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00多員工純線上辦公,撐起一個SaaS巨頭,火遍全球

作者:金融界

Shuo很喜歡打泰拳,站在台上,隻有自己和對手,要麼赢要麼輸。她覺得創業跟打泰拳很像,瞄準目标,揮過去。

Shuo是創業公司Deel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擁有MIT(麻省理工學院)機器人學士學位。她的生活充滿“緊迫感”,每個月要去幾個城市轉轉,看大企業的最新模式;産品研發要快;團隊還要再擴充。

2019年,她和MIT同學Alex創辦了Deel,主要解決企業在全球化招聘時面臨的兩大挑戰:合規和薪酬支付。

Deel沒有線下辦公室,也沒有總部。目前1400多位員工,來自89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員工都是遠端辦公,連融資也都是線上談。

全球化時代,跨國遠端招聘與辦公成為趨勢,全球各地人才也得以釋放和自由流動,“去上司一場革命性的工作和社會變革。”Shuo對創業邦說。

2020年,Deel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實作同比20倍增長,2022年上半年,年度經常性收入達到1.5億美金,重新整理SaaS公司最快增長紀錄。

成立第一年,Deel拿到了450萬美金的天使輪投資,後來平均每六個月就有一筆融資完成,2020年完成A輪和B輪,2021年融了C輪和D輪。從A輪到D輪,Deel隻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Deel在15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有超120種貨币(包括加密貨币)的支付方式,有10000多名商業客戶,包括多寶箱、Shopify和Cloudflare等。

公司增長越快,創始人越忙,接受創業邦采訪時,Shuo人在巴黎,有新業務要談,“一定要再超出預期。”

解鎖全球人才庫

研究所學生畢業後,Shuo和同學們面臨各種選擇。有人繼續讀博,有人在美國找到了工作,有人想回國,也有人在咖啡館興奮地聊項目,幻想着“拿VC一筆錢去改變世界”。

猶豫一段時間後,Shuo決定放棄讀博,先回國看看機會。她參與創辦了一家公司,擔任CTO,主要負責産品端。當時她注意到,國内的微信和支付寶支付都已經非常便利了。

大洋的另一端,美國的企業服務在快速發展。Slack、zoom等雲端通訊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美國人的溝通和工作方式,他們可以不去公司,一樣可以很高效地完成工作。

支付和遠端辦公,Shuo還沒有想好這兩個技術能發生怎樣的聯系。但她意識到,這會是一個用新技術更好解決老問題的機會。

與此同時,Shuo的MIT同學Alex創辦了一家視訊公司。他遇到一個有點特别的問題,公司裡有跨國辦公的員工,發工資的時候,他會卡在稅收結構和地方勞動法上,各國有不同的政策,很難調和。

創造一款産品的來由,常常是自己和身邊人的實際需求,無法被大公司滿足。Shuo和Alex的想法結合到一起,産生了1+1大于2的效果。

決定創業後,兩個人想要申請加入Y Combinator孵化營,當時已經是YC Winter 19批次最後一天的申請期限,兩個人用最後十幾個小時匆匆寫了一份申請書,做了一個Video。

第一步很重要,如果失敗就意味着要重新開始。這一點上,Shuo和Alex是幸運的,YC雖然覺得他們的想法不靠譜,但很看好兩位創始人,覺得可以試下,“也沒想到最後能加入,還是挺興奮的。”Shuo說。那一天是2019年1月2日。

沒有産品、沒有市場調研、沒有團隊,進入YC 後,也隻能用土辦法,慢慢摸索。第一個産品雛形出來後,團隊才有了第三個人,但這款産品使用起來很複雜,是以推廣效果并不好。

Shuo和Alex針對産品,采訪了YC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大約有200家公司,450名創始人,相當于一個小的商業縮影。Shuo想知道,使用者的真實需求是什麼。

YC示範日結束前五天,Shuo和團隊把産品全部改了一遍,方向也踩對了。到這時,Deel才算成立。從進入YC到有了産品雛形、成立公司,Deel花了近三個月。Deel産品的示範日是2019年3月19日。

一個招聘合規産品,一個薪酬産品,成為Deel的左右手。

招聘合規服務包含Employees和Contractors兩種解決方案,前者Deel将替雇主承擔所有招聘合規相關的法律風險。後者Deel僅為雇主提供合規和薪酬支付服務,不替雇主承擔日後可能發生的法律風險。

但無論針對哪類員工,雇主都可以通過Deel在幾分鐘内建立、發送和簽署符合當地法律的雇傭合同,并了解當地所有勞務、稅務、法務、合規檔案。

薪酬服務方面,客戶通過Deel可以統一檢視所有員工的工資情況,并用員工所在地的貨币為他們支付工資,發放工資單,并且確定扣除的稅款、養老金和其他需要支付給當地政府的費用是正确的。

Deel在進入YC的時候,就拿到了15萬美金的啟動資金。投資人的錢很重要,前期的研發、投入和推廣都要花錢,一分錢得當成幾分錢來花。産品雛形成功後,Deel拿到了450萬美金天使輪融資。

團隊也從3個人,到5個人,到幾十人。Shuo跟Alex的分工也更明确,一個負責銷售和産品落地,一個負責融資,公司開始一點點成長。

一次快速增長

2020年,Deel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第一次實作了快速增長,與2019年相比,增幅達20倍。這個名額是用來考核訂閱業務使用情況的關鍵名額。這意味着,成立剛一年,Deel就擁有了上千家的粘性使用者。

