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海外“中國旅遊文化周”全球關聯——共賞“美麗中國”同享“詩和遠方”

作者:光明網
2022年海外“中國旅遊文化周”全球關聯——共賞“美麗中國”同享“詩和遠方”

觀衆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中國旅遊文化周”暨“秀甲天下 壯美廣西”圖檔展開幕式上參觀

2022年海外“中國旅遊文化周”全球關聯——共賞“美麗中國”同享“詩和遠方”

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中秋故宮文創手工坊”活動

2022年海外“中國旅遊文化周”全球關聯——共賞“美麗中國”同享“詩和遠方”

參加黃河主題活動的丹麥嘉賓在哥本哈根中國文化中心欣賞西北風味美食制作

2022年海外“中國旅遊文化周”全球關聯——共賞“美麗中國”同享“詩和遠方”

參加太極拳線上教育訓練班的拉脫維亞國術愛好者認真習武

讓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更好走向世界

2022年海外“中國旅遊文化周”重點突出,圍繞“非遺減貧”“鄉村振興”“城市建設”“黃河文化”“絲路文旅”五大主題闆塊,通過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當代中國創新發展的生動故事,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讓其中蘊涵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更好走向全世界,造福全人類。

其中,“非遺減貧”闆塊通過“非遺讓生活更美好”——非遺減貧專題數字展系統呈現中國通過非遺減貧的生動實踐和有益經驗,精選的圖檔和短視訊彰顯了中國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勃勃生機;“鄉村振興”闆塊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鄉村的今昔變化和發展成就,展現了中國人民建設幸福家園、讓子孫後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不懈努力;“城市建設”闆塊通過《城·事》系列短視訊講述9個中小城市的人文故事,邀請觀衆跟随外籍主播實地探訪,感受兼具曆史深度和現代活力的中國城市風貌;“黃河文化”闆塊着力推介黃河流經區域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文旅資源,講述“黃河故事”,分享黃河之美;“絲路文旅”闆塊則集中展示了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優秀文化和旅遊資源。

這些精心設計、悉心挑選的數字資源,由各中心及旅遊辦在機構官網和“臉書”“優兔”“影格”等社交媒體賬号上集中推出,與當地群眾相約“雲端”。一個個精彩項目勾勒出當代中國一幅幅真實生動的自然和人文畫卷,全方位、立體化地呈現了中國的文化和旅遊形象,以及近年來在建設發展方面的努力與成果,獲得海外群眾的高度關注,中國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創新發展、文旅賦能助力減貧等方面的情況尤其受到大家認可。

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和中國駐新加坡旅遊辦事處主辦的“講述中國鄉村振興和城市建設故事”線下分享活動上,除了播放中心精心剪輯制作的講述中國鄉村振興和城市建設故事的主題視訊,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副主任李紅瓊、新加坡國家圖書館進階館員高小行還分别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和城市建設發展”“走進新加坡國家圖書館中文館藏:中國鄉村振興和新加坡城市故事”為主題進行了分享。與會人士紛紛對中國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贊歎,充分肯定文化和旅遊在鄉村振興與城市發展中的作用。新加坡金航國際集團董事長林璒利稱,中國鄉村的變化令人振奮,希望今後可以帶着更多新加坡孩子到中國鄉村感受不同的自然風景、體驗豐富的曆史文化。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邀請近30名德國路德維希斯菲爾德德中友協成員來到中心,參加以“‘鄉村振興’帶來幸福生活”為主題的線下文化沙龍。該活動通過《餘村——未來鄉村》《漁歌騰浪白馬湖》等4個反映中國鄉村建設的短片以及專題講座,向來賓介紹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以及在中國農村現代化發展中實作文化、生态保護和民生改善的共赢之路。友協主席格魯施卡表示,他本人2014年曾通路過中國湖南張家界附近的農村,影片中呈現的就是真實的中國新農村發展現狀,他要為中國這一人口大國在減貧事業中所創下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點贊。

