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命力

作者:光明網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命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實作文化自強,事關國家前途命運、民族發展程序和人民利益福祉。曆史和現實充分證明,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民族,必然有輝煌的文化,必然對自身的文化充滿信心;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态導讀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讨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文化

沒有文化發展,便沒有國家民族的興盛。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董振華指出,并不存在唯一合理的“普世價值”和最優文化,各個國家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建設精神家園。文化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生命展現,否定自己的文化就是否定自己的生命;文化的積澱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财富,也是這個民族、這個社會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會之間的“基因身份證”。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中華文化曆史悠久、積澱深厚、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物質層面的“四大發明”、絲綢之路、浩瀚文物,精神層面的家國情懷、君子人格、魏晉風度、盛唐氣象等,都給世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和印象。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積澱、薪火相傳與發展創新。國家強盛,則文化興盛。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實作。正因如此,我們黨始終立足中華文明肌體,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不斷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高度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換言之,沒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就不可能有發自内心的責任擔當,就不可能擔當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為世界人民謀大同”的曆史使命。 【詳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轉化發展中展現出自信底氣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價值理念與實踐智慧,是中華民族赓續發展的根本,深刻影響和形塑着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價值觀念,是我們屹立于激蕩時代的文化根基,是我們回答時代之問、世界之問的文化底氣。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鵬穎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中國人觀察世界、了解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而智慧的價值判斷、文化視角和理論思維,涵蓋禮義、體用、理氣、乾坤、善惡等辯證範疇,内在地要求人們用辯證思維和各種智慧正确對待内與外、義與利、家與國、道與器、知與行的關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操,“天下大同,美美與共”的世界情懷,“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美好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之道,“民為邦本,民說無疆”的民本理念……這些思想、理念、價值曆久彌新,支撐着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而薪火相傳,曆經劫難又浴火重生,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熠熠生輝、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隻有在不斷的轉化發展中融入當代文明的曆史性建構,實作同現代社會的和諧共生、互動砥砺,才能煥發出蓬勃旺盛的文化生命力,才能展現出充滿自信的文化底氣,才能使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更多有益啟示。正是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曆程中,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曆史性地開辟出了中國道路。 【詳情】

推動創新創造,讓文化在守正創新上實作新作為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内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光明日報編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強調,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文化守正創新上實作新作為。創新不是隔斷血脈、憑空虛造,而是要在文化的傳承與守護中順時應勢、守正創新。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的創新創造,必須以高度曆史自覺和文化自信,做好曆史文化遺産挖掘、整理和保護工作,做好中華文明曆史起源、精神特質、發展形态的研究闡釋工作,深刻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引導人們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鑄牢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追本溯源的目的不是要因循守舊,而是為了在當下的時代與實踐中有新的發明和創造。要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實作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提供磅礴動力和堅實支撐。 【詳情】

加強文化建設,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文化建設始終蘊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中,擔負着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文化建設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題中之意。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基地研究員耿凡表示,文化具有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功能。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偉大建黨精神的指引下,前赴後繼,英勇鬥争,先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邁進新時代,我們在脫貧攻堅精神、偉大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的感召下,團結一緻,艱苦奮鬥,不斷戰勝風險挑戰,彙聚起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力量。一方面,中華文化始終能夠借鑒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營造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文化環境。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始終烙印在中華文化中,成為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和力量之源。近年來,曆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社會思潮打着“戲說”“惡搞”的幌子,歪曲、貶低、诋毀中華民族的曆史和文化。面對這樣的險惡用心,我們一方面要堅決鬥争,不斷淨化網絡環境和文化生态。另一方面,要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培根鑄魂上下“硬功夫”,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正能量。 【詳情】

(光明網記者 鄭芳芳整理)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命力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下一篇: redis 暢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