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作者:留學生Daily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最近,在大家沒注意到的地方,咱們中國學生又悄悄的在世界屠榜了。

在2022年第63屆的IMO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中國隊奪得第一的好成績。

而且,這次的TOP1含金量極高,因為中國隊的6名選手全部獲得了滿分。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這也是從1994年競賽創立以來,唯二獲此殊榮的隊伍。上一次,還是美國隊在28年前做到的。不得不說,真要為這幾位中國孩子鼓掌~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但慶祝之餘,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有網友提出質疑:中國學生數學這麼厲害,怎麼國際學術獎項一個都沒有呢?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仔細想想,确實如此。網友提到的菲爾茲獎,是數學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堪稱數學屆的諾貝爾。

而這個獎項的本土國人獲獎者……從1936至今一位都沒有,着實匪夷所思。

從個人角度來說,中國學生從小也都很努力,奧數班、數學比賽之類的一個不落。

從大環境來說,社會各界也确實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比如丘成桐等頂尖學者回國發展數學教育;比如聯想等企業對丘成桐推動成立的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進行捐贈和合作,力圖通過提供更好的資源,去改善國内大學的數學教育環境,扭轉這一局面。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但即便如此,很多數學很好的中國學生,還是會在進入大學後銷聲匿迹,從此與國際獎項榮譽無緣。

高開低走的中國數學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你是中國人,數學一定很好吧?”這句話,有留學經曆的人都懂。

這種刻闆印象卻并非空穴來風,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确實甩海外國家幾條街,尤其在基礎教育上。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以美國為例,中國學生在成績、學習時長等方面都全面碾壓美國小盆友。

從往年的國際PISA權威教育評估結果來看,在全球15歲學生的數學測評中,中國孩子每周學習數學的時長,遠超國際平均水準,數學分數上也位列第一。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不僅如此,在很多國際賽事上,中國孩子也是當仁不讓。就比如青少年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中國隊累計奪金數傲視全球。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不可否認,基礎教育,中國學生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但是,高等教育,就差強人意了……

去年,《Nature》雜志開展了一項研究。在對俄羅斯、中國、印度、美國的3萬多名大學生進行跟蹤評估後,隻有中國學生的數學技能,在大學後出現了明顯下降。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淡藍色:第一年入學時水準 *藍色:第二學年末水準 *紅色:技能增進

最直覺的展現就是,即便中國學生在IMO上再風光無限,但在菲爾茲獎等專業數學獎項的面前,也依舊無力。

截止2022年,世界共有64位菲爾茲獎獲獎者。算上今年新晉的獲獎者,美國已經包攬了15個名額,和法國、英國、俄羅斯占據了大半個江山。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圖為截止到上一屆(2018年)的獲獎資料

而中國,至今沒有一位中國大陸本土出身的菲爾茲獎獲得者,算上華裔獲獎者也僅有2位。

一位,是澳籍華裔陶哲軒。另一位,則是全球首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丘成桐。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1983年,丘成桐于波蘭獲頒菲爾茲獎

1982年,丘成桐證明了卡拉比猜想和正品質的猜想,獲得菲爾茲獎。這對于當時的整個中國社會和數學發展,都是個極大的鼓舞。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那麼問題來了,從前期奧數成績巅峰,到後期國際獎項挂0,中國的高等數學教育,到底怎麼了?。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一直以來,數學好都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但為何中國本土很難走出哪怕一位菲爾茲獎得主?

其實,原因也很明顯,興趣+努力,缺一不可。

沒有興趣,數學隻能是工具人:

回望學生時代,雖然很多數學公式和定理都不記得了,但被送去奧數班的痛苦經曆卻刻在骨子裡。

對于大部分中國學生來說,奧數的工具人屬性拉滿。學數學不是興趣使然,而是,聯考加分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離開高中後,數學的待遇又如何呢?

