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天然氣危機下,哪些行業正在遭遇風暴?

記者 | 王勇

編輯 |

歐洲天然氣危機引發的連鎖效應,正在多個行業蔓延開來,在沖擊歐洲用能産業的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産品價格的上揚。

自今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洲天然氣供應陷入危機,價格出現大漲,也同步帶動歐洲電力價格大幅攀升。

近期,歐洲天然氣危機進一步加劇。當地時間9月2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釋出消息稱,由于發現多處裝置故障,“北溪1号”管道将無限期完全停止供氣,直至故障排除。

“北溪1号”是連接配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天然氣管道。該管道在秋冬季即将到來的節點斷氣,沖擊了包括鋁、鋅、化肥、造紙等多個行業。停産、減産,成為歐洲高用能企業不得不作出的選擇。

與此同時,減産将導緻多個産品價格上行,或使中國企業迎來機遇。

鋅、鋁首當其沖

“整體看,“北溪1号”停産,最直接受到影響的是鋅和鋁。”天風證券有色行業聯合首席分析師王小芃分析指出,這兩者均是高耗能産業,鋁單噸電耗約13500度,鋅約是單噸3500度。

“北溪1号”宣告斷氣前後,已有多家在歐鋁企宣布減産。法國最大的鋁冶煉企業Aluminium Dunkerque計劃減産五分之一;美國鋁業公司位于挪威的Lista鋁冶煉廠,将在兩周内減産3.1萬噸;德國鋁冶煉廠Speira計劃減産一半,目前運作産能為14萬噸/年;挪威海德魯公司也計劃在9月底關閉其位于斯洛伐克的鋁冶煉廠。

王小芃在其分析報告中指出,去年四季度至今,歐洲鋁産能已減産約100萬噸,以目前的能源成本看,複産的可能性很小。

中信期貨預計,目前歐洲關停的鋁産能規模達141萬噸,另有40萬噸電解鋁廠存在電力敞口,後續需關注歐洲能源問題,是否會導緻歐洲鋁企關停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全球市場看,歐洲鋁産能本就有限。國際鋁業協會(IAI)資料顯示,歐洲(不含俄羅斯)電解鋁總産能占全球總産能5%,占海外(除中國外)鋁冶煉産能11%,即使減産量完全達标,對全球冶煉影響也不到2%。

相較于鋁,歐洲鋅産品的減産,對全球市場影響更為明顯。歐洲鋅産能在全球占比較高,該地區減産将導緻全球鋅供應端壓力較大。

天風期貨報告指出,目前歐洲新冶煉産能230.5萬噸,占全球精煉鋅産能的17.7%。其中,嘉能可擁有鋅産能80萬噸以上,其次是Nyrstar公司,産能約70萬噸,其他多為小公司。

去年10月,作為全球最大鋅冶煉企業之一的Nyrstar,已将其在歐洲的三家鋅冶煉廠——荷蘭Budel、比利時的Balen以及法國的Auby的産量削減了一半。三家冶煉廠的産能分别為30萬噸/年、26萬噸/年、15萬噸/年。Nyrstar近日稱,将從9月起關閉Budel鋅冶煉廠。

“歐洲市場的鋅減量,需要從其他地區補充,大機率會選擇中國或者其他地區。目前全球鋅缺口約23萬噸,可能會進一步支撐鋅價格。”天風期貨分析師闫維君指出。

截至9月7日收盤,滬鋁主力合約報收18.53萬元/噸,跌幅0.54%;滬鋅主力合約收于約2.41萬元/噸,跌幅0.76%。

歐洲化工遭重創

歐洲是繼中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化工品生産基地。

此次歐洲能源危機涉及的化工産品,包括了乙烯、聚氯乙烯、異氰酸酯、醋酸乙烯、尿素、己二酸、二氧化矽等。

開源證券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乙烯總産能達2.1億噸,其中歐洲地區乙烯産能占比超11%;歐洲地區的聚氯乙烯(PVC)産能約860萬噸,在全球約占15%。

