根基于其政治理念,執政基礎和政治前途,采取的是和沃爾克相反的财政政策,選擇在1981年通過了二戰後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減稅計劃,将最高邊際稅率從70%降到了28%,并且通過加大軍事研發等手段不斷增加聯邦政府支出。

李泉:為何美國戰略界仍然笃信“大力出奇迹”?

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1927—2019)

不過減稅導緻聯邦收入急劇減少,逼迫裡根不得不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在1982, 1983, 1984和1987年開始重新增稅。最後的結果就是美國的通脹雖然被控制住了,但就像上圖中住宅建設許可證在整個八十年代起起伏伏不斷波動所反映的一樣,美國經濟表現并不理想。美國在老布什任内即使打赢了海灣戰争,也還是迎來了又一波衰退。更為嚴重的是,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在裡根離任時變成了其上任時的三倍,公共債務總額也從1000億美元飙升到了2.9萬億美元,增加幅度超過了裡根之前自美國建國以來的債務總額。[4]

為了走出困境,美國在裡根任内選擇了解除市場管制和金融自由化這一所謂新自由主義路徑,其中的一個标志性事件就是用更加堅信自由市場的格林斯潘替代了沃爾克。而整個金融自由化過程在克林頓任内的1999年達到第一個高點。克林頓簽署了重新允許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法案,徹底推翻了羅斯福在1930年代大蕭條之後給金融業劃出的紅線。

小布什上台之後,其新保守主義團隊醉心于打造新世界秩序,對國内的金融自由化繼續放任,最終導緻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奧巴馬囿于已經形成的路徑依賴,面對“大而不能倒”的私營金融機構,隻能放任接替格林斯潘的伯南克用量化寬松的方式不斷印錢撒錢。特朗普借用裡根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号上台,其經濟政策依然不過是套用裡根的減稅和自由化兩闆斧。現在到了拜登手中,由于通脹開始重新擡頭,上一輪“裡根周期”基本走到了盡頭,何去何從,美國又面臨選擇。

鮑威爾這次把聯邦基準利率提高到3.83%,如果能夠在通脹達到兩位數之前就讓其降下來,并且不造成嚴重衰退和金融動蕩,那對于美國是最好的結果,至少在貨币政策上可以避免沃爾克那樣的極端措施。但如果形成“滞漲”,是否選擇重走“裡根周期”就成了必須考慮的問題。

李泉:為何美國戰略界仍然笃信“大力出奇迹”?

顧客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家超市選購食品。新華社發(沈霆攝)

不過現在和當年相比,美國面臨幾個更不利的内部環境因素。

首先,美國的公共債務總額已經不是裡根當年的2.9萬億美元,而是達到了31萬億美元。當時的債務隻占美國1988年5.2萬億美元國内生産總值的56%,而現在則已經是23萬億國内生産總值的135%。減稅和增加開支的空間和裡根時代相比已經大為縮減,美元的信用也大不如前。

其次,經曆了金融自由化之後,美國普通人特别是退休人群的生活已經和金融市場密不可分。随着更多“嬰兒潮”世代的美國人退休,他們養老金的很大一部分将來自于投資于股市和債市的退休基金的反哺。如果加息抑制通脹搞垮了金融市場,很多老人的生計會出現問題,這反過來又會加重财政和社會負擔。

第三,上一輪的金融自由化對美國國内經濟實體的金融化改造已經大體完成,各種抵押品證券化和再保險交易已經把金融遊戲中的換手次數玩到了指數層,在沒有新的革命性産業創新出現之前,金融再自由化的空間也比不上裡根那個時代。

另外如前所述,美國國内的政策調整離不開外部必要甚至是充分條件的支撐。當年在西方陣營内部是以1985年“廣場協定”為代表的一系列協調,在西方陣營之外則是打垮了蘇聯并把中國等第三世界國家拉入基本生活物資生産的大循環。

在今天面臨更多不利條件的情況下,美國更需要一個比當年更有利的國際環境。從中式思維出發,美國最好的路徑大概是選擇和各國和衷共濟。但是美國的戰略思維更多地強調火力制勝,笃信大力出奇迹。從這個角度而言,國内環境因素越不利,反而可能越推動2024年之後的美國決策層選擇“裡根路線”,指望在一個新的“裡根周期”中壓低通脹并繼續保持美國的主導地位。

目前正值中期選舉,此前各種預測就基本認為共和黨在衆議院拿到多數席位機率很大,但是參議院則還不确定。和具體席位數量相比,更關鍵的一個看點實際是多少特朗普支援的候選人能夠最後進入兩院。

李泉:為何美國戰略界仍然笃信“大力出奇迹”?

如果特朗普支援的人表現良好,那麼就會進一步推動共和黨“特朗普化”,特朗普也會更有信心宣布參加2024年大選。如果特朗普支援的人表現不好,那就需要觀察針對選舉争議的處理是否果斷有效。在鮑威爾宣布加息的當天,拜登也發表了一個講話,呼籲民主黨的支援者都去參加投票,并特别提醒選後的計票時間可能會因為争議而延長。如果是那樣的話,參議院最後花落誰家就要等上一段時間才能揭曉。不過從目前揭曉的情況看,特朗普支援的人成績并不如其所願。

但不論結果如何,這次的中期選舉都隻是2024年的一個預演。根據美國今後的通脹走勢,我們将會更清晰地看到是否會有一個“新裡根路線”出現。

“舊裡根路線”對内以親市場、親資本的“涓滴經濟學”為特征,對外以強硬遏制蘇聯為特征。美聯儲現在的加息行動已經開始引發其他國家的貨币貶值,有導緻更多美元債務危機出現的苗頭,和當年沃爾克加息之後的國際影響類似。

李泉:為何美國戰略界仍然笃信“大力出奇迹”?

諷刺“涓滴經濟學”的漫畫

但曆史當然不會簡單地重複。今天美國的國内、國際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包括拜登在内都一度抨擊過“涓滴經濟學”,美國的盟友和非盟友是否還能夠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樣配合美國調整也并不确定。最後美國是會刻舟求劍還是改弦易轍,都必将是一個各方激烈博弈的結果。

參考資料:

[1]https://www.cnbc.com/2022/10/25/home-prices-cooled-at-a-record-pace-in-august-sp-case-shiller-says.html

[2]https://www.nytimes.com/1987/06/03/business/volcker-out-after-8-years-as-federal-reserve-chief-reagan-chooses-greenspan.html

[3]https://news.gallup.com/poll/242093/midterm-seat-loss-averages-unpopular-presidents.aspx

[4]https://www.pbs.org/wgbh/commandingheights/shared/minitext/ess_reaganomics.html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