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交融印迹

作者:光明網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交融印迹

展品《建城儀典浮雕》 艾晶攝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交融印迹

展品《卡皮托裡尼山三主神》 艾晶攝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交融印迹

展品《祭拜瑪爾斯、維納斯和西爾瓦諾斯的聖壇》(局部)資料圖檔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交融印迹

《戰象獻納品盤》 資料圖檔

“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三個月來,吸引了大批中國觀衆。這一展覽集中叙述了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1世紀近500年間古羅馬的曆史,通過意大利半島羅馬化的程序,展現了這一曆史時期意大利半島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壯觀圖景。

古羅馬文明是繼古希臘文明後歐洲古代文明的又一座高峰,與古希臘文明一起,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的衆多珍貴文物讓我們看到了古希臘文明與古羅馬文明融合發展時期的曆史印迹。

1.從特洛伊到台伯河畔

與世界上大多數民族的早期口述曆史一樣,古羅馬文明最初的曆史淵源出現于早期的傳說故事。台伯河畔“永恒之城”羅馬有着2700多年的曆史,傳說中羅馬的締造者是古希臘邁錫尼英雄的後代,由此可見古希臘與古羅馬從根基上就已經難分你我。

荷馬史詩講述了希臘美女海倫被特洛伊王子帕裡斯從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斯巴達誘拐到小亞細亞的特洛伊後,引來希臘聯軍對特洛伊十年征伐的故事。羅馬的傳說繼續講述了特洛伊被“木馬計”破城後,守城英雄們出逃漂泊的後續。亡命天涯的英雄埃涅阿斯一路向西,最終在意大利半島中部台伯河畔的七座山丘之間駐足,他就是公元前753年建立羅馬城的羅慕洛兄弟的祖先。“母狼乳嬰”的故事使得羅馬城的誕生充滿了神話色彩,雖然很多學者對這一則神話持懷疑态度,但雕刻于公元前6世紀的母狼銅像與文藝複興時期增添的羅慕洛兄弟銅像一起向世世代代的人們講述着這座城市誕生的曆史。“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上我們可以從公元124年的浮雕《祭拜瑪爾斯、維納斯和西爾瓦諾斯的聖壇》上再次看到這個古老的故事。

無論這一傳說的真假如何,希臘半島與意大利半島之間的密切聯系是曆史的真實。公元前8—6世紀希臘海外大規模殖民活動中,大批希臘人跨海來到意大利南部,建立起多個希臘殖民城邦,希臘文明的影響随着希臘城邦的殖民活動傳播到意大利半島。

愛琴海周邊的希臘世界經曆了克裡特島米諾斯文明、伯羅奔尼撒半島邁錫尼文明的繁榮以及約400年的所謂“黑暗時代”後,從公元前8世紀中葉起再次煥發青春。進入鐵器時代的希臘世界生産力提高,氏族國家逐漸被城邦國家取代,貴族集權統治逐漸向城邦民主政治過度。随着社會經濟發展,希臘城邦開始進行大規模海外殖民活動,有組織地向海外派遣移民,開拓新的疆土。希臘人建立的新的城邦遍布地中海北岸、小亞細亞沿岸和黑海地區,形成了跨越大半個地中海和黑海的希臘文化圈,促進了希臘古典文明的最終形成。

移民船隊在母邦隆重的歡送儀式中揚帆起航,遠行的希臘移民帶着母邦的土壤,懷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前往陌生的遠方去建立新的城邦。他們在建立立的子邦實行與母邦相同的政治制度,甚至使用與母邦相同的名稱,參加母邦進行的競技會等大型活動,在遇到危險時與母邦互相支援。但是,即便這些海外新城邦與希臘母邦保持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之間卻并不存在隸屬關系,子邦完全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城邦國家,如同長大成人自立門戶的子女。

這場殖民大潮中率先走出去建立新城邦的是希臘埃維亞地區一個名為庫邁的城邦。來自庫邁的移民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希臘首個海外殖民城邦,并為其取了與母邦相同的名稱庫邁。随後一撥撥希臘移民不斷來到意大利南部,沿着那不勒斯灣和西西裡島東部,建立了一系列的定居點,包括由希臘科林斯移民建立的那不勒斯和叙拉古。希臘殖民城邦幾乎遍布意大利南部海岸和西西裡島,人們由此将這裡稱為“大希臘”。

