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 deadline 更好用的七個專業建議

作者:戰隼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死線效應》作者: [(美)克裡斯托弗·考克斯]

本書實際是講 deadline (截止期限),用七個案例來說明七個建議,前五個建議适合個人,後兩個建議,适合組織或機關。

有些故事寫的不錯,但放到一本書時有些點水,把要求濃縮成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

讓 deadline 更好用的七個專業建議

2022年第92本書

deadline 的來源

讓 deadline 更好用的七個專業建議

deadline,出自出版業,意思是說印刷機上的一條線,超過這條線就沒辦法印出字了。出版業又是從軍事領域借用的這個詞。在美國南北戰争期間,死亡線(Dead-line)是由栅欄立起的邊界,任何跨過邊界的人都被立刻槍斃。後來在新聞界變成截止日。

設定檢查點

讓 deadline 更好用的七個專業建議

面對一個大而複雜的任務、項目,你需要把任務分解,在關鍵節點上設定檢查點,并確定每個節點都按時完成。

我以前從事項目管理工作,通常在項目初期,就需要做出整個項目的整體時間表,雖然不一定都能嚴格按要求完成。

但你可以通過設定檢查點,來了解項目的整體進展。而這些檢查點,能確定整個流程有條不紊地推進。最終讓項目順利完成。

哪怕遇到問題,你也不會在最後才知道,而在中間的幾個檢查點就能提前發現問題,并做出應對。

如果不設定中間的檢查點,參與者隻會在項目最後的截止期限來臨之前才瘋狂的趕進度,常常會遇到意外的問題,導緻無法驗收或者驗收之後出現問題。

有好多次,我都是通過設定中間檢查點的方式來發現項目進度不如預期和項目進行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我通常會在幾個檢查點确認之後,進行慶祝,比如:項目聚餐、發部分獎金之類的操作,也能讓所有項目參與者,保持足夠的動力和工作狀态。

給任務設立 deadline

讓 deadline 更好用的七個專業建議

我在上期的 生活黑客 :怎樣減少自己的工作壓力和焦慮?這一期直播中提到一個建議:

任何一個放到任務清單中的任務,一定要設立截止期限。要是沒有期限,你就要手工設定一個。

一個沒有截止期限的任務,可能永遠都不會開始。

而設立 deadline 之後,你就可以對任務進行倒推。特别是一些比較麻煩的任務,基本是沒有辦法延期的。比如:參與投标。

以前知道要參與投标之後,就立刻按投标日期來倒推出來一個時間表,把任務分成為幾個部分,由多個人參與。

用這種方式來設定一個詳細的時間表,去規劃系每個階段需要花多長時間,都要完成哪些事情。

隻有設定 deadline,你才可能在截止日之前按期傳遞。而沒有傳遞的後果,會非常嚴重,這種壓力會逼迫你一定在截止日之前,不計代價完成。

而一個沒有截止期限的任務,很可能會不斷的延長傳遞期限,你會總覺得沒有準備好,沒有全部完成,還可以做得更好一點。常常變得非常誇張,這種現象叫規劃謬誤。

我們常常對于按時完成的項目保持最樂觀的态度,進而忽略了任何可能會修正時間表的資訊。想解決這種情況,就可以根據以前的經驗,對目前的任務或項目做出修正,修改時間表,進而更好的完成任務。

設定軟性截止日

讓 deadline 更好用的七個專業建議

書中還談到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設定軟體截止日,把項目的完成時間提前一點。

即便出現最壞的情況,你也能活下去,你會更自如地應對比最壞情況更好的方法。

書中用餐廳和滑雪場,提前做試營運的例子,來說明軟性截止日的應用。

但用這個例子時,需要向所有參加人員傳遞時間緊迫的信号,才能完成效果。

另一個在營銷中經常用的例子,就是提供:早鳥價,提前付費,享受一點的折扣和優惠。

聚焦注意力

讓 deadline 更好用的七個專業建議

設定截止日最大的好處是讓你去思考,什麼是最重要的步驟或者關鍵流程節點。

這能幫助你将注意力放到最重要的事情上,這樣不會在一些細節上追求完美,而浪費大量時間。

有很多人都有完美主義傾向,但很多時候卻把時間和精力浪費上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上,

舉個例子:MarkDown 大受歡迎的原因,不用浪費太多時間在排版上,而把關注點放到文字上。

當你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就會思考什麼是關鍵因素,然後把精力花上關鍵因素上。

人們通常會沉溺于細節,而忽視了對宏觀結構的規劃。應該先有架構,再用細節去填充。

留出足夠的改進時間

使用截止日還有一個建議就是:要留出足夠的改進時間。

要是你有過在截止日交稿的經驗就會有這個感受,覺得已經傳遞的任務還有進一步提升或改進的餘地。

以前經常線下參加各種活動,經常會上台演講。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體驗,就是你一定要演講前幾天,先完成文字稿,然後自己反複試講幾遍。

在講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現稿件需要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試講的次數越多,效果越好。你一定要確定有一些時間進行改進,要是沒有試講或者在截止日才完成文字稿,準備的再完美,等到你上台講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意外情況,導緻你無法做出完美的表現。

各種演唱會、節目也都會在正常公演之前,進行多次彩排。

而每一次的裝置調試和試演都會有各種回報意見,在反複優化的過程,盡最大可能讓各個環節表現的更完美。

因為在設定截止日的時候,一定要預先留出改進時間。

為關鍵日做好所有準備

讓 deadline 更好用的七個專業建議

作者為這條規劃講的是 百思買 應用黑色星期五的準備工作:

- 提前招聘臨時員工,確定活動當天人員充足

- 教育訓練新員工,為活動當天人員充足

- 預告召開全員大會,明确活動當天的工作強度與新政策

- 為員工設定活動當天要實作的具體目标

這四條建立完全可以用舉辦展會、重大活動上面。

參加過 雙11前的籌備活動,跟這些建議相類似。

時刻準備,反複演練

讓 deadline 更好用的七個專業建議

作者在這一章所講的故事的美國空軍的 621 應急反應支隊 和 阿爾法邁克 先鋒隊。他們都做為應急反應部隊,随時保持戰備狀态:

- 在平時就随時做好準備工作,一旦有需要立刻進入工作狀态

- 反複檢查裝備,熟悉每個環節,對整個過程進行全面演練。

- 強調高風險特性,迫使每位士兵集中注意力。

能想到的類似環境是消防隊,在日常環境中就進行反複練習,分為幾組,時刻有一組人處于值班狀态,一旦收到指令,立刻行動。

通過大量的日常訓練來優化每一個步驟和流程的自動化,并量化時間和步驟,更深入的了解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你是如何應用 deadline 的 ,有哪些經驗和建議可以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