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愛,死亡和機器人》中的強人工智能時代RPA還會存在嗎?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從《愛,死亡和機器人》探讨強人工智能時代的RPA發展

文/王吉偉

本周四,王吉偉頻道參加了私域流量社群的一個直播活動。

活動之前,主辦方問詢分享的話題,我找了兩個選題:一是聊聊RPA的易用性,探讨從C端RPA人人可用到B端的RPA端到端全生命周期(這個選題的内容将在下周釋出);二是講講RPA如何通過優化業務流程驅動數字化轉型。

主辦方對第一個話題很感興趣,直接将這個選題定為活動主題,我也開始準備相關的分享内容。

但在活動前一天,主辦方給了一個直播腳本,腳本中列出了幾個關于RPA的問題。因為這個活動主要是為了向私域流量領域普及RPA常識,我一看這些問題應該是大家更關心的,就按照腳本給出的問題準備了相應的内容。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有意思的是,周四晚上直播活動開始後,主持人完全沒有按照腳本走,直接用對話的方式即答即問,是以第二次準備的内容也基本沒用上。

不過這種直播方式倒是很有意思,随機的問答與觀點的抛出,能夠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進一步啟發思考。最終的直播資料還不錯,主持人與嘉賓們都打開了腦洞,聊得很嗨。

直播結束後,回過頭來再看之前準備的内容,發現有些問題還是挺有價值的。既然已經準備好了,索性就整理成文章發出來吧,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另外,文末還會有資源福利相送。

問:生活中哪些場景能夠使用到RPA?

生活中的RPA應用場景還是蠻多的。

比如在财務,RPA可以用于員工費用報帳、采購到付款、訂單至收款、固定資産核算、存貨到成本、總賬到報表、資金結算等流程。像專注電商的影刀RPA,可以應用于電商經營中的客服、營運、财務中的多個業務場景。

RPA可以廣泛應用于組織的财務、法務、營運、銷售、研發、客服、人力資源、IT運維、供應鍊以及更多業務部門。理論上,隻要是簡單、重複且基于規則的業務流程,都可以用RPA代替人工進行優化以提高ROI。

随着RPA與AI、流程挖掘等技術的融合,非結構化資料的處理現在已經不算難題,RPA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目前已經能夠應用于金融、保險、零售、電商、政府、能源、制造、物流、地産、醫療、教育、電信等多個行業領域。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前面說的主要是辦公場景,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基于PC和手機的生活、學習、娛樂場景,簡單重複枯燥的流程也可以使用RPA。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衣食住行玩樂的,隻要是存在簡單重複的流程,都可以考慮用RPA實作自動化。比如在上海疫情期間,還有人嘗試過用RPA搶菜。

在學習中,有很多學生會使用RPA進行查找資料、論文查重等,甚至有些國小生都在用RPA解決簡單的流程自動化。

在工作中,比如我在遇到大量重複的操作流程時,像批量下載下傳圖檔、關鍵詞查找等就會用RPA把它自動化,包括現在也正在嘗試用RPA進行文章分發。

再比如玩遊戲,多年前很多玩過《傳奇》等網遊的朋友都用過按鍵精靈。按鍵精靈誕生于十幾年前,其實就是國内RPA的雛形。

當然現在很多RPA産品都已經能夠跨端,支援手機自動化,手遊也能用RPA操作。我見過有人用RPA在《王者榮耀》中實作一鍵連招,玩起來真的很溜。

其實作在的手機中的自動化軟體如Tasker、觸動精靈、automate,包括iPhone自帶的快捷指令工具,都算是RPA的一種。

在更多辦公軟體雲化以後,手機端的功能越發完善,參與的辦公管理事項也越來越多。現在手機已經能夠處理大部分工作,将來隻需一部手機就能玩轉所有工作。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手機能做的事情越多,RPA能夠參與的基于手機端的業務流程自動化也就越多。按照這個邏輯,RPA廠商們提出的“人手一個RPA”和“RPA人人可用”的願景,大幾率是要靠手機這個載體來實作的。

未來這個願景真的能夠實作的話,RPA就會無處不在了。

問:萬物皆可數字化,RPA也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數字化的轉型趨勢。除了增效降本,RPA是否能為一個企業創造出新的業務形态?