“大希臘”俨然成為愛琴海希臘世界的組成部分。希臘人在這裡實行希臘城邦的政治制度,建起希臘神廟和各種希臘式建築,崇拜希臘神祇,推行希臘文化,使用希臘語言。“大希臘”的希臘人每年都會前往精神中心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和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進行拜祭,每一屆奧林匹克競技會都有“大希臘”的運動員參賽并多次奪冠。“奧運停戰”的傳統也在“大希臘”地區的城邦間戰争中得到尊重。産自富饒的“大希臘”地區的糧食被源源不斷運送到希臘,成為希臘本土重要的糧食來源。“大希臘”也是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芝諾、阿基米德等人的主要活動地區。

“大希臘”将希臘文明之風吹進了蠻荒的意大利半島,對羅馬文明發展産生了重大影響。“大希臘”帶來的希臘文明與崛起的羅馬文明不斷碰撞交融,直到公元前3世紀後羅馬人統一亞平甯半島的鐵蹄踏進“大希臘”地區,并最終于公元前1世紀将“大希臘”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雖然“大希臘”不複存在,但希臘文明與羅馬文明的交融卻留下了深刻的曆史印迹。在“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上來自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兩件重要文物《赫拉克利亞銅闆》印證了這種融合的發生。兩塊銅闆都發現于“大希臘”赫拉克利亞古城附近,時間相隔約兩個世紀的銅闆上刻有不同文字的銘文。公元前4—3世紀的銅闆銘文用希臘語刻寫,内容是征收酒神狄奧尼索斯和雅典娜女神的神廟土地用于生産,從中可見希臘文明在當地的流行。另一塊公元前1世紀的銅闆銘文用拉丁語刻寫,内容是羅馬的法律和法規,可見此時羅馬文明已經盛行于此。

2.征服“大希臘”

羅馬人對“大希臘”的征服伴随的是鐵與血。“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上的一件展品《戰象獻納品盤》讓我們形象地感受到了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75年間在意大利南部發生的希臘人與羅馬人之間的戰争。戰争的一方是“大希臘”城邦塔蘭托和來自希臘本土的援軍,另一方是強大的羅馬大軍。這也是意大利曆史上發生的首次大象參加的戰争,後人将其稱為“大象戰争”。

此時的羅馬人已經征服了中部意大利的伊特魯裡亞,并在拉丁同盟戰争中取得了勝利。“大希臘”成為其建立統一國家的下一個目标。此時,“大希臘”已經不再有移民時期的團結,城邦之間為争奪勢力範圍不斷發生戰争。塔蘭托城是斯巴達移民建立的城邦,祖先尚武的基因使得塔蘭托人具有充當“大希臘”霸主的欲望,他們不斷對其他小邦進行武力征服,其中包括圖裡。圖裡人為求生存請求羅馬軍隊的支援,而羅馬人得到了實作瓦解蠶食“大希臘”戰略意圖的良機。公元前282年,羅馬出兵進攻塔蘭托,為了抵禦強大的羅馬軍隊,塔蘭托向隔海相望的希臘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求援。

此時的希臘處于希臘化時期。亞曆山大大帝建立的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已分崩離析。他的部将通過“繼業者戰争”将帝國瓜分,形成了托勒密、塞琉古和安提柯三個較為穩固的希臘化王國。皮洛士出兵意大利的決定受到希臘各方支援,塞琉古提供了資金,安提柯提供了戰艦,托勒密提供了20頭戰象。

皮洛士率軍跨海來到意大利後,一度暢通無阻,幾乎打到羅馬城。希臘軍隊雖然多次戰勝羅馬軍隊,但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最終被羅馬軍隊擠壓到赫拉克利亞平原,在那裡與羅馬軍隊進行了幾次重要的決戰。這種以己方巨大損失為代價取得的勝利被後人稱為“皮洛士式勝利”。

在皮洛士與羅馬人的戰争中,大象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戰鬥的關鍵時刻,皮洛士下令20頭大象攻擊敵人的兩翼。羅馬軍隊第一次見到大象這種巨獸,軍中的戰馬嚴重受驚,亂作一團,幾乎潰不成軍。然而希臘人的一頭小象受到驚吓,引起了大象陣的混亂,這才使得羅馬人在反擊中取得了勝利。後來羅馬人設計制造了專門對付戰象的反大象戰車,車上裝有燒紅的炭火爐和長矛等物。戰争以皮洛士失敗告終,皮洛士逃回希臘。此後,“大希臘”的城邦一個接一個被羅馬征服。勝利的羅馬軍隊牽着繳獲的戰象凱旋,在羅馬城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羅馬人為慶祝戰争的勝利制作了一批神祇獻納品,展出的《戰象獻納品盤》當屬其中之一。