線上線下發力,“中國旅遊文化周”呈現多彩面貌

今年的“中國旅遊文化周”,各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旅遊辦事處線上線下關聯發力,創新策劃,增強互動,進一步豐富傳播管道、推進内容融合、擴大閱聽人面,與當地群眾共賞“美麗中國”、同享“詩和遠方”。

各中心和旅遊辦立足線上傳播特點,充分發揮新媒體矩陣優勢,針對當地群眾的喜好和需求,根據不同平台的内容适配度、投放規律等制訂最優的釋出日程和方案,取得了突出效果。據統計,仰光中國文化中心在“中國旅遊文化周”期間共舉辦28項線上活動、發帖469條、覆寫2103672人次。中國駐新德裡旅遊辦在社交平台釋出的“中國旅遊文化周”活動,覆寫量超過880萬。寮國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中國旅遊文化周”寮國專場直播活動,當天的互動資料在寮國稱得上“頂流”。主持人中、老、英三語的生動介紹、各類主題視訊的播放,以及由中心特别制作的原創視訊《寮國人眼中的中國》,都給寮國網友留下深刻印象,美麗的國際化大城市、現代化的高鐵、新穎的旅遊體驗,還有特邀嘉賓為大家不時抽出的大獎,持續在直播間引發熱潮。

此外,“中國旅遊文化周”今年面向全球釋出了“中國旅遊課程”多語種學習平台。形式新穎、幹貨滿滿的免費課程一經上線,便吸引了多國衆多旅遊從業者和熱愛旅遊的“達人”踴躍報名。

除了線上活動,今年各中心、旅遊辦根據實際情況和當地特色舉辦的多項線下活動各具亮點。裡加中國文化中心與中國駐拉脫維亞大使館經商處、河南工業大學和拉脫維亞體育國術協會共同舉辦的“2022中國太極拳線上教育訓練班”,不僅進一步提升了拉脫維亞太極拳運動的水準,還讓今年的“中國旅遊文化周”呈現出更為豐富多彩的面貌。雅典中國文化中心與霍拉格奧斯市政府、希中文化協會舉辦“中希文化交流小使者”活動,并與雅典國際機場、駐希臘的3家孔子學院等機構合作,推出以“大美中國”和“世界遺産在中國”為主題的中國圖檔巡回展,得到希臘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了“舞在巴黎”——中法霹靂舞表演交流會,邀請在法備戰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霹靂舞外訓外賽隊的運動員和法國國家隊的霹靂舞運動員同台競技。此外,拉巴特中國文化中心開展的“天宮對話暨文化中心開放日”“2022世界健身氣功日拉巴特分會場”,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四川大熊貓文化旅遊圖檔展”“中國影像節展映月”,中國駐羅馬旅遊辦聯合意中文化旅遊促進會、意中文化交流與發展中心面向意大利群眾舉辦的“文化之旅——我的中國故事”,曼谷中國文化中心和中國駐曼谷旅遊辦事處聯合舉辦的2022年“中國旅遊文化周”在泰國推廣活動開幕式暨“尋找旅遊達人”作品征集活動頒獎典禮等一系列線下活動,大大豐富了“中國旅遊文化周”内涵。

各中心、旅遊辦還發揮資源優勢,将“中國旅遊文化周”活動與各自品牌活動、當地知名活動相結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以“教學開放日”活動為契機,舉辦了2場“中國旅遊文化周”主題視訊放映會。柏林中國文化中心結合多年來打造的文化品牌——“中國文化體驗課”,為來自德國德累斯頓市埃倫弗裡德·瓦爾特·馮·奇恩豪斯文理高中的漢語選修班師生設計了一場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中國文化之旅”體驗活動。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也攜“中國旅遊文化周”相關内容,于10月走進埃及“巴德爾大學中國文化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國旅遊文化周”恰逢中秋傳統佳節,一系列具有中秋特色的文化活動增進了各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推出“天涯共此時·中秋藝起Fun”工作坊;馬耳他中國文化中心舉辦“雲遊中國——樂享中秋”線下活動;“2022中國旅遊文化周——哥本哈根雅集·邀月”于中秋節當晚在丹麥哥本哈根河畔舉辦;貝甯中國文化中心策劃舉辦了“天涯共此時——中秋燈會及美食品鑒”活動;中國駐愛爾蘭大使館文化組支援愛爾蘭谷歌公司舉辦中秋節慶祝活動;悉尼中國文化中心線上下舉辦《花好月圓——中秋室内音樂會》,線上上推出“天涯共此時——中秋與成都有約”專題活動……

