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準化、數字化、個性化,手術機器人大秀“肌肉”|進博會大尖貨

作者:界面新聞

記者 | 陳楊

編輯 | 謝欣

正在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上,GE醫療的雙通道、全環數字化SPECT/CT–StarGuide、瓦裡安的抗癌利器“一心多靶”HyperArc“超弧刀”、雅培的最小“補心”器械Amplatzer Piccolo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等黑科技紛紛亮相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

縱觀各類創新成果,精準化、數字化、個性化既是這些醫療器械的臨床優勢,這也成為業内巨頭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手術機器人則是這一醫療創新趨勢的代表性産品之一。與傳統開放式手術相比,前者具有操作靈活精準、高倍高清視野、手術時間較短、出血量較少等優勢,可幫助患者術後快速康複、減少手術并發症,還能降低醫生感染風險和疲勞程度,提高手術安全性。本屆進博會上,多家公司攜手術機器人展品亮相,大秀“肌肉”。

進入複星健康展區,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展台前的觀展者絡繹不絕。作為最早進入國内和裝機量最大的手術機器人,達芬奇不僅是手術機器人的代名詞,也是進博會的老朋友。2018年,達芬奇第四代腔鏡手術機器人亮相首屆進博會,随後加速落地,目前在中國的裝機量已超過300台。

直覺複星臨床應用總監徐彬向界面新聞介紹,本屆進博會上,公司展示了達芬奇Xi手術系統、以及Ion機械臂輔助的導航支氣管鏡系統這兩款全球領先的重磅産品。此外,公司還帶來了“達芬奇直線型切割吻合器”(SureForm)和“達芬奇雙極血管閉合系統”(Vessel Sealer Extend )。

精準化、數字化、個性化,手術機器人大秀“肌肉”|進博會大尖貨

此前,機器人手術中若需要用到切割吻合器或閉合血管,往往需要助手醫生通過患者腹腔上的助手孔來操作,這意味着極依賴醫生的操作經驗。而SureForm和Vessel Sealer Extend兩款器械均可以直接裝載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機械臂上,由主刀醫生控制機械臂操控。此外,SureForm具有多節腕關節,比一般腔鏡吻合器的轉動角度更大,而Vessel Sealer Extend能夠安全地閉合直徑7毫米及以下的血管,使得手術操作更加精準、安全。

在複星健康展台的斜對面,以藍白為主色調的美敦力展區則帶來了“手術機器人總動員”,Hugo RAS system 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Mazor X 脊柱外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和StealthAutoguide 神經外科手術定位系統。

其中,Hugo RAS system機器人首次在國内展出。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一個底座上配有四個機械臂不同,前者的四個機械臂分置于四個較小的獨立底座上。展品處從業人員告訴界面新聞,這種子產品化的設計将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化整為零,讓醫生的操作更加靈活,醫院設施也無需再為适應機器人削足适履。

精準化、數字化、個性化,手術機器人大秀“肌肉”|進博會大尖貨

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廠商,美敦力豐富的外科産品可直接适配于 Hugo RAS system 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而對于内窺鏡等不涉及的醫療器械,美敦力選擇與德國内鏡巨頭Karl Storz(卡爾史托斯)合作。“我們的機器人會做成開放相容的平台,可以搭配市場上多種現有的主流手術器械。” 從業人員介紹。

此外,美敦力的手術機器人還将搭載Touch Surgery 人工智能子產品,提供手術視訊儲存、管理及分析一體化解決方案,重塑外科醫生學習模式,有效降低并發症、縮短住院時間和減少疤痕,使患者可以更快地回歸正常生活。

同樣在數字化、智能化上着力的還有全球骨科機器人裝機量第一的Mako智慧機器人。本次是這款來自史賽克的創新産品第二次亮相進博會,也是其首次在國内展示單髁關節置換應用系統(PKA)。去年亮相進博會後,Mako機器人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全國手術量從2021年8月的3000台提升至2022年9月底成功突破6000台。在解鎖PKA這一新術式後,Mako實作了“一鍵解決”全髋關節置換、全膝關節置換、單髁關節置換三大痛點。

精準化、數字化、個性化,手術機器人大秀“肌肉”|進博會大尖貨

而在手術機器人裝置和假體耗材上,史賽克則選擇了封閉性系統的設計路線。史賽克中國區戰略市場與業務拓展副總裁周逸晶表示,Mako智慧機器人在全球骨科機器人裝機數量第一,是因為公司對于置換關節假體的深厚研究與了解,其包含從研發到設計20多年臨床的證據。同步研發骨科機器人和置換關節假體,才能把手術做到更加智能化。

據悉,史賽克應用3D列印技術制造的Tritanium生物型膝關節假體,能夠根據患者需求個性化地定制植入物形狀,進而實作精準治療。

而與前述帶有機械臂的“大家夥”不同,骨科巨頭施樂輝本次帶來的第二代手持磨鑽式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CORI則顯得小巧很多。這一機器人系統專為擁擠的手術室設計,占地面積僅為70cm X 60 cm。同時,CORI配有335Hz ATRACSYS超高頻紅外追蹤攝像頭,重新整理速率是上一代60Hz光學追蹤系統的近5倍。它無需術前CT影像,可在術中即刻注冊骨面,建構關節骨骼和軟骨的3D模型,減少了術前CT成像的時間、成本和輻射暴露,兼顧經濟性和工作效率。

精準化、數字化、個性化,手術機器人大秀“肌肉”|進博會大尖貨

近年來,手術機器人領域入局者衆的背後是一片廣闊藍海。資料顯示,全球約60%的手術為開放手術,35%為傳統腹腔鏡手術,隻有4%的手術通過機器人輔助進行。而從最為成熟的腹腔鏡機器人來看,2020年,美國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市場滲透率約為10%,這一資料在中國僅為0.51%。

而在進博會平台的“溢出效應”下,多家公司不斷深化在中國市場的布局。11月7日上午,史賽克分别與平台夥伴及中國銀行簽署了Mako智慧機器人戰略合作協定,進一步加速Mako等史賽克旗下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在中國落地。今年8月,總投資超過7億元的直覺複星醫療機器人制造·研發中心在上海浦東開工建設,未來将進一步加速本土化程序,以本土“智造”更好地應對中國機器人市場的需求與挑戰,推動精準醫療的可及與更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