需要說明的是,能夠助力組織實作數字化轉型的方式和方法很多,雲計算、人工智能、中台、低代碼等,用好了都可以助力組織實作數字化轉型。

王吉偉頻道之是以推薦基于RPA的業務流程優化驅動的數字化轉型,是因為它能夠實作“自上而下” 與“自下而上” 并用,開展業務流程優化的同時并不影響組織整體數字化戰略實施,是以能為廣大組織帶來卓有成效的數字化轉型,增效降本非常明顯。

比如在财務領域,原來一個部門可能有多個會計人員、出納人員等等,在采用RPA之後,往往隻需要幾個人+幾台部署RPA的電腦就可以了。部門或者團隊成員驟減,是應用RPA經常出現的情況。這對于降低人力成本是非常顯著的,同時業務流程的運作也更加精準,出錯率大大降低。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在業務形态或者商業模式方面,RPA還是催生了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的。有一些組織比如銀行、證券、能源等企業,通過與RPA廠商合作打造了自己的RPA平台,用自動化賦能他們客戶的業務轉型。

還有一些企業,把RPA融合到已有的中台或者PaaS平台,實作了更大層面、更高次元的業務流程自動化,進而幫助商戶更好地進行降本增效。

同時,RPA所催生的開發者生态,也正在讓很多開發者走上RPA開發之路,有的開啟了自由職業之路,有的走上了創業之路。據我了解,像私域流量這個圈子,也有一些團隊正在嘗試用RPA做更多的相關業務,并且有的私域營運相關的RPA教育訓練也做得挺火。

任何新技術的應用都會帶來新的商業生态,RPA也是一樣的。RPA的爆發是對傳統自動化的沖擊,等于重塑了業務流程自動化這個領域,并且參與了超自動化概念。

同時RPA也正在積極融合與內建更多的技術與工具,以為更多組織提供一站式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助力其成為全面自動化組織。

此外,AI廠商借助RPA實作商業落地,也算是一種新的業務形态。

問:機器人的加入肯定會影響到目前的員工結構。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如何通過RPA優化人員結構呢?尤其在疫情期間,企業發展比較被動,是否可以通過RPA扭轉這種态勢呢?

先說第一個問題。

簡單的講,RPA之是以能夠增效降本,一方面是通過精确操作降低錯誤率、提升準确率以實作增效,另一方面是通過機器人替代人力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當然,能夠替代和連接配接投資不菲、操作困難的傳統內建自動化也是一方面。

替代人力職員,讓部門效率大幅提升,對企業來說就是精簡管理。但這裡的“優化”不能加引号,被優化的人員并不是被開除了,而是将他們從簡單、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轉崗從事決策類等更有價值的工作,進而提升他們的工作愉悅指數。

并且很少有人願意長期從事複制與粘貼類的簡單工作,這樣的工作展現不出工作價值,不符合員工的職業成長,長期下去自然就會辭職。這樣的工作留不住人,也不好招人。

說應用RPA能夠促進組織變革,其實也是從精簡人員結構開始的。當多個部門都采用RPA不需要那麼多人的時候,一些部門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這樣很多部門會進行合并。

為了保證RPA的高效應用,一些組織也會成立RPA卓越中心(RPA COE)等部門,甚至RPA COE在有些組織的權重會很高,因為RPA COE能夠保障更多的業務流程實作自動化,ROI也就會更高。

同時那些被“優化”的員工,以及對PRA感興趣的員工,都可以進入類似的部門工作。通過引入RPA,實作整合部門+人員重置,整個組織架構都會實作變更。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再說第二個問題。

事實證明,疫情并沒有影響RPA行業發展,反而促進了RPA的應用與普及。2018年-2019年期間RPA市場規模成長的最快,增長速度過了60%。到現在,全球RPA市場還以5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IDC預計,中國RPA市場2018-2023年複合增長率為64%。

