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非洲制造“爆款”:追逐跨文化認同的譯制片

作者:澎湃新聞

一個尋常的下午,盧旺達農業機構的本地勞工正熟練地将菌菇種子放入消毒箱,整個消毒程式需要等待15分鐘。一位本地小哥悄悄拿出了一部傳音牌功能手機,正觀看着國内同期熱映的古裝武俠劇《武當一劍》。在昏暗的消毒室裡,破舊的手機裡傳出道地的盧旺達語同步配音。盡管影視劇的音效早已失真,但劇中明快激烈的武打動作仍讓他和他的工友們啧啧稱奇。為了降低觀影成本,他們通常會前往當地的列印店或是小賣鋪,将喜愛的影視劇下載下傳到自己的手機卡中,以便閑時觀看。為此,他們需要支付店家0.1-0.2美元的下載下傳費用。相較于電視或是線上流量網站等主流傳播管道,這種更為廉價的方式助力着中國影視劇的在非傳播。

實際上,國産影視劇進入非洲市場十分晚近。随着近年來中國傳媒公司進軍非洲市場,國産武俠劇、家庭倫理劇、都市生活、青春偶像、曆史劇等多題材譯制劇相繼投放 “試水”。其中,中國功夫電影和家庭倫理劇被衆多當地“粉絲”熱捧。與此相對,近期大規模投放的都市生活劇則表現不佳。從觀衆口味上看,由本地演員出演的本土影視劇更具優勢。然而,各國在本土影視劇生産上普遍呈現如下特征:生産量低、制作團隊極少、機關成本極高、生産速度慢。以盧旺達為例,全國僅有1個完整的影視拍攝團隊,年生産量僅4-5部情景劇,每部11集,每集45分鐘。不僅如此,盧旺達劇的收購價格高達2000美元/集,這使得影視營運商們望而卻步。

在非洲制造“爆款”:追逐跨文化認同的譯制片

盧旺達基加利城

當本土影視劇的供應無法滿足當地群眾的文化需求時,積極引入跨國影視資本成為非洲國家普遍選擇。于是,歐美劇、菲律賓劇、印巴劇、尼日劇、南美劇(如巴西劇)等紛紛湧入非洲市場,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多元影視文化景觀。這對國産譯制劇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一方面,中、非觀衆群體在消費水準、觀影偏好和宗教信仰上有着巨大差異,面向國内市場的國産劇譯制與本地多元文化需求不相适應;另一方面,非洲觀衆業已形成多元文化口味,使得任何劇種類型都無法形成排他性優勢,進而導緻在非洲進行的影視劇投資回報呈現高度不确定。

一、開創先河:國産劇《媳婦的美好時代》造就經典

2011年,被譯制為斯瓦西裡語的中國家庭倫理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以下簡稱《媳婦》)在坦尚尼亞“意外”走紅,開創國産譯制劇走向非洲之先河。自開播以來,熱度持續不退,本地觀衆自發通過電話、短信頻頻表達對該劇的喜愛。劇中由海清扮演的“毛豆豆”形象深受觀衆喜愛,一些經典台詞如“婆媳關系就是‘你死我活’”引起了當地女性觀衆強烈共鳴,該片更是被奉為婆媳沖突處理的“教學片”。最終,《媳婦》創下坦尚尼亞國家電視台曆史收視率記錄,并重播多達4次。随後,《媳婦》還被譯制為其他語言,分别在烏幹達、盧旺達、塞内加爾等多國上映,好評如潮。

在非洲制造“爆款”:追逐跨文化認同的譯制片

《媳婦的美好時代》劇照

《媳婦》的成功離不開國家文化宣傳機關在多個環節上的“精雕細琢”。早在2010年,國家廣電總局國際合作司便多次與駐坦尚尼亞大使館進行了讨論,并達成了如下運作方案:由廣電總局負責解決經費和版權問題,委托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承擔節目譯制和推廣任務,并借助最有影響力的坦桑國家電視台獨家播出。長期以來,以功夫和曆史劇為主的影視作品出口,給非洲群眾留下了中國人“會功夫”和“古闆陳腐”的刻闆印象。為扭轉這一局面,向非洲觀衆展現出一個現代化的經濟大國形象,成為目前國家文化産品“走出去”的重要目标。國家廣電總局明确指出,選擇一部注重“現實題材、主流價值、百姓生活”的影視精品是本次工作任務的重心。于是,在國内廣受好評的《媳婦》便作為中非文化交流項目正式上馬。為了出色完成國家傳遞的文化交流任務,國際台從斯瓦西裡語部、翻譯部抽調最強翻譯和配音演員,高品質的完成了譯制的各個環節,成就了一部經典譯制片。

