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作者:LinkedIn中國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上周年僅42歲的蘇納克,擊敗競争對手成為英國曆史上首位印裔首相。

消息一出來,我和很多人一樣,都納悶一個名不見經傳、出身普通的印度裔,怎麼隻用了短短七年就從議員爬到了首相?

但等我看到他發言的視訊,一聽他說話,我就知道蘇納克絕非”出身普通“。

因為,口音是一個人的标簽。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24日,裡希·蘇納克宣布當選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一、口音而已,真的那麼重要嗎?

很多人在評價一個人的形象的時候,會說對方的首飾、衣品、妝發等等,但卻常常會忽略一個元素——口音。

但其實,口音代表了一個人的身份、家庭、教育背景、社會地位等等。

如果要說世界上對于口音這件事最為偏執,并且可以幾百年如一日,恐怕就隻有英國人了。

劇作家蕭伯納在《茶花女》的序言中寫道,“英國人一開口說話,就會激起另一個英國人的妒恨或鄙夷之情。”

上百年來,英國人的口音鄙視鍊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據一項全國範圍的調查,在英國成年人中,80%以上的人十分注重自己說話的“語音語調” ,并将其與“穿着打扮”所标志的社會地位相提并論。

都說實作階層跨越一靠教育,二靠婚娶,三靠運氣,而這當中最靠得住的恐怕就是教育了。

而從蘇納克的口音,就能看出他的教育背景非同一般。

他雖然出生于一個印度移民之家,但父母非常重視教育,把他送到英國七大公學之一溫徹斯特。之後他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哲學和經濟學。

很多人都以為倫敦音是标準的英語,但其實倫敦音發源于倫敦東區,通常被視為勞工階級的語言。

RP(Received Pronunciation)才是真正的标準英語,發源于牛津地區,是以也叫“牛津腔”。

但RP真的不能算英國的國語,因為它一點兒也不普通。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除了BBC播音員,真正講RP的隻有皇室成員和像蘇納克這種從小在私立寄宿學校受教育的人。

而其中皇族講的RP又被稱為“Queen's Accent” 既“女王腔”,在女王每年的聖誕演講中,都可以欣賞到她那标準的RP英語。

RP口音聽聽就好,千萬不要試圖模仿。

因為它的發音實在太誇張了,而這種誇張的發音本來就是作為一種“貴族音”将一小部分上流社會的人和其他人區隔開來。

普通人如果每天操着這種腔調會讓人覺得“裝腔作勢”,但像蘇納克這種政要人物,說起來則剛剛好。

二、如果連女王的口音都能改變,你怎麼不能呢?

口音并不是天生的,法國社會學家Pierre Bourdieu在《語言與象征力》中講到:

“口音的差異本身就是社會層級體系和分化的産物。”

說一個人的口音”好聽”、“不好聽”,并不是基于語言學的标準,而是基于社會的标準。

“口音”帶來的刻闆印象和地域歧視不僅僅出現在春晚上,而是出現在任何一個有人的地方。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因為從古至今,人天生追求“優越感”,走到哪兒都離不開鄙視鍊。

即便是在北京,南城和北城,城裡和郊區的口音也是有鄙視鍊的。

外地人總以為北京人如果一張嘴不是一口“京片子”就不是道地的北京人,但對于一個北京大院裡長大的孩子來講,那種“京腔”隻屬于“胡同串子”。

因為口音是地位的象征,是以當地位發生變化的時候,對口音的偏好也就發生了變化。

有語言專家專門扒了貝克哈姆的講話視訊,發現他自打成名後講話中的英格蘭東南和倫敦東城勞工階級所慣用的一些土語發音開始逐漸消失。

當社會的價值觀向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傾斜,口音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向上流社會媚俗的工具。

在娛樂圈很明顯,一流明星通常說的是标準的國語。

二三流明星說話則還是裝着一副略帶大舌頭、嗲嗲的港台腔,每次我看了都恨不能幫他們把舌頭捋順了。

而像王菲,那英之類的,本身就是頂流了,是以她們才不管是北京腔還是東北大碴子味,愛誰誰。

在政壇,口音的改變就成了一個脫離現有圈層,向某些階層靠攏的重要手段。

當年撒切爾夫人憑借自己的努力逐漸在英國政壇崛起,但她一口林肯郡口音的土話常遭到無情的攻擊。

有政治評論員惡評,說她像“一隻從黑闆滑下的貓”。

當時,撒切爾夫人已年過五十,不得不請了專業的發音教練為她“徹底”正音糾調。最終,她頗富魅力的“語言形象”讨得了更多選民的好感。

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也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口音,隻不過,他改的方向和撒切爾夫人正好相反。

