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虛拟數字人發展提速 多家銀行宣布“造人”

虛拟數字人發展提速 多家銀行宣布“造人”

目前,虛拟數字人風頭正勁。近日,萬科首位數字化員工“崔筱盼”獲得“最佳新人”獎則成為業界關注話題。随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虛拟人、全息、AR等技術或大量運用的消息,更是引起業界廣泛讨論。

随着冬奧時間的臨近,《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乘着元宇宙概念、虛拟數字人的火熱,目前已有多家企業熱衷“造人”,其中也不乏銀行的身影。

銀行熱衷打造“數字員工”

從功能區分,虛拟人主要分為偶像型和實用型,前者核心在于其背後IP的價值和衍生能力,而後者核心在于技術能力。

記者注意到,金融機構在虛拟數字人領域早有布局,且更傾向打造技術能力應用較強的虛拟數字員工。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多家銀行推出虛拟數字人,但其表現形式多以數字員工為主。例如,2021年年底,百信銀行推出首位虛拟數字員工AIYA艾雅。

在2021年12月初,江南農商銀行與京東智能客服言犀共同合作推出VTM數字員工。該數字員工擁有仿真人的面容,可以獨立、準确完成銀行交易場景的自助應答、業務辦理、主動服務、風控合規等全流程服務。

更早之前,2019年4月份“AI驅動的3D金融數字人”小浦正式亮相,成為浦發首位數字員工,當年12月份,小浦在浦發銀行的部分網點進行輪崗,服務使用者。

而在大多數業内人士看來,虛拟數字人作為元宇宙的核心互動載體,是未來銀行與年輕使用者進行品牌心智對話、打造沉浸式服務體驗的重要形式。銀行機構布局虛拟數字人與“炒概念”不同,其更貼合自身發展需求。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和金融的結合,可以通過全自動的問答方式滿足金融業兩大需求:其一風控需求,通過問答對信貸使用者進行定位;其二金融售後客服的需求,對于客戶面臨的問題進行自動回答,減少金融業人工需求。

博通分析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銀行機構以及企業發展完善虛拟數字員工肯定會成為潮流,因為數字化是确定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數字員工的出現對企業來講會有很多好處,比如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内部流程和效率,可以大規模複制等等。從全球來看,AI數字員工的采用率也正在增長。”

産業發展進入加速期

在技術的疊代推進和網際網路巨頭的加持下,如今,虛拟人已經在商業舞台中嶄露頭角并有望成為元宇宙産業鍊版圖中最先快速發展并規模創收的産業。根據《虛拟數字人深度産業報告》披露,預計到2030年我國虛拟人整體市場規模将達到2700億元。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虛拟數字員工首先是進行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實作降本增效,衆多重複性人力工作會被替代。而虛拟數字人,則是更加智能化、形象化的數字員工,在品牌傳播、營銷、使用者黏性等方面起到助力,目前虛拟數字人産業已經進入加速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