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作者:鎮原融媒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父母身上。

前段時間,無意間看了一檔名叫《荒野會談》的節目。

節目中,北大才女李雪琴講述了這樣幾件事:

她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回,開家長會,班主任找到了李雪琴的媽媽,說:

“你偷看一下李雪琴的手機,看看她每天晚上跟哪個男孩子發短信?”

于是,當天晚上,李雪琴一回寝室,就看到媽媽正坐在自己的床上。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媽媽見到她後,竟然一臉嚴肅地說:

“女兒,我要向你道歉。”

看李雪琴一副不明是以的樣子,媽媽接着解釋道:

“今天你們班主任讓我看一下你的手機,但我保證,我在點開“資訊”圖示的那一刻,就關上了,一條都沒有看見。

可我非常有負罪感,我在這裡鄭重向你道歉,我不該做這樣的事。”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這件小事,給李雪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坦言:

“這一幕讓我感動至今,她(媽媽)都沒看着,我也不會知道,但她仍然跟我道歉了。是以我至今跟我媽待在一起,都非常地舒适。”

同樣的,李雪琴的父親也給予了她絕對的支援和尊重。

李雪琴小時候,是個很調皮的孩子,經常被老師請家長。

那時候,她的國小班主任有一個理念,即“小樹不修不直溜”。

然而,當李雪琴的爸爸聽到這句話後,卻反駁道:

“老師,我覺得小樹隻要不長歪,長點枝丫是沒有問題的。”

在一個觀念相對傳統的小縣城裡,爸爸的這席話無異于平地驚雷,以至于今天還在朋友圈和親戚圈裡廣為傳播。

連在場的嘉賓聽了,也紛紛感歎,李雪琴有一個偉大的父親。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說實話,看了這檔節目後,我才更加深刻地體會到:

不是隻有正兒八經地對孩子說教才算是教育,生活中的每一次互動,其實都是教育。

沒有一個孩子的優秀是與生俱來,不過是父母夜以繼日的托舉。

而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往往隻有一次機會,你給了孩子怎樣的教育,孩子就會回饋給你怎樣的成果——

01

  • 教育的下策,靠拳頭。

曾有這樣一組照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某個隐秘的角落裡,有一個孩子用來宣洩煩惱的地方,上面寫着三個大字:

心聲牆。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在這面心聲牆上,遍布着各種飽含憤怒和恨意的句子:

“實在太可惡了。”

“閉你媽個頭。”

“想個頭啊,想到恨死你和自己。”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是什麼讓一個孩子的心靈如此扭曲?

其實,正是因為一張“打人表”:

媽媽打了自己一回,孩子就記一筆;爸爸打了他一次,他也記一筆。

在這些密密麻麻的“正”字的背後,是一個孩子挨了無數次打後的不甘和眼淚。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在這個孩子眼中,自己隻是一個沒人愛的可憐蟲。

于是,他用最稚嫩的字型寫下了最冰冷的句子:

“自殺去吧。”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有多少父母打着“黃荊條下出好人”的幌子,一看到孩子犯錯,就揮舞拳頭。

再犯再打,以為這樣做孩子就會長記性,會越來越好。

卻不知,那個飽受皮肉之苦的孩子,從中得到的不是教訓,而是與父母對抗的恨意,和一生都難以擺脫的陰影與痛苦。

前段時間,刷到了一則熱搜:

許久沒出現在大衆視野中的“小龍女”吳卓林,被人拍到在多倫多排隊領取免費的救濟食物。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事實上,這已然不是她第一次陷入困境了。

早在2018年,無家可歸的她,就被爆出打着父親成龍的名字,求店主收留她和女友。

如今,四年時間過去了,吳卓林的生活卻依舊沒有改善。

怒其不争的同時,也不禁歎息:

糟糕的原生家庭,對孩子而言,無異于一場災難。

一直以來,父親在吳卓林的生活中都是缺席的。而母親吳绮莉對女兒的管教,又極度嚴苛、暴力。

吳绮莉曾自曝:隻要女兒不乖,自己就會暴打她;

打完後,再讓女兒頂着厚厚的《辭海》罰站,掉了就又是一頓暴打。

随着吳卓林漸漸長大,母女二人的關系也愈發針鋒相對:

2015年,她曾報警稱母親常年酗酒、濫藥、虐待,同時,這些年她也在用自我毀滅的方式狠狠報複着母親:

自殺、偷竊、和女友離家出走……

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曾指出:

“暴力,對孩子的威懾作用隻是暫時的,但它所引起的憤怒情緒、複仇心理及自我仇視卻異常強烈。挨打帶給孩子的焦慮、緊張、痛苦将會充斥他的整個童年,被暴力對待的孩子很難重新獲得信任感和安全感。”

若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手段隻有巴掌和拳頭,無論初衷是什麼,最後為此買單的都永遠隻有孩子自己。

就像有句話說的:

父母不斷打罵孩子時,孩子不會停止愛父母,但會停止愛自己。

02

  • 教育的中策,靠嘴巴。

生活中,不少父母卻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喋喋不休地跟孩子講各種大道理,試圖讓孩子按照自己規劃的路線前進。

可結果呢?