在能源價格上漲和原料緊缺的影響下,歐洲一些乙烷裂解裝置已經在削減産量。今年上半年,道達爾能源對其法國Feyzin25萬噸/年裂解裝置進行停工檢修工作;Eni集團化工子公司Versalis計劃今年永久關閉其在意大利馬爾蓋臘港的52.5萬噸/年裂解裝置。

作為乙烯重要的下遊産品之一,PVC、醋酸乙烯等産品在歐洲地區的生産供應,也受到原材料減産的影響。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同樣受到波及。由于具備良好的柔韌性、抗沖擊強度、耐環境應力、熱密封性、抗老化性等特性,EVA被廣泛應用于光伏膠膜、電線電纜、塗覆料等領域。

據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統計資料,2019年全球EVA年産能為520.06萬噸,西歐地區EVA産能占比達15.5%。

歐洲還是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和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的重要生産地。據華創證券援引天天化工網的資料,歐洲這兩種産品的産能,分别占到全球的33%和30%,僅次于中國。

據開源證券,科思創處于德國的工廠,可能面臨關閉化工生産設施甚至整個工廠的風險;萬華化學位于匈牙利的35萬噸/年MDI裝置和25萬噸/年TDI裝置,已于今年7月開始停産檢修;巴斯夫30萬噸/年TDI産能也可能受到影響。

鋼鐵、造紙也難逃危機

除化工行業外,造紙、鋼鐵等行業也受到影響。

當地時間9月6日,歐洲造紙工業聯合會(CEPI)聯合歐洲化肥協會、玻璃協會、水泥協會等12個行業協會,向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出聯名信。

聯名信指出,此前一周已經有大量的歐洲工廠減産或減産,希望歐盟官方迅速采取措施,使電價與天然氣價格脫鈎,并調整現行的天然氣補助政策。

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紙張生産國。去年,德國的紙張産量為2310萬噸,占歐洲總量的四分之一。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德國紙協指出,到今年冬季,天然氣短缺可能嚴重影響德國紙張生産,甚至引發徹底停産。

鋼鐵行業也難以承受能源成本的上升。

9月2日,全球第二大、歐洲最大鋼鐵集團安賽樂米塔爾釋出聲明稱,由于能源成本高企和需求的疲軟導緻煉鋼幾乎已無利可圖,該公司将從9月底開始,無限期閑置位于德國北部不來梅工廠的一座高爐;到四季度,其位于德國漢堡工廠也将面臨減産。

此外,該公司還将在九月底關閉位于西班牙阿斯圖裡亞斯工廠的一座高爐。

據彭博社報道,安賽樂米塔爾的上述聲明,可能标志着歐洲鋼鐵行業暴利時期的終結。

中國企業的機會

在上述背景下,國内産品憑借相對較低的原料成本,有望增加海外出口的競争力。

開源證券分析指出,歐洲在抗氧化劑、乙烯、醋酸、MDI、TDI、維生素等化工品的供應端占據重要地位,歐洲的減産或推動對應的細分行業進入上行周期,中國穩定供應全球的能力有望再度凸顯。

例如,乙烯企業中,國内恒力石化(600346.SH)、榮盛石化(002493.SZ)、衛星化學(002648.SZ)、東方盛虹(000301.SZ)或受益;聚氯乙烯(PVC)方面,中泰化學(002092.SZ)、三友化工(600409.SH)、新疆天業(600075.SH)等企業或迎來底部向上機遇。

MDI和TDI産品方面,則利于萬華化學(600309.SH)、滄州大化(600230.SH)等企業。

歐洲天然氣危機下,哪些行業正在遭遇風暴?

除化工行業外,中國的鋁、鋅冶煉企業也将受益。

9月7日, 雲鋁股份(000807.SZ)、神火股份(000933.SZ)、中鋁國際(601068.SH)、中國鋁業(601600.SH)、中國宏橋(1378.HK)等鋁企業股價均為上漲,漲幅分别為9.98%、10.02%、5.61%、7.88%、2.84%。

中國鋅冶煉企業包括株冶集團(600951.SH)、鋅業股份(000751.SZ)、中色股份(000758.SZ)、羅平鋅電(002114.SZ)等,這些企業今日股價分别上漲3.46%、4.09%、1.39%、4.66%。