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虛拟人成為潮流新寵,“内卷”滲透各行各業,或将取代明星?

​作者 | 武穆​

​審校 | Noe​

​導讀​​

​繼冬奧會之後,今年兩會的媒體報道,虛拟數字人主播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多家媒體推出了自己的虛拟數字人主播,比如央視網的小C,SMG融媒體中心的申䒕雅,央視訊的AI王冠等。

虛拟人成為潮流新寵,“内卷”滲透各行各業,或将取代明星?

​從左到右依次為小C、申䒕雅和AI王冠,圖檔來源@網絡截圖​

這樣的報道方式“創意感”和“親和力”十足,吸引了不少年輕群體的觀看。​

虛拟人成為潮流新寵,“内卷”滲透各行各業,或将取代明星?

​圖檔來源@央視網​

​從洛天依、AYAYI等虛拟偶像到雅妮等虛拟主播,從演唱會到商業代言,從電商帶貨到醫療、教育服務,虛拟數字人正在滲透進我們的生活。​

​​被看好的虛拟數字人​​

​很難說這兩年虛拟數字人的大熱和元宇宙的興起有多大關聯,不過可以肯定地說,虛拟數字人成為“熱潮”并非偶然。​

​艾媒咨詢釋出的《2021中國網民追星情況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有超過八成網民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星的習慣,其中有63.6%的網民支援和關注過虛拟偶像相關動态;有49.5%的網民每月在虛拟偶像上的花費不少于500元,且37.6%的網民表示願意花更多的錢支援虛拟偶像。​

​也就是說,自二次元文化“破圈”以來,市場上一直存在對虛拟偶像的需求。​

​由于虛拟偶像幾乎沒有“塌房”問題和道德風險,且虛拟偶像有着很強的可塑性,相比于大牌真人明星,成本也更低,嗅覺靈敏的資本和網際網路企業早就盯上了虛拟偶像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并開始早早布局,比如愛奇藝在2020年就推出了國内首個虛拟數字人物選秀節目,阿裡巴巴也推出了新國風虛拟偶像蘇多多、虛拟角色張小Z等。​

​随着近幾年人工智能、3D模組化、動作捕捉、全息投影等技術的突破,以及顯示裝置、光學器件、傳感器、晶片等硬體裝置的發展,現階段的虛拟數字人早已跨過“5毛錢特效”階段,真實性和實時互動性較之過去有了很大提升,有的甚至可以初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這為此輪虛拟數字人的風靡奠定了技術基礎。​

虛拟人成為潮流新寵,“内卷”滲透各行各業,或将取代明星?

​圖檔來源@網絡視訊截圖​

​随着虛拟數字人的大受歡迎,外界普遍看好虛拟數字人産業的前景。​

​艾媒咨詢預測,2022年虛拟偶像的帶動市場規模和核心市場規模,将分别達到1866.1億元和120.8億元。​

​量子位《虛拟數字人深度産業報告》則預計,2030年我國虛拟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将達到2700億,其中以虛拟偶像為代表的身份型虛拟數字人市場核心規模可達到1750億。​

​另一行業市場研究平台頭豹研究院也有類似的判斷,其釋出的《2021年虛拟數字人行業概覽系列報告》預測,得益于虛拟IP、虛拟第二分身以及多模态AI助手應用的發展,十年後,中國虛拟數字人行業市場規模可達到2703億元。​

​這種樂觀預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入虛拟數字人行業。​

​啟信寶資料顯示,僅2021年國内新增虛拟數字人相關企業超6萬家,投資領域更是大手筆頻出。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全年,虛拟數字人相關投資共有16筆,融資金額從數百萬元人民币到數千萬美元不等,其中不乏紅杉資本、GGV紀源資本、峰瑞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2022年,虛拟數字人投資熱情依然高漲,開年還不到一個月,虛拟數字人領域近百起融資累計金額已經超過4億元。​

​目前,國内廠商在産業鍊基礎層、平台層和應用層發展較為均衡,虛拟數字人從開發到落地的體系逐漸趨于完整。​

​其中,基礎層相關廠商主要着力點在人工智能、動作捕捉、模組化渲染以及虛拟數字人的技術服務,科大訊飛、捷成股份、新華網、标貝科技、追一科技和小冰等專注人工智能,雲舶科技專研動作捕捉,環球墨非、億真科技、虛谷未來科技、半人貓、疊鏡數字、相芯科技以及 Tatame 等專注模組化渲染,中科深智、魔琺科技和萬像文化等負責虛拟數字人的技術服務。​

​平台層廠商主要負責虛拟數字人營運,包括虛拟數字人的外觀設計、包裝、宣傳、落地和培養等,相關企業有上海禾念、樂華娛樂、動圖宇宙、次世文化、創壹視訊、虛拟影業、魔塔時空和世悅星承等。​

​應用層廠商主要投入在遊戲、直播、動畫、影視、音樂以及社交平台等,着眼于将虛拟數字人用于娛樂和營銷,例如芒果超媒、奧飛娛樂和哔哩哔哩等将虛拟主播和虛拟偶像等應用于娛樂内容。​