裝飾精美的盤子中央有一頭正在出征的成年戰象,背上的乘坐塔四周裝有厚重的青銅盾牌,塔内有手持武器的士兵。大象後面一隻膽怯的小象緊緊貼着大象,正是因為它的臨陣怯懦才使得羅馬軍隊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大象出現在意大利戰場之前,早已在東方被使用。戰象部隊是一支特殊的兵種,經過馴化的大象有着強大的殺傷力、防禦力和機動性。大象行動緩慢但并不笨拙,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厚實皮膚可以抵抗一般兵器的攻擊,高大的身軀常使敵方騎兵的戰馬受驚亂竄,戰象攻入敵營後,踩踏沖撞,威力巨大,堪稱當時的戰争“重器”。希臘人向波斯人學會了使用戰象,并将大象戰術帶到了小亞細亞和埃及。希臘化時期,統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從埃塞俄比亞擷取并馴服大象後運回埃及,建立了自己的大象部隊,托勒密送給皮洛士的大象就來自這支奇特的部隊。

羅馬人看到了大象部隊的威力,卻對此不屑一顧,他們更加重視的是羅馬軍團的整體作戰能力。在羅馬,繳獲的戰象從戰争重器淪為娛樂工具,被投入儀仗隊和競技場中。在公元前55年龐培将軍舉行的一場競技表演中,20頭大象被安排與使用标槍的奴隸格鬥,現場慘不忍睹。

3.神祇的“拿來”與再造

随着“大希臘”被征服,意大利半島的希臘城邦逐漸消亡,但希臘文明在意大利的影響并沒有消失,而是深刻地融進了羅馬文明之中。希臘神話故事依然在羅馬大地上傳播,隻是羅馬神話的元素不斷融入其中。來自奧林匹斯山的希臘諸神最初隻是穿上了羅馬的“馬甲”,但在羅馬文明的發展程序中,他們逐漸轉變為道地的羅馬神祇。

羅馬早期宗教中的神大多隻是一些沒有人形的精靈。人們對他們的崇拜是因為感謝神靈對個人和家庭的恩惠。随着希臘文明的傳入,羅馬的神靈逐漸與希臘神祇相結合,出現了一批帶有希臘風格的羅馬神祇。羅馬神祇體系中的十二主神幾乎都能從希臘奧林匹斯山衆神中找到對應。這種對應關系反映出了古羅馬宗教與古希臘宗教的關系。盡管如此,希臘神祇轉變為羅馬神祇後,便具有了濃厚的羅馬風格。從“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中的《十二神祇祭壇》和《卡皮托裡尼山三主神》這兩件展品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轉變。

《十二神祇祭壇》是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的文物,在距離羅馬約15公裡的奧斯提亞古城出土。奧斯提亞被認為是古羅馬的第一個殖民地,由羅馬人在公元前7世紀建立,公元前4世紀得到快速發展。在公元前278年羅馬人與皮洛士的戰争中,這裡曾是支援羅馬人的迦太基艦隊基地。在這個羅馬人建立的古城中,出土了用希臘大理石制作的祭壇。圓形祭壇上,宙斯、赫拉、德墨忒爾、波塞冬、阿佛洛狄忒、阿瑞斯、赫菲斯托斯、赫爾墨斯、赫斯提亞、阿波羅、阿爾忒彌斯和雅典娜這十二位希臘主神一個不少,上方還有希臘文字銘刻的“十二神祇”銘文。祭壇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希臘文明在羅馬的影響力。

公元2世紀的文物《卡皮托裡尼山三主神》雕像比《十二神祇祭壇》晚了約200年。雕刻表現了羅馬三位守護神朱庇特、密涅瓦和朱諾的形象。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的衆神之王,與希臘神話中的宙斯身份相當。卡皮托裡尼是羅馬城7座山丘之一,也是朱庇特的居所,居住在這裡的神都有着最崇高的地位。最初陪同朱庇特居住在這裡的另外兩位主神并不是密涅瓦和朱諾,而是古意大利薩賓人信奉的戰争之神奎裡努斯和戰神瑪爾斯。随着希臘神祇在古羅馬的流行,與赫拉和雅典娜分别對應的朱諾和密涅瓦女神取代了奎裡努斯和瑪爾斯,與朱庇特一起成為卡皮托裡尼山丘的主神。他們的職能和象征聖物與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赫拉和維納斯幾乎相同,具有希臘古典時期神像的典型模式,但是此時的希臘神祇在羅馬已經具有了本土風格。