卡梅倫就讀于著名的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從小就說一口上流口音。但為了顯得更親民,他開始模仿各種下層口音和鄉村土語。

不要說首相了,有人研究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每年的聖誕演講,發現從50年代到80年代她使用的都是典型的英國皇室口音。

然後到了後期,她的發言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元音/ae/越來越接近[a]——前者是高貴的貴族用法,後者則偏向平民。

是以啊,如果你總覺得自己的口音很難改變,不如問問自己:“如果連女王都能改變,我怎麼就不能呢? ”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三、别讓口音的瑕疵,影響你的自信表達

職場雖然不像政壇那麼看重階層,但有研究表明,口音會影響人們的信任感。

人們很少因為你的口音而聽不懂你要說什麼,但卻經常因為“外地口音”,“外國口音”而感到你跟他們不是“一夥兒”的。

這種陌生感往往會讓彼此之間的信任感打折。

雖然這隻是一種無意識的态度,但就是這種潛意識卻真正左右着人的判斷與決策。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甭管自己英語說的好不好,一說起印度人的英文口音,那必定是一臉的鄙視,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優越感。

這種莫名的優越感,反之也亦然。

有一次我跟一個來北京出差的印度同僚坐在計程車裡,他看着外面感歎說:中國發展的真不錯,快趕上印度了。

我當時聽了下巴差點兒沒掉下來,哥們,我可是去過印度的,咱倆說的是一個印度嗎?

這種互相鄙夷,其實反映的是兩撥人在實力、地位上的抗衡和較量。

一方面外企的中國人覺得不服氣,明明活兒幹得比你多,但話卻全被你講去了。

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印度人在跨國公司包括在矽谷的确混得比華人更好。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還有一個問題,很多中國同僚都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同樣是說英語有口音,老外就能聽懂印度人“咖喱味”的英語毫無障礙?

這是因為口音僅僅是語言障礙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文法。

印度人畢竟從小就學英語,他們的文法更精準。但我覺得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表達的自信。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趙麗穎說英語被群嘲的事情——

視訊中,趙麗穎的英文發音出了大問題:一句“what would you do for love”,帶着濃重口音的讀成了“喔唔丢肚佛辣烏”。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視訊發出被群嘲上了熱搜後,品牌方立即删除了這條視訊,并将趙麗穎的名字在後續的最新活動中删除。

但我認為趙麗穎的英語口音問題倒是其次,對比她和楊穎在說英語時候的神态,我覺得她更是輸在自信上。

本來很優秀的她顯得緊張,眼神飄忽不堅定,帶着些許遲疑;而楊穎雖然也有一些“中式發音”,但姿态放松,眼神自信随意;

語言的發明本來就是為了溝通表達的,不要讓口音的瑕疵阻礙你表達的自信。

隻要你不覺得尴尬,尴尬的就不是你!

寫在最後

20多年前我剛到美國念書的時候,第一次聽印度教授講戰略,聽以色列教授講統計,整個人都懵了,這說的是啥?

而我的同組同學是個來自委内瑞拉的男生,每次他說“Focus",聽起來都像“Fucus”,好像在罵人。

但慢慢的我學會了适應不同的口音,而且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國際大熔爐裡,大家透過彼此的口音了解了對方的國家和文化。

我也練就了一個神奇的本事,能聽懂各式各樣口音的英語。

後來在工作中,我需要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作,這個本事可派上了用場!

現在每當學員問我:“老師,怎麼才能聽懂印度口音的英語?”

我的答案是 —— 多去印度餐廳吃飯。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從美食開始。

你需要對别人的語言、文化産生好奇才行。

當我們少一些自說自話的優越感,多一點好奇和包容,彼此的溝通會更順暢,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

中産如何逆襲成頂級精英?80後印度裔英國新首相揭露“口音”背後的潛規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