在發展主義主流話語下,《媳婦》劇情中所呈現的婆媳、夫妻等家庭觀念也被納入到國家現代化表達之中。然而,這一話語表達在實際傳播過程中産生了多重效應。《媳婦》在非一經熱播,便引起了歐美和地方媒體的廣泛評論。一類評論家将其視為中國進行價值輸出的重要手段;另一類評論家則更傾向于認為,這是繼中國經濟發展成功之後,中國試圖增強文化影響力。本地精英階層通常不予置評,卻對于劇中所呈現的便捷、富裕的現代中國生活方式表現出強烈興趣;而普通群眾對劇情中的“家長裡短”有着深度共情。

不難看到,《媳婦》從一開始的定位便不是擷取海外市場收益,而是“傳播國家形象”,發揮優秀影視作品出海的“引領作用”。《媳婦》在口碑上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國家廣電機構高效的組織動員能力,以及在行政力量幹預下迅速組建而成的高度穩定的高水準譯制團隊;另一方面,通過讓渡海外市場利潤和提供其他項目援助機會,國家廣電總局成功換取到了坦尚尼亞國家電視台的重要資源,如每日黃金時段和推廣管道的優先使用權等。值得注意的是,坦尚尼亞等國家電視台大都屬于地方清流頻道,所有坦方觀衆都可以免費觀看電視節目,這也是《媳婦》能夠在短期内迅速觸達觀衆的原因之一。同時,由于國家電視台在當地處于壟斷地位,是以選擇在該頻道黃金時段播出或是廣告宣傳都需支付極高的費用。這一高昂的成本代價往往在《媳婦》的推廣過程中被視為一類沉默成本。在《媳婦》成為第一個“爆款”之後,國産譯制片“出海”進入高速期,借鑒該劇“走出去”經驗以期複制“成功”成為業内人士的共識。

二、複制“成功”:新劇《三十而已》再入非洲

自《媳婦》成為“爆款”以來,《杜拉拉升職記》、《北京愛情故事》、《歡樂頌》等多部國産影視劇相繼譯制成英語、豪薩語在非廣泛傳播。國産譯制劇已成功跻身非洲影視市場。2020年度熱播的都市生活類新劇《三十而已》(以下稱《三十》)在這一背景下開啟了走向非洲的出海程序。《三十》在國内某社群網站評分6.6,曾引發對當代女性主義的熱議。劇中三位女主分别代表了不同類型的都市女性,她們經曆了出軌、姐弟戀和家庭與工作之間的沖突等問題,在國内青年女性觀衆間産生了強烈共鳴。該劇在東方衛視首播便持續拉動三網收視增長,平均收視率達1.176%,播放量超27億。《三十》也成功入選了“海外推廣優秀國産影視作品”。不久,該劇在國際視訊網站Netflix上線,在南韓也掀起了追劇熱潮,女主的服裝搭配甚至成為南韓女性時尚話題。

在非洲制造“爆款”:追逐跨文化認同的譯制片

《三十而已》海報

相較于國家主導的傳播模式,《三十》的出海更多依靠的是企業商業化運作。延續《媳婦》優中選優的精品路線,在非洲營運多年的中國傳媒公司四達時代[1]将《三十》引入到了非洲。從譯制過程上看,該劇近乎完美地“複制”了《媳婦》的所有要件。企業的專業配音和譯制團隊,将中文台詞譯制成道地的斯瓦西裡語,口音口型也與人物畫面保持絕對同步。毫無疑問,該譯制片的品質堪稱上佳。令人意外的是,《三十》并沒有獲得與《媳婦》一樣的關注度,在收視費拉動方面也表現不佳。

四達時代國際頻道負責人張成(化名)有着在非洲影視産品營運的豐富經驗。她對《三十》有着客觀評價,“之是以《三十》收視不佳,很重要的原因是劇中的都市生活與非洲家庭婦女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幹,根本形成不了跨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此外,在非洲國家電視台黃金時段的播映和廣告費均十分昂貴。即使按照版權分成的商業合作慣例,投資-回報出現虧空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面對有着多元文化口味的非洲觀衆,避免将“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宣發政策顯然是企業的最優選擇。于是,将《三十》與其他國産劇“打包”宣傳,一并放入自主創辦的Sino Drama中文頻道中播出。雖然,這一“退而求其次”的方案有利于增強中文頻道的品牌影響力,卻使得《三十》在宣發力度和管道資源配置設定上有所不足。