效果愈加顯著,為未來文旅合作蓄勢發力

2022年海外“中國旅遊文化周”啟動時,即受到衆多海外嘉賓的高度肯定。意大利國家旅遊局局長加裡波第表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導緻兩國遊客流動暫時中斷,但2022年海外“中國旅遊文化周”的舉辦有助于推動疫後人員往來,促進友好交流。德國哈瑙市德中友好協會主席碩伊爾曼表示,“中國旅遊文化周”活動将對中德兩國文化關系發展發揮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英國布裡斯托及西英格蘭地區中國交流中心首席執行官黛安·範克姆認為,“中國旅遊文化周”活動是與廣大英國公衆分享中國各地美景、城市生活體驗的絕妙方式。

随着活動的深入,精彩項目不斷在各國社會引發關注,獲得當地群眾熱烈回報。“中國旅遊文化周”活動在奈及利亞中國文化中心開幕時,奈及利亞新聞和文化部國内旅遊發展司司長帕特西娅表示,“中國旅遊文化周”的舉辦,将對相關行業人士的學習交流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讓更多奈及利亞群眾足不出戶便可遊覽“美麗中國”。

有西班牙網友在看了馬德裡中國文化中心和中國駐馬德裡旅遊辦推出的《文化陝西》視訊後評論:“大寫的美!看到了這裡的人對文化遺産的珍視和對前人的尊重。”西班牙民間智庫知華講堂副主席、埃菲社前駐華記者喬治娜·伊格拉斯看了“非遺減貧”闆塊内容後,對中國充分發揮因地制宜的智慧與和衷共濟的精神而取得的脫貧攻堅成果表示由衷的敬佩。西中旅遊協會會長拉法爾·卡斯卡爾則對“中國旅遊課程”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線上課程内容全面、即時性強,給廣大對中國旅遊市場感興趣的專業人士提供了深造的良機。

9月16日,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舉辦2022“海外中國旅遊文化周”之“安達攜手同行 激活詩和遠方”中蒙旅遊研讨會。蒙古國旅遊協會主席德·鋼特木爾對蒙中兩國疫後的旅遊交流與合作提出殷切希望和建議。蒙古國國立大學旅遊專業副教授德·恩赫吉日格勒對蒙中旅遊交流與合作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促進蒙中兩國旅遊交流深入發展政策提出建議。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文化參贊兼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陳霜表示,希望研讨會為中蒙旅遊業的蓄勢複蘇、振興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助力中蒙旅遊交流與合作持續發展。

9月17日,“中國旅遊文化周”之“百聞不如一見——深入了解搬不走的鄰居中國”講座在日本著名的中文教育機構日中學院舉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世界遺産等旅遊景點令人向往。”“中國大學生的勤奮好學與服務社會的意識讓人印象深刻。”“期待疫情結束後去中國旅遊,親身感受那裡的躍動與活力。”聽取日中友好會館文化事業部負責人楊建興所做的講座後,很多日本聽衆紛紛表達感想。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表示,一年一度的“中國旅遊文化周”活動,已在當地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品牌影響力與閱聽人預期,每年的主題均呈現出新意和側重點,或從地理空間上拓寬了對中國的認知視野,或從曆史次元上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解讀。(陳璐)

(相關資訊、圖檔由各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駐外旅遊辦事處提供)

來源: 中國文化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