從資料來看,近十年來,數學甚至沒在專業報考熱門榜上出現過。敬而遠之,是大部分中國學生對它的态度。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最需要努力時,卻在躺平:

進入大學後,備考的高壓突然消失,變成了全憑自覺的學習狀态。似乎隻要不挂科,玩玩遊戲、談談戀愛,就萬事大吉了。

于是,在這個本該在專業領域發光發熱的4年,不少人卻更願意擺爛。從前兩天的#90%學生被取消學籍系因遊戲#熱搜裡,就可見一斑。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但反觀美國,這個階段恰恰是美國大學最嚴苛的階段。

  • 上課3次不來=挂科
  • 上課不參加讨論=挂科
  • 作業投機取巧抄别人的=挂科

除了挂科理由千千萬,還有無盡的小測試、小論文、小演講,以及重磅的期中期末考試在等你。

而這些,都在逼着學生好好學習專業知識,拓展專業領域,不然真的很難畢業。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根據Univ Stats的資料,美國高校的平均畢業率僅為53%,“寬進嚴出”的名号實錘了。

是以,也難怪一些“你見過淩晨四點的哈佛圖書館麼”之類的名梗流出。

畢竟,他們真的要玩命學習,不然就是GPA低于2.0警告or喜提開除+撤銷F1簽證大禮包。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這一松一緊的對比,可能就是人家能在數學領域成績斐然的原因。

但有趣的是,不管是奧數王者的中國,還是數學家衆多的美國,都覺得自己數學太差了!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事實上,在我們反思高等數學教育差在哪裡時,美國卻表示:需要反思的是我!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未來的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将成為決定性力量,因為中國人數學太好了。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這個邏輯雖然看似離譜,實則說得在理。因為,從古至今,數學都是一切基礎科學的核心,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 17世紀,牛頓發明了微積分,我們得以接觸力學、天體運動學等問題
  • 1957年,蘇聯用強大的運算能力,研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啟屬于人類的太空時代
  • 20世紀,美國數學家馮·諾依曼改進計算機設計理念,後來我們有了數字計算機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甚至,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50位得主中有27人的主要貢獻是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經濟問題。比如:

  • 2019年獲獎者,通過數學分析提供減輕全球貧困的實驗性方法;
  • 2018年獲獎者,設計并創造了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
  • 1997年獲獎者,給出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成為設計金融新産品的思想方法。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到了現代,數學更是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天天玩的手機、電腦、遊戲機;你工作要用的程式設計、統計學、大資料;你新聞裡看到的航空航天、能源、5G、人工智能……

太多領域,都需要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推演,去解決問題并創新發展。從日常生活,到國家發展,再到人類未來,你能想到的領域,皆是數學的影子。

是以,在如今的國家發展、國際競速中,誰能取得數學上的主動權,誰就能成為赢家。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是以,中國也急需培養大量本土數學人才,讓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學生引領中國未來的發展。

而這兩年,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發展中國本土數學能力是多麼重要。

近年來,很多學者都在用自己的方法,推動中國本土人才的培養。

比如,國際頂級 AI 學者朱松純先生,離開UCLA,回國加入北大擔任教,培養中國的AI人才。曾解決霍金提出的引力瞬子問題的陳杲博士,也在今年回到母校任教,繼續研究幾何論題。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還有上文提到的菲爾茲獎首位華人獲得者丘成桐先生,要說關于他的傳說,可太多了:

  • 22歲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學位
  • 27歲就攻克了世界微分幾何難題“卡拉比猜想”
  • 33歲獲數學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菲爾茲獎;
  • 1987年開始,在哈佛大學數學與實體學擔任教授30多年;
  • 61歲因為對幾何學和實體學的多領域産生了深刻影響而獲得了沃爾夫數學獎。

在今年的4月20日,丘成桐先生從哈佛退休,全職加入清華任教。

他的歸來,無疑為中國數學的發展帶來一劑強心針。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丘成桐先生曾說,這輩子他隻有兩個心願:

一是,成為大數學家;

而另一個,就是為祖國的數學發展做出貢獻,培養有數學天賦的中國學生,讓他們成為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世界一流學者。