不計成本以赢得聲譽價值的“爆款”制作模式,使得民營傳媒企業難以“照葫蘆畫瓢”。多元影視文化間的激烈競争,使得國産譯制劇的口碑聲譽與實際市場盈利間不相比對成為一種常态。以國内影視市場的良好口碑評價為前提,這一“精品”路線更是加劇了投資風險。更為重要的是,非洲影視市場的回報與國内影視劇的生産商之間并未建立緊密聯系,後者更傾向于滿足國内政策要求與觀衆需求。在成功推出中國媳婦“毛豆豆”經典IP後,不再拍攝續集的《媳婦》,注定無法将這一來之不易的口碑“成功”轉化為實際的市場收益。遺憾的是,盡管國産譯制劇的市場營運環節愈加完善,《三十》依然徘徊于 “試水”的初級階段,再一次重走了《媳婦》當年的傳播之路。

三、制造“爆款”:菲律賓劇《Brothers》脫穎而出

為了盡可能滿足觀衆多元的文化口味,四達時代版權部大規模采購了各類影視劇數百部。從中遴選出市場回報較好的影視劇後,再交由譯制中心譯制成斯瓦西裡語、豪薩語、英語、法語等主流語言。從多次市場回報上看,菲律賓劇、印巴劇受到非洲群眾普遍歡迎,而南美劇(如巴西劇)則在莫三鼻克[2]等非洲國家收視表現頗佳。據資料顯示,2021年度菲律賓劇《Brothers》年度收視貢獻最大,甚至在重要劇集當天收視貢獻超過包括歐洲足球聯賽在内的王牌體育節目。更有趣的是,在大衆認知中,人們普遍認為菲律賓劇目标閱聽人僅限于非洲婦女,卻發現男性觀衆的收視貢獻高達40%。四達時代資料支援部負責人王曉(化名)坦言,此前認為“女性喜歡電視劇,男性喜歡足球”也許是一種認知偏見。

在非洲制造“爆款”:追逐跨文化認同的譯制片

菲律賓劇《Brothers》

《Brothers》的劇集多達上百集、劇情邏輯簡單且采購單價很低。男主角Paolo Rivero是菲律賓的當紅明星。他那強壯健美的形體和英俊帥氣的面容,無疑是這部劇受到女性觀衆青睐的一個原因。除此之外,劇中多次出現的性暗示片段和複雜的“多角戀”關系,則是吸引非洲觀衆的另一大看點。實際上,在劇情鋪陳上,幾乎所有的菲律賓劇都會借助類似橋段。不同的是,該劇引入了更多的家庭倫理沖突和兇殺懸疑的情節,這也使得《Brothers》的觀衆“粘性”同比更高。從觀影體驗上看,《Brothers》的劇中人物通常臉譜化明顯,主人翁陽光樂觀、嫉惡如仇,而“大反派”則陰暗狡詐、面目猙獰且為富不仁。在菲律賓劇裡,宗教信仰、現實政治體制或是對現代社會不公的反思性批判被一概弱化,更多展現富人的壓榨、官僚的權力腐敗和草菅人命,非洲群眾對于後者似乎早已習以為常。

相較于國産譯制片《媳婦》和《三十》的市場表現,菲律賓譯制劇《Brothers》成為了四達時代年度收視“爆款”。但是,颠覆三觀的劇情仍免不了媒體從業者們的吐槽。“可能越是我們看不上的低級狗血劇情,非洲人越是喜歡,越是狗血越是有賣點”,四達時代盧旺達分公司市場部經理石小菲(化名)如是說。面對口碑與收益的極度分化,國内影視研究者提出了兩種主流解釋:(1)非洲人經濟文化發展水準較低,是以對影視劇的鑒賞能力不足;(2)全球文化市場分割的結果,即歐美劇“占領”了成熟國家市場,菲律賓劇等其他劇種則隻能流入到低收入群體為主的初級文化市場。這一觀點暗示非洲群眾選擇菲律賓劇其實是無奈之舉。然而,上述帶有歧視性色彩的看法顯然站不住腳。