人們将古羅馬諸神與古希臘諸神進行對應比較時,大多從其相似之處去發現古羅馬文明對古希臘文明的繼承關系。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對應比較中更加注意發現古羅馬諸神與古希臘諸神的不同之處,從中去追尋古羅馬人如何将古希臘文明與本土文明結合發展的曆史蹤迹,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4.藝術的仿制和創新

古希臘人的雕刻藝術之是以能夠流傳至今,古羅馬人的曆史貢獻功不可沒。

首先,古羅馬藝術深受古希臘藝術的影響。在征服“大希臘”的過程中,羅馬人對希臘藝術欣羨不已,在占領這些希臘城市後,羅馬人将大量希臘藝術品掠走。在以後征服希臘本土和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時,大批藝術品源源不斷被帶到羅馬。一時間,希臘藝術品充滿羅馬城,很多希臘的藝術家也來到羅馬發展,這使得羅馬的藝術帶有濃重的希臘色彩。

其次,除了掠奪外,羅馬人對他們喜愛的希臘藝術品進行了大量複制。複制的做法雖然在現代社會受到人們诟病,但如果沒有古羅馬人對希臘藝術品的仿制,我們可能看不到《擲鐵餅者》等古希臘藝術的真容。

希臘古典時代是古希臘文明的頂峰時期,來自希臘世界最傑出的藝術家創造出了無數精美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在後來的戰亂中不斷遭到毀壞,湮沒在曆史的塵埃中。幸虧有古羅馬人對古希臘文明的熱愛,古羅馬時代的很多優秀藝術家對古希臘的藝術品進行了大量學習模仿,這些仿制品成為我們了解希臘古典藝術的教材,其本身也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産。“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中很多珍品雖然出自對古希臘藝術的複制,但同樣具有極為珍貴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十二神祇祭壇》上雕刻的希臘神祇形象與希臘本土上的雕刻風格幾乎完全相同,尤其是端坐在中央的宙斯形象,具有雅典古典時代最偉大的雕刻家菲狄亞斯的藝術風格。創作于公元前3世紀的青銅雕像《赫拉克勒斯休憩像》被認為是百年前希臘偉大的雕刻家留西波斯創作的赫拉克勒斯銅像的高仿品,原件一直存在于世間,直到1205年才被毀掉。有資料介紹,除了這件青銅高仿品外,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館還藏有一件羅馬帝國時期的大理石仿品。

羅馬人之是以熱衷仿制希臘古典時期的藝術,除了對希臘藝術的喜愛外,還與希臘化時代希臘文明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密切相關。

希臘化時代的時間跨度約從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0年,這一時期是希臘古代文明繁榮的最後高峰,也是羅馬人接觸、吸收、接受希臘文明影響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希臘藝術繼續得到發展,出現了《米洛的維納斯》《赫爾墨斯和小酒神》《薩摩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阿佛洛狄忒、潘和厄洛斯》等大量希臘藝術珍品。

同樣在這一時期,羅馬出現了複制希臘古典藝術的高潮,很多複制品不止一件。米隆的《擲鐵餅者》的羅馬複制品現在已經發現了三件,分别收藏于那不勒斯、羅馬和倫敦。古希臘藝術大師普拉克西特列斯創作于公元前350年的《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現存兩件羅馬複制品,收藏于梵蒂岡博物館的一尊高230厘米,收藏于德國慕尼黑雕刻陳列館的一尊高205厘米。這些羅馬複制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一直流傳至今。

在模仿複制希臘藝術品的同時,羅馬人也努力創造具有自己風格的藝術品。例如,在《米洛的維納斯》和《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等表現愛神的希臘藝術品影響下,公元2世紀,一位羅馬的藝術家也創作了一座表現維納斯出浴的雕像,被稱為《貞潔的維納斯》。這一類塑像是羅馬人在吸收希臘雕塑的風格後創作出來的公共裝飾性塑像,曾廣泛放置在花園、庭院、溫泉等開放性空間,深受羅馬人喜愛。古希臘用于供奉的神靈塑像走進了羅馬人的生活中。

從古希臘到古羅馬,歐洲文明的鍊條就這樣連接配接了起來。古希臘文明與古羅馬文明交融發展的曆史軌迹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财富。

(作者:尹亞利,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

來源: 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