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日記,我寫了對惢客慈善版塊的三次翻工感受。感覺還有一些想法沒有寫完,今天,就補一補自己的想法吧。我的這個想法就是之前的我太過于重視網際網路思維,認為隻要按照網際網路的節奏就沒有錯,隻要按照網際網路思維去思考就是正确的,以為走網際網路産品的路線就會得到認可。然而,現實并不是這樣的,我仿佛跟邯鄲學步似的,在大把大把的浪費時間,也走了不少彎路,這些在之前的日記中也都有提到。
而如今的我仿佛從“看山像山”逐漸過渡到了“看山不像山”的境界中。因為,我發現很多網際網路流行的新詞,其實,都是傳統詞句的縮影。
比如:在産品設計行業中有一個挺時髦的詞叫疊代。好像一跟這個詞沾上邊,就可以顯得高大上,其實,我們如果抛開現象去看本質,所謂的疊代,就是我們老祖先口中的打磨,那麼什麼叫打磨,其實就是一次次的翻工。如果沒有一次次的翻工和提升,何來工匠精神,其實工匠精神就是翻工精神。
而今天,我又在網上看到了一篇貼子,說的是把傳統詞與現代網際網路詞進行一個對照比較,我感覺說的挺有道理的,就分享到日記裡吧。
以前叫乞讨,現在叫衆籌;以前叫算命,現在叫分析師;以前叫八卦,現在叫自媒體;以前叫統計,現在叫大資料分析; 以前叫忽悠,現在叫網際網路思維;以前叫辦公室出租,現在叫孵化器;以前叫攪局,現在叫颠覆式創新,借錢給靠譜朋友叫天使投資,借錢給不靠譜的朋友叫風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