疫情之中,更多企業為了應對用工慌、居家隔離、成本上漲等問題都引入了RPA,以流程自動化維持企業營運同時開啟轉型之路。王吉偉頻道認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是完全可以用RPA來應對經營困境的。

簡單地講,其實小型企業最主要的成本來自于人力。如果企業的數字化程度不高,同時簡單、重複的業務流程居多,一般用RPA替代人力操作能夠快速的大幅的降低營運成本。

RPA成本不高,部署容易,開發簡單,甚至用一些廠商比如來也、影刀等的免費社群版就能做很多事情,包括一些大型企業都在大量使用社群版。

現在的RPA易用性已經很高,隻需要簡單摸索2天就能入門并開發出機器人将一些業務流程實作自動化,人力成本也會是以大大降低。對于即将進入“倒閉倒計時” 的企業來說,使用RPA還是很有必要的,大家可以做一些嘗試。

問:未來RPA肯定還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最近熱議的美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後文稱《愛當機》)很有趣,探讨了人和機器人之間的關系。很多科技的發展方向,離不開關于人性的思考。有沒有設想過,随着AI技術的不斷完善,未來RPA還可以有哪些功能呢?

我也是《愛當機》的粉絲,最近剛看完了第三季。

這部系列美劇,對于未來的人、生命、人工智能、機器人、生存、商業等都做了很多探讨。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幾個機器人探索人類滅亡世界的場景,好像第三季還有續集,最後人類徹底滅絕,反而是貓類生物主宰了地球,當然人類創造的機器人也生存了下來。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很顯然,《愛當機》中的機器人是都具備強人工智能的硬體機器人,他們擁有自主意識,能夠思考并且都有自己的個性。RPA作為軟體機器人,未來再發展也不會變成硬體機器人。但是與強人工智能融合的RPA,有可能會出現在一些功能性的硬體機器人之中。

就像PC和手機作為RPA的載體,以後硬體機器人也有可能成為RPA的載體。其實目前在智能制造領域,RPA就已經能夠在一些業務流程中操作工廠中的房間裡的硬體機器人了。

RPA有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就是正在內建與融合各種管理軟體與系統。現在RPA已經發展出包括AI、流程挖掘、低代碼、iBPMS等在内的超自動化,未來RPA可能會內建和融合ERP、CRM、BPM等大型企業管理系統。

當RPA內建更多系統之後,企業的數字化經營可能就不是今天的以ERP、CRM等系統為核心,而是以基于RPA的自動化系統為核心。企業引入的管理系統越多,這個自動化核心就會越重要。對于未來的企業來說,自動化核心是鐵打的營盤,各種系統和操作的人都是流水的兵。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高總前面還提到了人機協同,人機協同确實是RPA身上的一個顯著标簽。并且RPA算是打開人機協同的最簡單方式,沒有程式設計基礎的人摸索一下就能用RPA開發出機器人。人+機器人一起進行各種工作,這就是人機協同。

這種人機協同的方式正在全球各大企業上演,有的企業已經上線數萬個RPA機器人,與人力職員一起協同工作。

其實因為資料孤島、系統異構、操作困難、錯誤率高等因素,随着人工智能技術在組織中的廣泛應用,這些年來人與PC、手機等裝置之間已經多了一個人機協作層,RPA就在這一層連接配接人與裝置。在未來,人們隻需要對人機協作層發出指令,軟體機器人就能自動化執行各種業務。

但當強人工智能加持的機器人時代到來之後,各種組織的營運可能連人都不需要了。硬體機器人+軟體機器人,兩者協同就可以支撐整個組織的營運,乃至全社會的運作。

RPA能否創造新業态?如何優化組織結構?如何助力疫情中的企業?

但若是按照《愛當機》的賽博朋克設定,那個時候人類可能已經移民到外太空,也可能因為輻射、病毒或者機器人造反而滅亡了吧。

PS:文末再送個福利!沒看過美劇《愛,死亡和機器人》的朋友,背景回複 love 擷取全部三季資源。

【王吉偉頻道,關注TMT與IoT,專注數字化轉型、業務流程自動化與RP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