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年輕的女狙擊手米拉美女傳:
1941年,一名年輕的女狙擊手隐蔽在山上,眼睛直直地盯着對面。“砰”一聲槍響,一個德軍應聲倒下。女狙擊手擦了擦額頭的汗,迅速拽緊手裡的槍。當其他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接着又是一聲“砰”,又一名德軍跟着也倒地了。
她就是在世界十大狙擊手中排名第七的柳德米拉,今天雖然是第一次執行任務,可是看她鎮定的眼神像是天神下凡,雖然心跳加速但她扣槍的動作卻沒慌亂。
看着倒下的敵人她輕輕籲了一口氣,隻見她瞄準百米外的敵人一槍射中了,你能猜到這是她第一次上戰場嗎?而長官為了節約戰資隻發了3顆,她彈無虛發沒有浪費。還得到了表揚士氣更足了。
在接下來的10個月裡,英勇的米拉共殺死了309個納粹,至少每天殺一個,其中有36個是敵方狙擊手,曾被授予蘇聯英雄的榮譽稱号和金星勳章。
1916年米拉雖然出生蘇聯的小村莊,上學時勤奮好學,成績優異是個學霸,她還具有堅強獨立的精神,自己經常會處理一些事情。
中學時代經常在俱樂部玩射擊,有一次在和男同學比賽時赢得了第一名,大家都說米拉有射擊天賦。
但那時她隻把這當做愛好,誰能想到後來戰場上卻發揮了極大作用,讓她成為了世界排名狙擊手第七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狙擊手。射擊影響了她的一生!
如果沒有戰争,米拉的理想是做名教師,和同學弟弟去結婚過普通人的幸福生活。而德軍的入侵使這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還在上基輔大學曆史系的24歲米拉,和幾個同學一起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紅軍隊伍,立志要保家衛國。
當時,負責招兵的人看到柳德米拉的是個女孩,而且年紀尚輕,就讓她做後勤人員。可米拉說:“我要上前線用槍殺敵人”。
她到了特訓營開始了艱苦的訓練,泥地葡匍水中跋涉,米拉跌打滾爬全都挺過來了。她喜歡拿槍,一心還想成為狙擊手,就要有超人的耐力和應對名種惡的環境。
很快兩個月過去了,不久戰場缺人,米拉他們就安排上了戰場,負責保衛巴亞耶夫卡附近的一個山頭。米拉意識到,真正的實戰到了。長官發的戰資米拉用它們完成了開頭那段壯舉。
她在山上最佳位置隐藏着,當第一個敵軍出現她扣動了扳機,而正是這一槍奠定了米拉成五了世界狙擊手。軍隊給頒發了獎章,還把她列為全軍的學習榜樣。
1941年,敵軍圍攻敖德薩,柳德米拉主動申請出戰。她覺得自己單獨行動可以更隐蔽更友善找準敵人,于是部隊到作戰基地,去城市各個角落穿梭射擊目标。
短短兩個月中,187個德軍成為了她的槍下魂。這讓敵軍聞風喪膽,把米拉稱為“黑寡婦”,意思打槍準穩狠。但終究德軍隊伍人多勢衆,米拉一個人力量太單薄了,她被德軍伏擊受了重傷。
幸好有戰友發現了,将她送醫院及時做了搶救,傷好後上級調整米拉去後方做狙擊手老師,雖然她好想上戰場,但她也需要調養身體,隻好服從安排。
她細數在前線10個月,讓309個德軍都死在自己槍口下,還有36名狙擊手,想到這她覺得也無遺憾了。
戰争意味着死亡和流血,在米拉的傳奇人生裡,她和男生沒什麼差別,甚至比男生更堅強更英勇,狙擊手就是拼耐力和毅力,米拉做的非常岀色。
戰後的米拉也活得很精彩,她入是第一個被白宮邀請的蘇聯平民,還到北美各地演講,這時她才27歲,看到她重新了解了英雄的定義!
戰後她在蘇聯海軍供職,并晉升為少将軍銜,退伍後在軍事支援輔助委員供職。直至1974年她去世時58歲,葬于莫斯科公墓。
在她的墓志銘上的這段話,非常耐尋味:“痛苦如此持久,像蝸牛充滿耐心地移動,快樂如此短暫,像兔子的尾巴掠過秋天的草原。”
戰争造就了一代神槍手米拉,她堅強的姿态永存在曆史記憶之中。#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