這是個很微妙的市場機遇。剛成立半年多,Deel就趕上了疫情,混合辦公、遠端辦公成為趨勢,大公司裁員高峰來襲,一大波人才開始看其他國家的工作機會。人才全球化第一次被全行業重點關注。

企業敏感度是最高的,3月份,就有很多企業購買了Deel的産品。“當時就覺得我們的機會來了,一定要抓住它。”Shuo說。

Deel内部的變化是,擴充團隊,尤其是銷售、客服、營運、技術人才。保持産品更新,要能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

當年的第一筆融資在5月份拿到,1400萬美金A輪,投資人聊的很幹脆,遠端辦公一定會成為趨勢,HR市場需求會持續增長,關注到這個行業的投資人一直在找好項目。4個月後,Deel拿到了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2020年開始,Deel一直在快速增長。2021年Deel的ARR實作12.5倍增長,并在2022 年4月達到1.5億美元的規模。團隊從最早的3個人,擴充到現在的1400多名員工。2021年Deel又拿到1.56億美元和4.25億美元兩筆融資。

談投資的時候,沒有華麗的PPT,既往業績就是實力,“沒有時間搞這些,投資人看的明白就直接投了。”Shuo說。

Deel的成功有賴于環境的變化。民意調查機構資料顯示,過去兩年半,全球有45%的工作轉為了遠端辦公模式。不止全球,中國今天也有很多企業已經設立了混合辦公模式。

跨國經營越來越成為趨勢,雇主若想跨境招聘人才,需要在員工所在的國家或地區開辦一家子公司,但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并且薪酬、稅收、福利等各類流程都需要在當地進行,還要去了解和學習當地複雜的法律。

Shuo舉例,比如某家企業原本在東南亞市場布局,現在想要快速拓展到拉丁美洲,但在巴西還沒有成立公司,可以先通過Deel巴西公司雇傭員工。

Deel就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聯創Alex是法國人,但在巴黎長大,16歲去了以色列,之後在MIT讀了碩士。Deel的工程和産品設計團隊在歐洲;銷售團隊是全球化的,美國、歐洲、亞洲、拉丁美洲都有。Shuo和Alex親自面試了公司前400号員工,團隊的文化和價值觀很重要。

“這也是Deel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Shuo說,他們能快速把市場跑通,深入當地,是以能最快速地比對客戶的需求。Shuo反複跟銷售團隊強調 “要體驗感”、“要深度了解”、“市場敏銳度要高”。

他們相信,先幫助使用者實作價值,回報就“會像影子一樣跟着你”,業務也會來的很快。

除了招聘合規服務和基本的支付方式,Deel還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服務産品,比如薪酬預支。“要把自己的邊界擴的更寬一些。”

全球有10000多家企業在使用Deel的服務,包括數字交易平台巨頭Coinbase、全球著名的電商類SaaS平台Shopify、雲存儲服務Dropbox等大型企業,也有航空公司這類傳統企業,以及很多海外的獨角獸或者科技型創業公司。

北美業務占比在50%,其他國家占了另外的50%,亞洲是Deel今年增長最快的一個市場,尤其是中國企業。

“很享受現在的狀态”

Shuo是個很樂觀的人。

談到壓力和挑戰,她都會說“我覺得還好啊”。她評價自己是一個特别喜歡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人。空閑之餘,她會去打拳擊,她很喜歡健身,這樣可以讓她保持情緒穩定,她覺得對于創業者來說,健康的心理和身體很重要。

生活環境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

Shuo的母親是一個企業家,當年自己一個人從中國搬到美國,在一個賣國内機車的公司找了一份工作,這是個強銷售導向的業務,要有很強的商業嗅覺。做熟做大後,Shuo的母親就把這家公司買下來了,經營成了一家很大的進口機車企業。

16歲到美國後,Shuo也幫母親賣機車,開始學着做零售,一個月能賣上幾台,有幾千美金的收入,存下來就是大學的生活費了。這是Shuo第一份銷售工作,也幫她打開了商業思路,變成一個很open mind的人。

創業這件事,也是Shuo自己選擇的。當時身邊很多同學都在創業,他們做網際網路、做手機APP、做社交産品。2015年,國内也迎來創業大潮,時機剛剛好。一群有創業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創造了很多的機會。

成為公司聯創後,她對自己的要求是,隻把心思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公司的發展和團隊的架構,她現在每天思考的問題是,下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會在哪兒。

對于員工的管理,Shuo和Alex也很開放,隻對KPI和OKR有要求。“與其跟員工說你應該怎樣做,不如給他們一個階段性目标,讓員工自己去規劃。”Shuo說。

Deel有自己的溝通機制,每個星期會有半個小時,讓員工去和不同區域、不同部門的同僚交流、了解對方。每兩周還會有一次全員會,請不同國家的人介紹當地的文化和習俗。這是他們創業的原則:解鎖全球人才庫的平台,不能出自一個沉悶無趣的企業。

成為行業領跑者,Shuo和Alex在心态上沒有太大變化,但側重點會有變化,現在他們會經常交流,比如新産品應該怎麼做、使用者回報是什麼、資料增長如何,公司還會遇到什麼問題。

整個行業處在上升期時,初創團隊想分的一杯羹,就得單點突破,将業務做深做透。短期目标是人才,Deel現在在國内、新加坡招人。

未來兩年,圍繞跨境HR服務,Deel還會推出兩款新産品。這裡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包括員工的管理、代繳社保、勞務派遣等。

Shuo很享受現在的狀态,她相信Deel有很好的商業模式,相信産品能提供應有的價值,也得到很多客戶的認可,“這就是Deel和我們想要的”。

本文源自創業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