通過實地走訪發現,相較于國内觀衆,非洲群眾受到多元影視劇文化的長期熏陶,對引進的各國影視劇有着更加包容的态度。對非洲觀衆而言,無論是制作精良的美劇,還是帶有宗教神話色彩的印巴劇,又或是被國人反複诟病的菲律賓劇,都沒有所謂高低貴賤之分。在他們的認知中,菲律賓劇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的,而不是被迫選擇的“便宜貨”。一位熱衷觀看各國影視劇的盧旺達女孩有着極高的影視鑒賞能力,她告訴我們,“我覺得美劇太過血腥暴力了,都是在打打殺殺;也看過中國的電視劇,仙俠劇的背景特别漂亮華麗;印巴劇中演員們的衣服好看,背景音樂特别好聽……相對而言,我更加喜歡菲律賓劇,(因為)女主角很酷,一步步通過自己的勇氣和努力打敗了曾害過她的人。”

非洲多元影視文化并存的局面,對國産譯制片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無論是國家短期支援下獲得口碑聲望的《媳婦》,亦或是商業模式主導下的《三十》和菲律賓劇《Brothers》,都是當代影視媒體人的有益嘗試。值得注意的是,優秀影視作品“走出去”所選擇的精品路線,在形塑國家形象的同時,“無意”中讓兩國觀衆在諸如孝道、家庭主義等價值層面上産生了認同。某種意義上,菲律賓劇《Brothers》之是以成為“爆款”,一方面得益于四達時代延續了國家文化出口的精品路線,也得益于企業擁有多語種譯制能力和專業市場團隊;另一方面,菲律賓影視供應商根據海外初級市場的回報及時增加劇集長度和調整劇情設計,成功塑造了目前非洲群眾的觀影習慣。菲律賓劇推廣經驗表明:國内單一面向的文化生産模式與非洲多元文化需求間長期存在的鴻溝,是導緻國産劇“出海”非洲遭遇瓶頸的結構原因。

四、再現與展望

一位盧旺達小哥微微鞠躬、行抱手禮,似乎在他看來中國人間的日常問候就是如此。他半開玩笑的模仿着李小龍的經典國術動作,訴說着他對成龍、李連傑、甄子丹的崇拜。當被問到喜歡什麼中國電影時,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說出了《A計劃》、《黃飛鴻》等電影名稱。

在非洲制造“爆款”:追逐跨文化認同的譯制片

《黃飛鴻》劇照

多年以來國産功夫片的影響力遍布非洲各地,甚至不少非洲群眾一度認為中國人都會國術。正是在中國影視力量的推動下,中國國術、舞蹈、民族歌曲、刺繡等紛紛落地,在非洲成功掀起了“中國熱”。近年來,為了凸顯中國現代化的經濟大國形象,展現大都市生活的情景劇大量投入非洲市場。國産影視劇中發達的公共交通、象征現代化的摩天大樓以及身穿名牌服飾的演員們,凸顯了中國四十年來改革開放所取得的經濟發展成就,同時也給非洲群眾留下了新的刻闆印象——中國人都十分富有。新的影視文化觀正以難以覺察的方式,與正在非洲從事跨國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華人華商勞動實踐發生某種關聯。傳統與現代兩種影視話語表達會産生怎樣的潛在後果不得而知。不過,有些問題仍值得我們深思:作為文明交流的毛細血管,影視的力量該如何使用?在逆全球化勢頭正盛的今日,影視文化的跨國傳播又将對世界經濟格局意味着什麼?

注釋及參考文獻:

[1] 四達時代集團擁有電視訊道630多個,包括非洲本地人氣頻道、國内國際知名頻道以及四達時代自辦頻道等。除此之外,四達時代成功在盧旺達、奈及利亞、肯亞、坦尚尼亞等30多個非洲國家注冊成立公司并開展數字電視和網際網路視訊營運,發展數字電視及網際網路視訊使用者超過4000萬。

[2] 由于巴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是以巴西劇深受葡萄牙文化的影響。同屬于葡萄牙殖民地的莫三鼻克,把戲劇在莫三鼻克有着極大的認可度。

闫成勝,2013,電視對外傳播的本土化政策初探——以《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傳播為例,《對外傳播》第10期。

付少武、蔡清輝,2014,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熱播的啟示——兼論中國電視劇走向海外的政策與路徑,《當代電視》第2期。

沈彤揚,2021,國産影視劇跨文化傳播中“他者”凝視與共情政策——以電視劇《三十而已》為例,《科技傳播》第5期。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際合作司,2016,影視搭建友誼橋,中非攜手謀共赢——中非影視交流取得豐碩成果,《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第3期。

(美)金斯伯格等編,丁惠民譯,2015,媒體世界:人類學的新疆域,北京:商務印書館。

(美)布萊恩ž拉金,2014,信号與噪音:奈及利亞的媒體、基礎設施與都市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