​另外,中國移動、阿裡巴巴、騰訊、百度、網易等綜合型廠商也大力支援旗下相關公司或事業部向虛拟數字人賽道發力。​

​​虛拟數字人的商業前景到底怎麼樣​​

​盡管虛拟網紅頻頻出現在公衆視野,虛拟數字人行業也成為投資圈的熱門賽道,但不得不說,虛拟數字人的商業價值尚不清晰,依然處在探索階段。​

​這一點,很多業内人士心知肚明,比如阿裡巴巴研究員、數字人技術負責人李小龍就認為,虛拟數字人目前處于一個“價值驗證”階段,“外界都很看好虛拟數字人的前景,但這個行業依然處于大量投入的階段。”​

​就拿最吸引眼球的虛拟偶像和虛拟主播來說,盡管圍繞虛拟主播、虛拟偶像的商業行為格外火熱,但這些純面向C端的虛拟數字人,其實同營運和商業化真人之間存在相似邏輯:其商業模式還是傳統的粉絲經濟,隻有頭部IP能依靠演出、授權、周邊等來擷取收益,吸金效應顯著,而大部分腰部和尾部的項目由于缺少穩定的粉絲群體,在傳播屬性上相對較弱,是以無法迅速獲得龐大的流量積累,商業化的過程較為艱難,仍然處于砸錢階段。​

​據悉,現階段虛拟偶像的一支單曲從編曲到人物形象設計、舞台設計等就需花費近200萬元,再加上宣發推廣等流量傳播的費用,培養成本甚至會超過真人偶像,而一旦在傳播過程中收不到好的效果,很有可能導緻投入資金後生産内容無法變現的情況出現,因而虛拟偶像和虛拟主播的入局門檻遠比外界認為的要高。​

​目前,腰部和尾部虛拟偶像IP主要活躍于直播電商等場景,由于版權價格較低,品牌更願意用這些IP替代真人工作,降低勞動力成本,但也造成了這些IP進一步破圈的難度加大。​

相比之下,​面向B端的虛拟數字人,商業化前景要更為明朗。​

​獲得2021年萬科總部最佳新人獎的“崔筱盼”,是這類虛拟數字人的代表。​

​據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在朋友圈介紹,“崔筱盼”在系統算法的加持下,很快學會了人在流程和資料中發現問題的方法,并以遠高于人類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種應收/逾期提醒及工作異常偵測中大顯身手。在其經過深度神經網絡技術渲染的虛拟數字人物形象輔助下,“崔筱盼”催辦的預付應收/逾期單據核銷率達到91.44%。​

​這種效率優勢足以讓不少企業心動,在金融領域,已有多家銀行推出虛拟數字員工,像浦發銀行的小浦、江南農商銀行的VTM、百信銀行的AIYA艾雅等。​

​可以想見,随着虛拟數字人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未來會有更多的虛拟“打勞工”,以至于有的網友調侃道,“珍惜和真人同僚内卷的日子吧,他們至少還是個人”。​

​事實上,前面提到的投資界在虛拟數字人行業的火熱場景,大多也是集中在B端的虛拟數字人和技術産業鍊上遊。​

虛拟人成為潮流新寵,“内卷”滲透各行各業,或将取代明星?

​2021.07-2022.01 虛拟數字人融資項目彙總,來源@商業資料派、開源證券研究所​

​不過,盡管B端的虛拟數字人更被投資人看好,這也不意味虛拟數字人行業容易入場。​

​虛拟數字人的制作涉及到計算機視覺、圖形渲染、自然語音處理、動作捕捉、深度學習等多種底層技術,而這些技術都存在瓶頸亟待克服。​

​比如,目前的人工智能模組化結果就像 Siri 等虛拟助理對話一樣,還不能完美地進行生成與驅動,算法過于複雜。即使突破了靜态下高仿真的瓶頸,如何讓數字虛拟人自然地互動,也是一大難題。​

​并且,越拟人越逼真,對技術的要求就越高,更麻煩的是,在使用者體驗上增進一小步,就得在技術上增加幾何級的資金投入。​

​就拿前面提到的虛拟“鄧麗君”來說,虛拟“鄧麗君”屬于最寫實、精細度最高的影視級虛拟數字人,制作這樣的數字虛拟人,僅前期模組化成本就需要至少幾百萬,制作周期也很長,一般來說,預計一個20人的團隊需要耗費約半年的時間。​

​等數字虛拟人制作出來後,也無法在普通的電腦端直接進行驅動,需要動用衆多相關電腦,甚至其渲染都需要一個網絡來進行,比如現在有些地方單獨建立了渲染農場,在伺服器空閑的時候進行渲染。​

​是以,相比于創業公司,大公司在技術、資金、人才儲備等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目前來看,在這場虛拟數字人發展競賽中,大公司有更高的勝算。​

​總而言之,不管一個行業的前景多麼吸引人,當下的市場有多繁榮,都要先想一想,這個行業裡到底有沒有自己的位置。

​​​大會推薦✦​​​

​MetaCon元宇宙技術大會2022​ 中将呈現《​元宇宙與現實間的“穿梭機”—AI數字人​》、《​Unity數字人技術—開啟元宇宙之旅​》等演講,大會話題覆寫​區塊鍊、人機互動、電子遊戲、人工智能、網絡及運算、物聯網​六大元宇宙基礎技術。​

​>> ​直播時間:​4月23日 9:00-17:00​

​>> 現在預約直播,即可參與直播間活動,瓜分萬元大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