畢竟,少年強則國強,中國數學才未來可期。

顯然,第一個心願已經達成,此番回歸,正是為了完成第二個心願。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當然,在人才培養上,國内高校也在不遺餘力的做出貢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啟動“中法數學英才班”,讓中國學生和數學聖地法國可以建立交流。同理還有北京大學和莫斯科大學建立的“中俄數學中心”,用科研和合作提升中國學生的數學視野。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說到高校的努力,就必須要提到2021年清華大學成立的求真書院。

早在2015年,經教育部準許,清華大學的數學科學中心更名為“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希望促進傑出數學人才培養。

清華大學也在2021年3月,建立了求真書院保障“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順利開展。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這裡可以說是以培養數學領軍人才為唯一使命目标的實體機關。

同時,也将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期許,以及丘成桐先生“為國家培育基礎科學人才,使中國科技從根源上改變”的理想,彙聚于此。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在求真學院,從全國層層篩選出來的“好苗子”都将接受國内首創的8年制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方式。

在3年數理基礎+2年科研訓練+3年博士研究的8年裡,衆多大師級學者都将為他們授課,更有丘成桐先生擔任院長,親自參與書院培養方案的設計。

未來10年,将會有一批中國本土培養的世界數學前沿的領軍人才從這裡走出去,帶動中國乃至世界的數學等基礎學科領域的發展。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除了學者和院校的努力,人才的培養也離不開國内企業的傾囊相助。

事實上,最近幾年,企業向高校捐贈用于教育發展的案例不勝枚舉。

  •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向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捐款3億,用法學、新聞、網際網路、人工智能、金融、競技等專業學科的建設研究
  • 阿裡巴巴:馬雲也曾向母校杭州師範大學捐了1億元設立教育基金
  • 小米:創始人雷軍向武漢大學捐贈1000萬支援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而就在最近,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也以個人的名義向清華大學求真書院發起捐贈。

此次個人捐贈的款項,将用于聘請知名數學大師、講席教授到求真書院授課,以及支援求真書院學生和教授的學習與交流等,助力國家基礎科研創新、培育更多國際一流的數學人才。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同時,聯想還和清華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簽約,從科技創新、人才交流、資金支援等方面展開合作:

  • 科技創新:設立“內建電路”、“智能制造”、“計算機體系架構”3個産學研深度融合專項,促進基礎研究和交叉創新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争力。
  • 人才交流:聯想将積極支援清華大學的科研産業實踐和人才就業等工作,讓清華大學的優秀人才更加未來可期。
  • 資金支援:除了楊元慶的個人捐贈外,聯想還向清華大學發起了一筆捐贈,用于支援清華大學的人才培養。包括設立“清華之友—聯想自強獎勵金”,支援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聯想這波操作其實并不令人意外。事實上,近年來,聯想在教育領域上屬實是格外上心。

而且,他們的發力點,往往并不隻是高深的科技項目或科研成果的轉化,而是将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在中國本土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本土人才的高品質培養上。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就比如去年,在上海交通大學125周年校慶上,楊元慶就出資1億元捐贈了全國高校一流的綠色水冷高性能計算中心。

這樣,由高性能計算帶來的強大“算力”,就能引入到國内高校的教學中。

進而,讓中國師生在進行能源、氣候、實體、生命科學等需要海量資料處理時,也能獲得必要的本土技術支援,不用再眼饞國外的科研資源了。

這項美國保持了28年的紀錄,今年讓中國給破了

這些操作,可以說是治标又治本,從根源上改善中國高等教育的品質和環境。

要知道,教育、人才、創新,這些都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在這上發力确實屬于國之大者的義舉。

值得欣慰的是,為中國教育提供幫助的企業還有很多,盡心盡力為中國教育耕耘的有志人士也是千千萬。

相信在未來,有了這些高校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中國會湧現更多中國本土培養的頂尖數學家,有更多中國出身的菲爾茲獎獲得者。

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學生棒,未來就充滿希望。

當新興人才不斷湧現,他們也将在未來推動中國數學的發展,甚至引領全球的數學創新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