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頒獎。這一獎項的獲得者——美國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專家邁克爾·I·喬丹專程來到上海,和幾位頂級科學家同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交叉學科“混血兒”】
“我的教育背景可能在學界稍顯‘異類’”。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邁克爾·I·喬丹,現在從事的領域是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但在這之前,他的研究領域十分多樣化。“我的學士學位是心理學,碩士學位是數學,而博士研究的領域是認知科學,而我的首份教職是與神經科學相關的。在步入我目前從事的智能科學和統計研究領域的過程中,我還參與過分子生物學、統計實體學、經濟學、控制理論、語言學和運籌學等項目。”
“這些廣泛涉獵各專業領域的經曆都發生在我30歲之後。”邁克爾·I·喬丹說,對于年輕人而言,在找到确定想要深耕的方向前,請勇于探索不同領域。得益于大學體制特有的學術自由,邁克爾·I·喬丹最終選擇并紮根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在這一過程中,我逐漸明白,機器學習(又稱“AI”)不是一門新興科學,而是一門新興的工程學科。”
“這個學科的發展源于智能科學、統計學和經濟學原理。”邁克爾·I·喬丹表示,其目的是建立一個基于資料的新型真實世界系統,依托全球規模的網絡和資料流,制造出支撐其系統的商業、醫療、交通和娛樂設施。“它是一個以人類的偏好、價值觀和決策為關鍵因素的系統工程。”
【AI發展并不是為了超越人類】
未來,AI将在哪些領域有更多的應用?AI會取代人類嗎?
邁克爾·I·喬丹認為,未來二十年,AI的進化和發展可能會進一步聚焦在與人的結合。人與AI的融合,将在醫藥領域,通過資料的智能分析,來輔助醫生進行診斷決策和治療,而且這一嘗試已經癌症治療方面有所進展。
在商業領域,AI能夠幫助消費者更容易地找到商品和服務,也能使商家更容易找到更精準的需求和消費者。AI能夠産生長尾效應,更平等地滿足每一個人的個性需求。
在交通領域,AI能夠幫助提升管理效率。比如,上海的智能港口建設,能夠通過港口資料的分析,結合天氣等外部資料進行模型調整,更高效對供應鍊進行預測。
“AI并不是魔力,但它可以幫助人們實作更好的結果。”邁克爾·I·喬丹認為,AI的發展并不是為了超越人的智慧和能力,而是讓我們的生活更連接配接、更安全、更平等、更美好。
【期待與中國有更多合作】
“AI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在邁克爾·I·喬丹眼中,不同國家各有所長,不可能一個國家解決所有問題,是以共同合作比孤軍奮戰幹得更好。
“學科的互動,也變得更加及時。”邁克爾·I·喬丹說,“可能我在網絡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過了24小時就有人提問或是探讨,我很高興能有這種互動。”實際上,由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使科學變得越來越複雜,僅靠一個實驗室來做研究遠遠不夠,是以,需要更多的資源、更多的群體來進行合作;同時,通過分工,能讓很多事情變得更高效。
“我和中國有很多聯系。”邁克爾·I·喬丹說,比如,最近和清華大學教授、同行們合作了一篇論文發到了《自然》雜志上;和北大也有聯系,和統計學學者、數學學者有緊密聯系。對AI來說,經濟學也可納入其中,對未來進行預測。事實上,除了學科交叉,在科研人力資源上,也有很多的合作。邁克爾·I·喬丹坦言,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自己所帶的研究人員中有20%來自中國,這比5年前的人數增加不少。
“我期待,未來能與中國的科學家們能有更多的合作,将數學應用拓展至全新領域,并努力使計算機科學用于持續改善人類福利。”
欄目主編:黃海華 題圖來源:頂科論壇資料照片
文中圖檔:頂科論壇資料照片
來源:作者: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