往往是父母說得越多,孩子就越不聽話。

就像綜藝《變形計》中,有個名叫鄭子豪的男孩,非常喜歡玩遊戲。

當律師的爸爸則十分看不慣兒子的行為,一有機會,就滔滔不絕地對着兒子說教:

“你知不知道打遊戲是不對的?” “你這樣打遊戲是會上瘾的,就像抽鴉片一樣,玩物喪志。” “你要搞你的學習,你隻有學習搞好了,你才能搞一搞娛樂的東西。”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次數多了,子豪就學會了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不僅對爸爸的大道理置若罔聞,反而對遊戲更加上瘾了。

曾有心理學研究證明:

“從講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間的距離可能很遠。

一個人能夠接納别人的觀點,首先取決于情緒,其次取決于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

如果父母總是不管孩子願不願意聽,就一味教訓孩子,即使再正确的道理,到了孩子耳中也和語言暴力無異。

之前看電視劇《加油!媽媽》時,裡面就出現過這樣一幕:

由吳越扮演的媽媽蘇青平日裡跟兒子的溝通非常少。

有一回,蘇青發現兒子對一款蛋糕青睐有加。

本以為母子二人能是以打開話題,可誰知,蘇青一張嘴又是批評:

“多吃甜食對牙齒不好。”

這樣一來,兒子徹底失去了跟她交談的欲望,隻撂下一句“永遠隻能做正确的事情,特别沒意思”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類似的情景,其實也經常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

甚至有一次,兒子哭着問蘇青:“你在意過我的壓力有多大嗎?”

她也依舊不為所動,反而一副“為你好”的模樣,繼續輸出着她的大道理:

“你不了解媽媽,媽媽不怪你。

但是媽媽相信,等你長大以後,面對真正的大風大浪,面對真正的對手,真正的競争的時候,你會感謝現在的壓力訓練的。”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就這樣,在無人了解的絕境中,兒子居然學會了用抽煙、盜竊、打賞女主播等不良行為排解自己的壓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父母:

“教育的意圖越隐蔽,越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

蹲下身子,閉上嘴巴,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教育才能生效。

反之,若隻有居高臨下的說教,哪怕父母口中的道理再正确,講得再掏心掏肺,也不過是徒勞。

03

  • 教育的上策,做榜樣。

我曾看過一個關于山東“學霸村”的報道。

一個不足500戶、人口隻有1800多人的小村子裡,居然出了16名博士,30多名碩士,100多個大學生,專科生更多不計其數。

幾乎每一戶人家,都能出一個大學生。

要知道,中國目前大學學曆人口占比也不過4%。

對一個經濟不夠發達的村子來說,能有這樣的成績,已經是非常厲害了。

村民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跟随着記者的鏡頭,我從一戶人家的日常互動中找到了答案:

這家人的女兒是同濟的博士。

她的父母雖然文化水準不高,但父親每每忙完農活後,都會拿起一份報紙,認真閱讀,并且一讀就是20年。

看完北大學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正是父親對于知識的重視和渴望,在無形之中深深影響了女兒。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

“孩子是一面鏡子,會誠實地映出父母的樣子。”

父母勤奮,孩子自然上進;

父母愛閱讀,孩子自然腹有詩書氣自華;

父母堅持不懈,孩子也自然耐得住寂寞。

所謂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說的不僅是基因和傳承,更是教化與陪伴的力量。

之前,我在抖音上刷到過一位特别厲害的老爸。

他的女兒自從上了國中後,成績就始終在中下遊徘徊,還迷上了遊戲。

可面對這個不夠優秀的女兒,這位爸爸既沒有打罵,也沒有講大道理,而是毅然決定要陪女兒“重上一次國中”:

于是,他每天和女兒一起學習、做題,起得比女兒早,睡得比女兒晚,還根據女兒的學習情況量身定制了一套學習方案。

平日裡,爸爸堅持接送,放學後跟女兒交流白天學到的知識點。

不僅如此,他還戒掉了看劇、打遊戲等習慣,把原本用來娛樂的時間都留給了孩子。

他更是将自己的關注清單,取關到300人以下,減少與外界不必要的聯系。

很多時候,孩子就像一顆種子。

你種下的是暴力、說教、控制,得到的就是竹籃打水、事與願違;

你種下的是陪伴、尊重、引導,得到的就是苦盡甘來、一鳴驚人。

畢竟,真正的愛靠的不是拳頭,更不是嘴巴。

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執着地栽培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同行者,這樣,才能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04

作家托爾斯泰說: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父母身上。”

有時,當我們看見别人家孩子懂事、自律、優秀的模樣,難免會心生羨慕。

但卻時常忽略了:

正是自己的一言一行,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模樣。

一個優秀上進的孩子,一定是因為父母的陪伴和支援,勝過了千言萬語、耳提面命。

教育孩子,其實也是教育自己,并不斷糾正自己的行為。

隻有我們當父母的做對了,孩子才能越來越好。

希望從今往後,我們都能做一流的父母,用尊重和陪伴寫下成長的模闆,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因愛的底氣越飛越高。

作者:可樂媽

來源:男孩派(ID: boy666dj)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